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说到底,东欧将来可不可以发展,就要看西欧的情况如何。
东欧的国家虽然土地面积,比西欧并不是小多少,可是人口就要小太多。最大的波兰只是3800多万人口,然后就是罗马尼亚的2200多万人口,和匈牙利的1千多万人口,其他的国家都是几百万而已,全部加在一块,也就是比德国多一点而已。因此东欧这些小国家在经济上,自然要找大款靠上去。
以前俺们当然知道那个大款是苏联,不过因为苏联自己经济不成功,大家日子也过得不好,苏联跨了之后,自然要向西边靠过去。
东欧要得到西边的主要是两大支持,一个就是提供产业发展的资金,一个就是提供产业发展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俺们看到过美国人热炒的“新欧洲”概念,不过主要还是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着重。当然美国在自身经济实力强大的情况下,在投资和援助上,在贸易和市场上,都可以可与一定的帮助。当然这个帮助还是无法完全取代西欧在市场上的功能,而在美国陷入经济危机之后,西欧对东欧的重要性就更为突出了。
前面俺提到东欧,颇像中国的中部省份就是这个意思。东欧国家的能源和资源,还是要靠俄罗斯的供应,因此就形成了一个颇为难解的怪圈,就是东欧在经济上既要靠西欧,但又不能得罪俄罗斯。而西欧和俄罗斯关系处理得越好,其实对东欧的发展,可以做到左右逢源,两边讨好。
但是如果这两个东家的关系走得太近,就会变成东欧被人忽略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美国的介入,来打一个钉子,为东欧鼓气。不过如果美国的操作动作过大,又带来俄罗斯的反弹,和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恶化,又影响东欧的发展,就变成了老鼠跑到风箱里,两边都受气的局面。
当然从文化和社会关系来看,东欧的国家基本上是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地盘(这里东欧主要是指新欧盟10国,没有包括巴尔干和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些东正教国家),因此亲近西边,是必然选择,唯一的选择是亲西欧多一点,还是亲美多一点而已。
对东欧这些国家来说,那些小国家,比如说保加利亚(8百多万人口),和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350多万,拉脱维亚220多万,爱沙尼亚130多万)因为对外贸易占GDP比重比较高,以2007年为例,保加利亚出口占GDP是63.4%,立陶宛是54.4%,拉脱维亚是42.2%,和爱沙尼亚是74.4%。又因为国家小,因此找一个大国货币挂钩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尤其对波罗的海三国来说,在1999年欧元实行之前,他们就把钩子挂在了德国马克上面。而现在当然不光是要挂到欧元上面,还希望在2011-2012年期间,可以彻底放弃自己的货币,加入欧元区。
欧元区是在1999年开始,创建欧元,由当时参加欧元的11个国家(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奥地利、卢森堡、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和芬兰)在1998年12月31号,将自己的货币和欧元固定挂钩,将欧元作为一种只是在金融市场上运用的货币。然后在2000年6月,希腊加入挂钩,直到2002年,欧元现钞和硬币开始发行,在流通中将所有12个国家的货币取代。
这之后,则在2007年,增加了斯洛文尼亚,在2008年,增加了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在2009年,增加了斯洛伐克,总共是16国家,形成了总人口3亿2千9百万的欧元区这个世界第一大区域单一货币经济。
目前为止才10年命的欧元,应该说表现不错,摆脱了人们开始时候对它的怀疑,保持了货币的硬度,在整个欧元区,将通货膨胀压制在2%以下,并使欧元成为一个欧洲之外大家都接受的国际硬通货。比如在黑山共和国和科索沃,虽然并没有得到欧元区各国的同意,人家也照样把欧元作为自己的货币运用。
因此对欧洲其他的国家来讲,如何保持自己的货币和欧元的关系,是不是应该加入欧元,是其货币政策的一个首要选择。
头一个就是有世界银行之称的瑞士,当然要保持自己的瑞士法郎,不和你欧元玩。除了瑞士之外的欧洲国家,是挂钩的东欧4国和北欧的丹麦,和采取浮动利率的东欧4国,瑞典和英国。
丹麦其实是想加入欧元区,不过2次全民投票都失败了。因为采取了挂钩,虽然因为丹麦是一个发达国家,经济水平和其他欧元区国家差距不大,本来资金的流动没有那么大,对兑换率的影响应该不是那么大。不过因为对冲基金的虎视铮铮,不得不花大力气来维持货币稳定。
当然丹麦的情形,和东欧4国有很大不同,在于发展中国家,所谓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外来投资大,投资人过敏程度比较高,跑进来跑出去,都是一窝蜂。在丹麦那里不太容易出现的大起大落情形,在这些国家就比较容易发生,从而引发经济震荡。
而其他浮动的东欧四国,情况又有些不同。其中捷克和匈牙利出口占GDP比重高达80.2%和89.3%,而罗马尼亚和波兰对外依赖度小一些,出口占GDP比重分别是29.5%和40.8%。但这几个国家都想加入欧元区,考虑的方法,叫做ERM-2,就是将浮动利率控制在一个双方同意的区域里两年,然后再加入欧元(不是采取挂钩的做法)。
剩下的瑞典和英国,目前看来没有任何加入欧元区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