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大国游戏:中国,弯道超车》(梦幻泡影)导读之一

(2010-09-06 21:58:22) 下一个

《大国游戏:中国,弯道超车》其实是《大国游戏》系列的第三部,当时成文是从200810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到2009年的1月。

其实回顾一下当时的写作过程,从20085月开始写博,到2009年,大概是8-9个月的时间里,能够写出3个完整系列,加上《四面楚歌》的一部分,是有点不可思议的。

考虑到当时还要上班,只有在中午吃午饭的一个钟头,和下班回家后的有限时间,能够这么高产,现在看起来是有点鬼魂附体的感觉。而且在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有一点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的感觉,所以当时是歇息了一段时间,使得这个系列的收尾没有一气呵成。

这个系列的主要着重点,是明确地分析了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由来和形成机制,从而希望对危害世界人民颇有深重的伪经济学理论,进行批驳。

但是在写作的时候,正好面临中国发生是否要救美国的争论,碰到中国如何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因此当时必须很快地把俺的观点提出来,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思路,以免于中国的各种应对措施,被某些势力有意和无意的误导,而导致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大失误。

所以还是那句话,赶出来的东西,自然水平有些差强人意。因此以俺当时写的内容作为骨架子,编辑团队,尤其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九公子这位小老弟,运用了他在金融学和货币理论上的超强专业知识,对这些地方,进行了大量的补充。

而且当时在写最后一篇亚非拉经济圈的时候,就是俺说的强弩之末的阶段,九公子在最后几节上面是直接提供了资料。

这些补充,从金融历史和经济理论上,把俺原先简洁和直接阐述的观点,增加了坚实的论证资料和逻辑,算是把骨架子上增加了肌肉,因此在这个系列上,九公子的贡献是非常大,如果不是出版上面的限制,只好把九老弟列为编者,其实俺是不介意,把他的名字放在作者行列里的。

当时对中国经济变局的看法,是认为中国应该走罗斯福新政的道路,利用财政刺激政策,通过高铁引发的新交通,以及各种新能源的发展,并利用手上的巨量外汇,全世界扫货,储存各种能源和原材料,然后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行动,从而在世界上形成以人民币结算和计价的亚非拉-中国实体经济圈。

当然这里继续延续了俺自从1988年以来的一贯的主张,就是希望用类似马歇尔计划的方法,来形成中国自身从东部到西部的内部循环圈,以达到西部和东部经济的均衡发展。

考虑到新古典经济学派对中国这近二十年的影响非常之大,要在理论上做到完全消除这些危害,困难颇大,需要很多有识之士的辛苦经营。

尤其是在主要财经舆论多被这一学派控制,要发出不同的声音,颇为艰难。

不过好在政府内部的很多人士,包括经济和金融领域的一线工作者,大家慢慢明白,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多数中国普通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为了作为证明某个西方经济理论正确的例证,因此对某些所谓经济学专家,动不动就以“如果弗里德曼的理论是正确的”,或者“哈耶克大师如何如何认为”等等,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政策的决策依据,都是很容易就让大家看破画皮的。

中国的经济实践,需要中国的自发理论来总结和阐述,需要在实际工作领域的理论家们的艰辛工作来将这个实践提升到理论上的高度。

而在这个理论总结过程中,如何回顾中国几千年的经济实践,从《管子》到《盐铁论》,到《陈云文集》,吸收和发展中国自身的经济理论体系,然后认真地学习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史,了解其他国家在发展中,比如说美国发展的前几十年中,从汉密尔顿到林肯的经济实践,以及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理论贡献,到今天的斯蒂格利茨对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等等,为中国自己的经济理论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有益的工作,是俺们这一代人不可逃避的历史责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zinder 回复 悄悄话 那就不生产汽车, 交通工具又不是只有汽车。 相对汽车而言,电动车大家都在同一起点。 完全可以省掉汽车发动机那一步。

中国人只要大凡有一点创新, 日子就会好过很多。 很多中国人就喜欢跟在美国后面等着吃点残羹冷饭, 而不是独辟捷径。 创新当然会有风险, 承担风险才会有大收益。
samliu99 回复 悄悄话 我想问一个问题,连汽车发动机都自己设计不出来的国家要如何超车才不会翻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