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0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就是俺们中国人说的一甲子。
对一个人来说,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基本上人生是差不多走完了。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也就是七十来岁,那么就是准备在“从心所欲”的天年到来的时候,难得糊涂,与世无争。
可是对一个国家来说,60年不过是两代人的奋斗时间,是从艰难起步到创业小成的休憩的小站,是下一步能否达到繁荣,或者走向衰落的一个起始点。
俺们人民共和国,10岁时是家有饥荒,营养不良;20岁时是年轻气盛,头脑发热;30岁时是立而不稳,犯险破局;40岁时是偏听而惑,艰难维持;50岁时是方见蹊径,韬光养晦。那么到了60岁时,算是前路渐明,豁然开朗。
60年对大部分国家来讲,都是一个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和展望未来的绝佳机会。仔卖爷田不心疼,三代而亡,都是发生在两代人之后的第三代的家庭衰落剧。看一个国家的国运,第三代的志向、抱负和眼界如何,基本上可以看出蛛丝马迹。
回首看历史,俺们的大汉朝60年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为了理解这段历史,俺就要先从秦朝说起。秦朝在公元前221年灭了六国,天下一统之后,曾经发生了一个著名的体制之争。以丞相王绾为代表的多数官员,建议延续周朝的分封制,在燕、齐、楚等旧国,立秦始皇诸子为王,来控制这些地区。而廷尉李斯为代表的少数官员,认为周初分封的同姓诸侯子弟,最后形成了诸侯混战,连周天子都不能控制,因此建议实行郡县制,用税赋来奖励军功和皇子们。
最后秦始皇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并用高压手段对付反对的秦国的官吏们和六国的王孙们,就是后来著名而被夸大的焚书坑儒事件。因为分封制度在人们的脑袋里面如此根深蒂固,是如此的顺乎民意,合乎传统,再加上东周时期的百家争鸣带来的思想的多元化,和因为地域和族群的巨大区别,导致的文化不同。比如说楚文化与中原差别甚大,当年北上逐鹿,是被人家中原国家,用“尊王攘夷”来对付的夷,后来靠的是楚庄王的强大军力,硬是换成了华夏国家一份子的身份的。
秦始皇帝这一开天辟地的大改革,自然引发全社会的反弹,所以当秦始皇驾崩之后,在大泽乡的陈涉揭竿而起,自然就是六国的旧贵族们群起响应,而顺应历史潮流的裂土复国运动,就轰轰烈烈在全国展开。而后人看秦朝,十五年而亡,把不分封作为主要原因。可是在俺今天看来,倒是秦始皇帝的改革过于激进,不顾民情和舆论,强力推进大一统的改革,用今天时髦的话说,就是用的是休克疗法,想要一步登天。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建驰道,就是国家高速公路,一条从关中向东通往齐、燕地区,就是今天的河北、山东和辽宁一带,一条是向东南通往吴、楚,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江苏和浙江一带,可以说完全改变了原先的经济和贸易格局。
原先各国的内部防御工事被清除,高速公路通了,再加上货币统一成黄金的上币和铜钱的下币,导致了地区之间贸易的大发展,而以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完全取代了原有的西周井田制。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想彻底复辟回去,也不是那么可能。
结果当大伙儿齐声大喊分封啊!不论是六国贵族的遗子遗孙,还是出生平民的草莽豪杰,大家都想趁着这个天下大乱的好机会,来个天下为公大家拿,把普天之下莫非的王土,扒拉一大块到自己的口袋里。这个时候的天下共主西楚霸王项羽,就审时度势,开始实行郡国并行的双轨制,或者用今天的话,叫做一国两制。当然那时的国,是俺们今天的省,今天的国是那时的天下,更准确的名字,应该叫一天下两制,或者是一朝两制。
项羽的做法就是放弃西周按照血统的分封法,断绝遗老遗少们的梦想,按照军功分工法,将各地独占一方的豪强分封,拉人家入伙。其实这些占山为王之徒,你封不封,人家都吃定了,因此这个双轨制搞的就是分封而不复国,郡县制保留下来,而分封的王们,基本上又也打破以前的六国为主而避免原先的六国坐大。
在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文有萧何、武有韩信、策有张良,于是在垓下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同时继承了项羽的双轨制度。在随后的60年中,政治上是一波三折,大致可以粗略的分成两段。
前一段是以“非刘氏为王,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来诛杀异姓王。这段诛杀过程也可以分成二段,第一段是高祖定策,吕后出手,如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记》所述,“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汉朝建立时候,刘邦为了统一战线,共同抗击项羽,收买各派势力,分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楚王韩信、长沙王吴芮、果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和韩王信。楚王韩信被刘邦用陈平之计,云梦泽一游而绑缚于长安,被贬淮阴侯。在刘邦出兵平定阳夏侯陈豨造反时,韩信准备里应外合,在长乐宫被吕后用萧何计所杀;梁王彭越被废为庶人,发配青衣(四川名山),本来可免一死。可是在路上碰到吕后,向她求情,结果就把自己给求死了;淮南王英布兔死狐悲,起来造反,兵败被杀。赵王张敖娶了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为妻,做了驸马,后来部下谋反,虽然被废,但保了条命;燕王臧荼反叛被杀,刘邦让自己的好朋友卢绾做了燕王,可是后来和韩王信一样,都投降了匈奴,最后一个病死,一个战死不得善终;唯一存活的只是长沙王吴芮,势力太小,没有威胁,后来在三代因无后而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