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闲话87:美国战略转变(二)

(2011-05-05 00:35:37) 下一个

 

之所以上一篇把Y先生的身份写出来,而不立即对他们的建议发表意见,是希望各位读者可以先读一下人家的原文,然后在没有我的影响之下,有些自己独立的思考。

然后大家功课做足了,就可以一起讨论一下不同的意见了。

其实Y先生的文章,是挺生涩的。充满了不少似是而非的大词汇,就是战略界的专家,恐怕也读到乏味。但是基于他们的身份,就是说他们的意见,其实是广泛地征询了美国军方高层的意见,以他们本身是美军最高决策层参谋会议联席主席的高级幕僚的身份,大致是既代表了将军们的意见,又不想让高级将领们担上军人干政的恶名。

毕竟上一次的军人干政,还要回溯到麦克阿瑟将军和杜鲁门总统的对抗去了。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为啥要用Y先生?其实是在1947年的时候,出了一位X先生。X先生,其实就是美国外交官乔治-坎南。他曾经出任过美国驻苏联大使的副手,因此和当时的美国政府对苏政策有分歧。

和当时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苏两个大国好歹还是盟友,因此当时美国外交界不乏希望以外交和接触的关系,来寻找和苏联和平共处之道。而坎南的观点,则是美国永远都不应该把苏联当作一个伙伴(partner),而只能当作一个对手(rival)。

因此美国的对苏政策,必须是强力的围堵。在军事上就是针锋相对的硬碰硬,来防止苏联的步步紧逼。而在经济上,则必须显示出“自由世界”(Free World)的实力,来击败苏联。

可以说X先生的思想成为后来美国冷战的主要指导方针,也成为了美国今后数十年的外交主要路线。

但是Y先生认为,这种围堵的思维应该改变了。
因为Y先生认为,世界已经不是X先生认为的那种封闭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面,美国可以控制和决定整个世界如何运作。然后就根据自己设计的蓝图,来决定哪些是现存的威胁和潜在的挑战,然后就当头一击,把这些威胁和挑战和消灭掉。

Y先生认为,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美国已经没有能力完全施加影响,因此就无法像过去那样去应对挑战。而这就是美国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可持续的问题。

所以美国的第一个变革,就是必须让围堵(Containment)变成持续力(Sustainment),其中的关键,就是要从控制(control)变成影响(influence)。而这种影响必须是有信用的影响(Creditable Influence)。

我的看法,就是你在阅读Y先生的观点的时候,必须脑袋里面有一个中国的形象在那里,才便于理解。

所以关闭的系统,指的是当年冷战的时候,苏联自己的一套和东欧等国家自成体系的经济系统,和美国以及西欧等国家自成体系的经济系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大家的资源、人力和市场的配置,是毫不关联的。

那么美国在围堵苏联的时候,对自身的经济运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考虑中国这个敌人的时候,情况大不相同。因为美国领导的所谓自由世界,已经换了一个马甲,叫做“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 Community)。而美国资本全球逐利的结果,就是所谓资本自由流动的全球化,已经导致了最起码中国的经济和美国以及其他美国主要的盟友,比如说欧洲、日本、加拿大和澳洲等等,具有很大的关联和依赖。

所谓和则两利、斗则两害,这种情形导致美国战略界的围堵派,或者说硬性围堵派(软性围堵派则仍然有理论空间)的政策建议,完全没有现实可操作性。

这样的一种认定,确实算是对希拉里主导的外交路线的反对。

不过是否这种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会如Y先生认为的那样,成为未来的趋势呢?也不尽然。毕竟Y先生是纯粹军人,不一定对经济有足够的敏感性。

这里就拿一点我自己的私货出来。看过我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写的《大国游戏》,在结尾的两篇,表明了我对未来世界经济走向的看法: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全球经济的驱动力正从西方衰退,而转移到新兴的经济体。在未来的数年中,美国和西欧有非常大的可能会同时陷入经济衰退,中国和印度会很容易的成为西方政界和媒体的替罪羔羊。而西方民粹政客将以制造业工作的流失,归罪于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而导致西方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会一方面施加压力让中国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就会用市场和非市场的方法,关闭部分内部市场。比如在美国可以通过媒体夸大中国制造产品的问题来增加成本,或者是通过国会的国家安全听证会,来限制中国的投资机会,迫使中国只能投资有利于美国,但对自己无益的地方。欧洲则会用各种复杂的欧盟标准,限制中国产品和品牌的进入,迫使中国厂家永远只能做欧洲品牌的代工,让欧洲商家拿高附加值利润。

国际贸易组织WTO估计在今后数年,将会变成一个只能接受各方争吵的论坛,而不会对世界贸易的促进起到真正的作用。在过去,WTO的局势和划分很清晰,就是发达富强国家和发展中贫穷国家利益争执,界限分明和逻辑清晰。但是现在情况却大不相同,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为代表的新经济体,成了第三种状况,就是经济总量大,国富,但仍是发展中国家,民穷。发达国家当然不会那么轻易让步,因为他们认为没有理由,要让他们的弱势经济向你强势经济输血,而要求这些发展中的大国让步,也不容易,为什么这些仍然贫穷的人民,要向富有的发达国家人民让利。

其结果就是,国际贸易体系将会破裂,虽然保住个名不符实的虚名,就会象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一样,退出历史舞台。而世界经济就会日益趋于地区化和双边化,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新地位,提供一个活动的空间。”

那么,今天的美国战略界,是如何考虑我3年前预测的这个问题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PChannel 回复 悄悄话 希望大家能够相互影响,合作共赢。何其难哉!
reader9999 回复 悄悄话 Jing Da:
Influences are bilateral.
China, as a new emerging economic power, can also strengthen its influences and advocate its culture.

Our image is still stagnant as Peking Opera and Roasted Duck.
I think Culture could be used as a more powerful tool and
China should build a more possitive modernized image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