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浦东国际机场做项目的时候,那里曾经是我们公司班车的下客站,老公每天在我下班的时候都会等候在那里,接我下班,然后去逛逛,再送我回家。他几乎每天都会早到一会儿,一般就在那家小书店里消磨一下时间。渐渐的,我们跟小书店里的每个人都熟悉起来了,后来我们结婚的时候,还去那里发了喜糖呢!
一直到了现在,我们仍然常常想起那家很不起眼的小书店,感叹着下次一起回国的时候怎么着也要去看看,却不想它已经被夷为平地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很多的老地方,现在也许都已经成为新兴的商业区和住宅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老上海也正在从我们的指尖溜走。老式的里弄恐怕就快成为了古董,也不知道还能够有多少被保留下来。如今,上海的形象早已经变成了陆家嘴东方明珠那一片的高楼大厦,可是,如果上海的形象看起来和香港的维多利亚湾,或者纽约的曼哈顿差不多样子的话,上海就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淹没在千篇一律的现代化都市之中。
在我的心中,上海的”芯子”是没有任何摄影师可以捕捉得到的。
细巧的高跟鞋走在弄堂里青石子路上的”嘀哆”声,”白糖…莲心粥,桂花…赤豆糕”的叫卖声,扛着长凳”削刀…磨剪刀”的老头,”弹棉花睐,修棕绑”的喧闹,红砖墙上的爬山虎,细工细排的灰瓦片,百乐门的声色,兰心大戏院的戏牌;刚刚揭开的一笼”老虎脚爪”的香气,蟹粉小笼的汤汁,油墩子里的萝卜丝,鲜得来的排骨年糕,老光明的酸牛奶,正广和的橘子水,撒上一点辣油的油豆腐粉丝汤,这哪里是外乡人能够领会的啊!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其实只是个假面子,贴心贴肺精心精细全心全意过着的日子才是个真上海。
在上海生,在上海养,我是在淮海路上走来走去长大的。外婆总是絮絮叨叨的告诉我,我们是”上只角”,是好地方,言下之意仿佛出了这只角便不再是上海的了。如今这样的界线早已不见,上海处处都是好地方,无论在什么地方安身立命过的都是好日子,然而在上海就快成为人们眼中”天堂”时候,我却深深地怀念以前那些”人间”的老日子。
我们这个年代人,出生在改革开放前,成长在改革开放后,跟着时代一起长大的。无论时代如何进步,上海如何发展,在我们顺应潮流随着上海前进的同时,骨子里面还是有着一颗老上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