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谁是谁的心理医生

(2008-05-27 00:37:29) 下一个
    以中国目前的状态,有多少可能性能遇到一个合格称职的心理医生呢?
    如果你感觉自己有需要,我建议你首先自己找几本相关的心理学书籍看看,这比被一个不专业的心理医生干预强多了。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是很高级的精神活动,可以视作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这种对自我的关爱是建立在对自我的察觉之上的,一个没有时间倾听和审视自己内心的人是永远没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的。
    既然我们在说心理健康,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怎么定义心理健康?按照我国学者们的说法,比如(1)有幸福感和安定感;(2)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3)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4)具有自我实现的理想和能力;(5)人格统一与调和;(6)对环境能积极地适应,具有现实志向;(7)有处理、调节人际关系的能力;(8)具有应变、应急及从疾病和危机中恢复的能力。 按着这八条标准必须同时达到的话,那基本所有人都不大可能处于心理健康的状态。再来看看其他的说法:“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具有高效、快乐的适应状况。心理健康的人应保持稳 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 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和 人际关系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在这种情况下能作良好的适应,具有 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心理健康提出了9条标准:1、对现实具有高效的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 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8、具有民主的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
    我觉以上这些标准都要求太高,一对照敢情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呵呵,所以我觉得其实大可不必把心理健康的标准定得这么高,把大家都弄得诚惶诚恐,以为自己只能永远在病人行列。
    人的心理和生理一样有一个发育完善的过程,即使18岁以后身体发育完成了,生理已经成熟了,但心理的发育过程很可能还没有完成,人格的统一和调和对于很多人来说一辈子都没达到,那咋办?把他们全当作病人对待不成?首先我认为在这个发育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接受和允许各种心理问题存在,而不能把他们视为心理不健康。其二,我们应该接受和允许心理成熟差异的存在,而不应该把健康的标准确定在完全成熟这样一个标准上。
    我以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界定,其一,个体主观上自我感觉良好,其二,客观上个体与群体之间不存在因该个体心理因素导致的沟通与行为障碍。符合这两条,我认为就达到健康标准了,至于有个体选择悲观厌世,孤独等等,我觉得不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畴,心理问题原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信其有就有,信其无就无的,让个体保持心理的自我建设能力就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所以让个体最大限度的自我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盲目的积极的干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