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哈萨克人对异族通婚的看法

(2008-08-23 19:58:30) 下一个


转自百度哈萨克吧

我来到论坛时间不长,看到好多年轻人在为和异族结婚苦恼、彷徨,心里很同情,很想和大家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因为这关系到一部分人的幸福和未来。这两天我利用休假把自己有关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了一个整理,匆匆写出。我有些孤陋寡闻,以前也不知论坛讨论过这个问题没有。文章中我只谈了汉族和哈萨克族之间的通婚的情况。因为这个比较典型。因为写的匆忙,语句不通、词不达意。请谅解。

爱情是电光石火般的激情。而激情是不能持久的。外国有人研究证明再炽烈的爱情婚后不出三个月爱慕之情会荡然无存、素然无味的。剩下的只是:为履行诺言、承担责任,竭力不露内心的厌烦而苦苦忍耐。养家糊口,相互厮守着过日子。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根本想不到爱情结果会是这样的。

在激情阶段最难度过,因为你那时已经是瞎子、疯子、聋子,什么也看不见,什么劝告也听不进去。一叶障目,一旦动情,便会要死要活,九头牛两只虎再加一台拖拉机也拉不回来的。女孩更是痴情,像那扑灯的蛾子,义无反顾,英勇献身。呵呵,也可说是自取灭亡吧。

如果和异族通婚,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需要考虑好:只有让爱情与民族的习俗、信仰、感情、特点协调起来婚姻才是完美的、幸福的、天长地久的。

我们和异族通婚最大的障碍就在在此。这不是民族歧视问题,不是尊敬不尊敬的问题,更不是大哈萨克主义或者是大汉族主义。最主要的是我们民族和汉民族在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上,价值观上是两个世界。一个是东方文明,一个是属于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两个文明之间的文化冲突是很大的,甚至有些方面是激烈的,协调的,和谐的方面是很少的。这给汉哈通婚的青年们以后的生活将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造成不可逾越的鸿沟。

所以这两个民族间结婚的,因为婚姻和民族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目前还难以协调。所以婚后也即激情过后,一般都说不上有幸福感。大多是无奈地耗着。激情过后,还剩下什么?当然剩下的就是应尽的法律赋予的责任:夫妻责任,养育后代的责任,抚养老人的责任等等,全都会接踵而来。而尽这些责任的时候,民族之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矛盾,如过说在结婚之前是是冰山之一角,那么结婚之后,它就会显露出完全的面目。重重压在你头上的冰山会让你抬不起头,喘不过气。深层次的矛盾会层出不穷,穷于应付的结果使你很快焦头烂额。你会突然发现在各方面那么的不同,步调是那样地不一直。不可调和的矛盾,不和谐的环境会使你很沮丧。问题的根源在那里呢?

人是喜欢群居的动物。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群体会寂寞而死的,起码你会很孤单。寂寞和孤单可不是幸福。要赔上自己的一辈子过一种寂寞而孤单的日子,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得不偿失。这还不包括对双方父母亲人伤害和打击。父母也有因此郁郁寡欢而过早去世的。

任何民族都是一个独特的社会,一个独特的群体。虽然人都长者两只耳朵两条腿,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隔族如隔山。我们哈萨克青年无论你处在什么地方,别忘了你都是属于哈萨克这个社会的,属于这个群体的,起码你是属于自己的父母亲戚的。这对汉族青年来说也是一样的。每个人在自己民族的空间你是自由的鸟儿,任你展翅飞翔。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另外一个社会对你可能就是一个精美的鸟笼,你会被套上一种无形的枷锁,受到各种清规戒律、习俗的限制。也许你想融入别的社会,但请你做好准备:你是外来的盲流,你好比是天外来客,你会处处遭白眼,你将会与他们格格不入、无所适从。你将会折翅,从天上掉到地下。而且没有三四代的同化你是很难融入另一个民族的。

我生活工作的城市,因为当初哈萨克姑娘少,加上所处的环境,我们这里前后有9个帅哥娶了汉族姑娘,有两个美女嫁给了汉族。其中民考民10人,民考汉1人。到目前为止,已有两男一女离婚,离婚率将近30%,剩下的有一个的婚姻已名存实亡,已找好哈族女朋友,准备孩子上大学以后离婚再结婚;一个夫妻感情长期不和,一直折腾离婚,但为了孩子无奈地和妻子绑在一起,现已人老退休,力不从心。经常看见他老人家喝酒解愁。居委会还曾反映过,你们这老头有时夜里在家喝酒常常伤心痛哭,邻居看不过去,去安慰他也不知他说些什么。一个哈萨克老头虽然有钱有房子,但可以看出他内心是寂寞、痛苦的。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也是爱莫能助,老头肯定夜夜都在思念他的哈萨克草原,他不喝谁喝;还有一个,觉得待在中国没劲(主要是指他们社交空间狭小,即融入不进汉族社会,也不被哈族圈子所接纳)已带着妻子家人移民国外;还有一个是个百万富翁,他在中国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如日中天的时候的时候毅然决然地变卖了所有家产没有留一条退路带着妻子移民到了哈萨克斯坦,现正在哪儿艰苦创业,苦心经营自己的公司。和汉族结婚8年的还有一个女孩一直没要孩子,问题是家里至今坚决反对,言谈中可以感觉到她的后悔,举止中可以看出她还举棋不定,在考虑有没有退路。这样以来,保守地算一算这些人婚姻不幸福率高达50% 以上。这一组数字说明问题是很严重的,不值得冒这个险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的子女的性格,基本上偏向汉族,只会说汉语。也有双重性格的,两边都不怎么喜欢,找对象有些顾虑和困难。

这样的家庭,我没了解过和汉族社会交往的情况,我估计,可能类似于和哈萨克人圈子交往吧。和我们交往的情况是:结婚开始一段时间和我们交往密切一些,表面上、面子上一般都过得去。一起聚呀,模仿着过哈萨克的节日等。但到后来慢慢就会疏远起来。只剩下礼节性的交往。再到后来只在单位见见面。来往就断绝了,过节也不去他们哪儿拜年,也不太欢迎他们过来。这个原因很多:表面上看,一方面语言不通,坐在一起不方便。的确聚会时中间有一个外族人是很别扭的事。问题是在更深次上,两个民族的文化有些方面是不相容的。接受一个外族文化是很累的,很不让人情愿的。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这不是那个人的错。最后阶段这样的家庭对两个群体都一般都采取回避,敬而远之的态度,对两边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自己宁可寂寞一点、孤单一点也要凑合着离群而居,谁都不挨着,谁也不打搅;同样也不欢迎外人走进他们的那个小天地。这如同在夹缝中生活,活动空间很狭小的,很憋气的,活得很累的。平时他们都掩饰不住内心的郁闷和无奈。我们这些人大概是认同感做崇吧,说心里话,我们平时交往时也喜欢有个纯哈萨克族的,没有什么忌讳的、排他的社交环境。这在交往中会多多少少表现出来,也给这样的家庭造成排斥压力,最终使他们无法进入这个圈子。比如,有位哈萨克朋友因去年父亲去世,最近要办乃孜尔(祭奠亡人的宴席),诵读古兰经片断,请了所有在此正式上班的的哈萨克族,但对汉哈婚姻家庭明确提出汉族爱人请不要来出席这个仪式。其实这位朋友和爱人都是民考汉,但在这样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是很明确的。这就是文化宗教的不同。

他们和远在新疆的哈族亲人关系,据我的观察,基本上没交往。亲人们也不敢来的,也没见过谁把父母接来一起住。探亲一般都是一个人去。如果父母亲人去世了,更没法带着一个汉族媳妇过去。总之红白喜事按哈族、汉族的礼节本应全家都去,但对这些家庭来说这可是是一件很尴尬、很麻烦、很头疼的事情。不去不行,一起去又不便,左右为难,最后一般都是男的孤零零的一个人前往。像个可怜的光棍汉。
汉族嫂子们还有他们的丈夫谈论到婚姻问题时就以自身的经历痛心疾首地劝解我们这些年轻人最好还是找自己民族的好。不要走他们的路。看得出来,都是肺腑之言。

百年来千的我们生活的独特环境社我们想成了独特的草原文化。我们哈萨克人是喜欢聚的民族,当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大家就聚在一起,为你来到来这个世界欢呼唱歌,一生中 你经历的一切,结婚,红白喜事,大家都是集体过的,至到你死的时侯,也是由朋友族人给你净身,把你送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死的时候你想获得这种荣誉和尊敬,你平时就要勤请客,帮助邻居。搞好人际关系。积德、厚道,善于宽恕别人。赢得族人的赏识。如果你和别人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来往,你就会活着没人管、死了没人埋。对一个哈族人来说,一个人活到这种地步是很没面子的,可以说是获得毫无价值, 轻于鸿毛,而且也会殃及家族的荣誉。哈萨克有句谚语:ateng barda jelip jurip jer tane ,aseng barda berip jurip el tane。(有马的时候多看看走走,有钱的时候多设宴结交朋友)。这是哈萨克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也可以说哈萨克人的人生观。哈萨克人不仅爱护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更追求与族内人和谐相处。哈萨克人中年成熟以后对死开始有所准备,对一个人一生的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是以死时来参加葬礼人的多少来衡量的。所以哈萨克热那葬礼看得很重,花销随之也很大。人可以不信上帝,但你人能怀疑死亡,怀疑人的大限之日的到来。这种对死的准备,一方面又造就了哈萨克人宽广、大度的胸怀、诚实,开朗、豪爽的性格,仁慈、善良的心肠。哈萨克人里很少有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的。因此他们活得一般都很超脱、很潇洒。虽然我们平时觉察不出,这些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的的骨髓,融进了我们的血液。当然这些在汉民族也有,几千年的农业文化已使他们形成了灿烂的的中华文明,但遗憾的是,也造成了他们鸡犬相闻老死不相来往、斤斤计较,里外不一,虚假、冷漠的一面。对此他们自己的知识分子也痛心疾首,呼唤要重构中国精神(请参看:中国新闻周刊,38/2004 总第200期)。这种性格上的差异也给汉哈婚姻家庭蒙上了阴影。也是产生隔阂的主要根源之一。

夫妻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打骂也在所难免。族内结婚不存在民族荣誉感,耻辱感等问题,骂大了也不会扯到民族问题上去。但在汉哈通婚的家庭一不小心就会骂先人,直至骂对方的民族。一骂民族内心的民族荣誉感耻辱感会使当事人是可忍,熟不可忍,丧失理智,义无反顾地走向绝路。一个一般的吵架就会演变为势不两立的、压倒一切的矛盾。这样的家庭一般都和父母分住,没有老人在场,当事人都会毫无顾虑地放开吵架,矛盾很容易激化。发生矛盾没人劝架,即使得不到解决,缺乏缓冲环节,很容易造成深的伤害和难以挽回的局面。这些也是造成通婚家庭不稳固的一大原因。
饮食方面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个是清真餐,一个是汉餐;一个是黄油、奶茶、馕,一个是咸菜、稀饭、馒头。一个油腻,一个清淡。
一个是冬不拉,一个是二胡。
一个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就像一条纳百川而入大海的河流,有着自己丰厚的独特的文化蕴底;一个是曾驰骋欧亚大地的草原民族,如白云天马行空,崇尚自由,变化无穷。哪方面讲都是两个世界。

即使老了相继死了也难以埋入一个洞穴,走进同一个天堂。

综上所述,我认为汉哈青年通婚敝大于利,得不偿失,不值得冒险的,不和谐的,别扭的。以上的分析证明:通婚的家庭是夹在两种文化之间的灰色地带的,夹缝中求生的的家庭。世间再也没有比置身于人群而孤独生活更为可怕的,通婚家庭不被两个圈子所认同,如同弃儿,被遗忘的角落,是郁闷的,寡欢的。我觉得汉哈通婚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你嫁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生活:同样你娶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一种不同的生活。我们这里有个哈萨克族母亲特别担心自己的儿子找个汉族女朋友。天天叮咛管好自己。但孩子想不通。问找汉族女孩有什么不好的。他妈妈说:你找个汉族女孩你当然没有问题,姑娘年轻美貌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勉强接纳。但你要把一个像居委会老太太一样的人叫妈的时候,我们可受不了。儿子惊了一下,后来反应过来了说道:妈,我知道了,请放心。听的这像个笑话,但这是真人真事。儿子从那以后和快和汉族女朋友分了手,自己学习一直很努力,大学毕业前已被motorola公司招上。当你决定把自己的命运和另一个人永远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别忘了他的背后还有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爷,还有他的族人,更为严峻的是还有他的生活习俗、信仰等等,这些你都必须统统接受。不然你就谈不上尊敬。他也不可能割舍自己的渗入血液的东西完完全全地、光秃秃地把自己交给你。你就是把他带到美国去,他也会出生以来熟悉的的东西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真是剪不断理不乱,走到天涯海角也逃避不了的。一个人在其性格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太重要了,无论它怎样的简陋,但哪儿的一切,也即他的家庭,他周围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都是极珍贵的,永远是他情之所系,心之所向的故园,而且终生不变,是他人生的起点也是他生命的归宿之地。是他在人生奋斗中汲取力量的不竭源泉,这些深入他潜意识的东西无时不在左右着他的喜怒哀乐。移山易,改变性格却很难。问题的根结就在于此。好多人对此估计不足,热恋时往往考虑的都是眼前,很少有人想那么多那么远,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以前没人可能全面地提醒,也很少有着方面的研究。

别说和汉族结婚,就是和亲属民族,如和维吾尔,柯尔克孜,乌兹别克结婚都是很麻烦的。那方父母都是不情愿的。组成的家庭也是也是不伦不类的。

我不是担心嫁几个姑娘给汉族,娶几个汉族姑娘哈萨克就会消亡。那是不可能的。问题在于婚后能否幸福。有的女孩可能考虑的是汉族青年不爱喝酒,安分,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想的自己会幸福。其实我们都知道幸福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关键还是身心健康、环境和谐、心情愉快。  

再说一边,你不仅属于你自己,你更属于你的父母,你的亲人,更属于你的民族。你跟着感觉走,哪怕是你断绝父母关系,走的再远,你都和他们割舍不了感情上的、精神上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又反过来紧紧地束缚着你融入他族,束缚着你和爱人和谐地生活。在你走投无路,心疲力竭,激情消失的时候。你还会硬着头皮走回来的。

也许你会很自私,赴汤蹈火,勇敢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那时一种严重的自私行为。但别忘了,世界上自私的人没听说过有几个是幸福的。

我因所处的位置工作学习环境也曾遇到几个汉族女性,有些是很优秀,条件是很优越的,相互自然产生过模糊的爱慕之情。但我还是没越雷池一步。我一直以为世界上哈萨克姑娘最漂亮,最勤劳的,更为重要的是她们的心是天底下最善良的。直到现在都是这么想的。最终我还是找了个极普通和我臭味相投的哈萨克女孩。每当我早晨醒来睁开眼看见她忙活着烧奶茶的背影,每当我和她自然地走进我族人的圈子里无所拘束尽情聊天,唱歌的时候,每当我踏上哈萨克斯坦的神圣土地游览的时候,特别是每当看见两家老人坐在一起开心地用优美的哈萨克语聊天,津津有味地吃着抓羊肉、马香肠的时候,我感到很幸福。我感谢上苍保佑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婚姻是人生大事,如同一次性筷子,不是可以随便退还的。当你喜欢上一个异族的异性的时候,一定有静下来,理智地扪心自问:我喜欢他那个民族的生活吗?喜欢她们的习俗、宗教信仰、性格等等吗?如果不是,那朋友你一定要慎重,一定要三四而后行,一定要顾全大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