深山兰细语

世事沧桑,深山幽静。细语人生,聊发自叹。惊鸿留痕,同享诸君。
个人资料
正文

为何父母通常是一慈一严?

(2008-07-02 07:17:20) 下一个

  

 人们常说,一个家庭中,不是慈母严父,就是严母慈父。当然,这取决于你如何理解“慈”与“严”的含义。我这里的“慈”是对子女要求比较宽松,原则容易被突破的意思,而“严”则相反。把它作家庭在统计意义上的一个大致描述,应是有一定的道理。

 问题是家庭为何显示这样一种景象?

 难道是人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属于“慈”还是“严”,而有意去找另一不同秉性的配偶作互补吗?对少数人可能是这样,对多数人来说,这点肯定不成立。

 答案只能是:这是一个家庭长期磨合后,互相调整后而呈现的一个特征。

 一个小家庭组成后,当孩子出生,逐渐长大,父母双方的秉性会互相调整,至少对孩子的态度这一点来说,是这样的。若其中一个人对孩子太严,另一位会慢慢地变成“慈”;反之,若一位太慈,另一位会慢慢地变为“严”。难道不会出现双“严”或双“慈”的状态吗?若那样,对前者,孩子们的处境会太悲惨;对后者,孩子们会被放纵而变坏。试想一下:若孩子们做了什么坏事或做了不合父母二人心意的事,其中一个把孩子骂了个狗血喷头,打一耳光;另一个跟着一顿拳脚,那孩子岂不要疯掉?正常情况下,另一个只好采用温和的态度。若父母双慈,孩子们得寸进尺,准备上天。在此情况下,其中某一个一定在某一时候会变为“严”。

 古人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另一种文化中说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在家庭中应用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父母中的慈和严就是代表胡萝卜和大棒。

 若双慈、双严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个家庭的状态会不太正常。那样的状况不太多。

 很明显,上述的推论中暗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一般地讲,人在要求宽松的情况下,很容易变“坏”。这里的“坏”,不一定是去干缺德事、坏事,而是在某些方面放任自流、不努力把事情办的更好。

 有人可能说,我父母对我非常宽松,我自己从来在任何方面都没松懈过。你那是极端优秀的人,俺这里说的是一般的人。对所有的人那有百分之百成立的公式呢。就是医学教科书中说的某种毒药对人最小致死量,对个别人一定毒不死。相信吗?但你千万别去实验呵!检查法医的报告就能知道这一点。

 何况,在父母中,自然有糟糕透顶的人。我们这里说的是一般的父母。

 那为何还要分析呢?对事物总要大致分一下类别嘛。否则,我们的大脑中的观念岂不成了一锅糊涂粥吗?

 所以,人们环顾四周,很容易得出结论:父母中,通常是一慈一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