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堂堂背我随余子,微许知音一叶桐。
---【清】王夫之
四十一
另外美国希望打击的是伊朗的汽油进口和原油出口。 也许你会惊奇,伊朗在美国数十年的经济制裁下,其本国的石油提炼能力因为设备老化,缺乏配件,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汽油需求,而要从国际市场每天买大约7百万加仑, 占伊朗消费量的40%。本来这些汽油通常从欧洲进口,但由于美国的制裁,伊朗不得不转入亚洲市场,从新加坡入口,通过支付欧元现金而逃避美国的制裁。同时,伊朗支付了中国的中石化公司22亿欧元将伊朗的两大炼油厂生产量提高三倍,并试图开发天然气液化来彻底解决燃油的进口问题。
伊朗政府也试图提高汽油价格,但是在愤怒的年轻车主阶层抗议之后,不得不作罢。由于伊朗和美国的对抗会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做到汽油的自给自足是保持国内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美国的当前策略,是如何使伊朗难以从亚洲进口汽油。
在美国犹太人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国会由纽约的民主党议员爱克曼和印第安纳的共和党议员彭斯刚刚提出在2007年的制裁伊朗法案中,增加条款,禁止世界任何国家向伊朗出售汽油,并惩罚任何在伊朗能源工业投资的国家。
很明显,在伊朗能源上投资的国家,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尤其是中石化的最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合同,当时美国就暗示可能会以中石化在美国上市的理由,而对其制裁。而中国就暗示,以中国公司退出美国股市来作为报复而打击美国已经摇摇欲坠的金融系统。
在伊朗的石油市场上,除了中国,就是日本。本来日本曾经非常配合美国的政策,从伊朗撤出了投资,但是发现美国保证的从伊拉克替代的石油未能兑现,使日本的能源来源陷入困境,因此对美国的制裁不再热心,而且日本从伊朗买入的石油,全部用日元计价,而美国财政部几乎没有对日本施加压力,可能也是日本没有其他选择。
印度同样对美国的制裁三心二意。本来印度计划从伊朗经过巴基斯坦的油气管道,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泡汤。加上中国在美国情报部门对伊朗的核子计划作出不利于布什政府的评估后,立即签订的合同,都令印度人耿耿于怀,认为盲目跟着美国走,就是自取其辱。
当然美国的目的也许并不是彻底打垮伊朗的经济,而是令伊朗人的日子艰苦,而不得不接受美国苛刻的谈判条件。更重要的是,可以造成危机,而导致伊朗自己内部的政策争吵,从而给予美国可乘之机。对待中国和伊朗的经贸关系,美国根本不敢用贸易战的威胁来要挟中国,一个可能性的方案就是告诉中国,如果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能达到目的(因为中国的不配合),剩下的选择就是不得不进行战争,而那可不是你中国想看到的局面吧!
另一个角度就是最近由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卡泊林(这位作者正是2005年关于台海中美大战的放风者,通常代表美国国防部的一些势力的观点)提出的关于中国的新疆和西藏的一些见解。他提出新疆和西藏的情形和台湾不同,牵涉中国人(汉人)的民族感情,所以美国在操作这些问题时,要比较小心,不能得罪了所有的中国人,而使中国成为美国的敌人。最好是和中国人面对面沟通,比如布什总统不应该学那些欧洲的“小”国(大概指法国之流的不入流国家)去抵制奥运会,而应该和中国人协商,在新疆和西藏问题上换取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估计如伊朗,缅甸和苏丹等)支持美国的行动。
四十二
而美国在伊拉克艰辛的经营了5年,终于有机会在纸面上对伊拉克石油进行分赃。估计这个月,西方的5大石油公司美国的埃克森,雪佛龙,英国的英油,英荷的壳牌,加上法国的托托(也许这是为什么法国新总统沙科奇让人觉得比布什还布什的原因),终于和伊拉克政府签订了一个私相授予的开发合同,而不是石油界通常进行的公开拍卖,以出价者高赢得合同的惯例。经过了在伊拉克政府石油部工作的石油专家们的评估,这些来自于以上公司的顾问们一致认为把合同给予这5家公司,是对伊拉克政府和人民最好的选择。
这个合同是在美国和伊拉克政府签订了28个永久使用权的军事基地,和美国用兵抢回石油输出港巴士拉之后,才有可能签署。如果美国可以保证石油公司员工的安全,和石油输出管道的畅通,至少可以部分的解决日本的石油短缺问题,使美国可以对伊朗施加更大的压力。当然和当初的原定计划不同的是,美国的人民是无法追回这些年在伊拉克用兵的军费,直接的收益者当然是这5大石油公司。唯一的变数就是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甚至由伊朗特种部队假扮的什叶派民兵)会不会让这个计划得逞,仍然是一个未知之数。
这就令人不禁想问,到底伊朗一仗会不会在布什离任之前开打?笔者的估计是机率不大。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伊朗的核子计划距离核武化尚有一段时间,而美国对伊朗的空中打击,并不能完全将这个计划摧毁,而面对伊朗可能无休无止的报复,尤其是在伊拉克和针对以色列的反击,都会令美国好不容易叼到嘴里的肥肉,又增加变数。而且,美国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占领伊朗,如果不能靠自己的地面部队的话,就不能排除希望扶持亲美的伊朗政府,而这两个选择似乎在目前的情况下,都不太现实。但是,如果美国可以将战争的危机刺激到一触即发的地步,一个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可能会以强势的谈判地位,和伊朗暂时消除敌意,而换取伊朗对美国在伊拉克的霸权予以承认,而不会挑战美国在伊拉克的大肥肉利益,然后在将来再找机会颠覆伊朗。
当然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上也有讨价还价的空间,但是在把法国拉进分赃团队里,就保证了欧盟的英法两国知道在哪边站队,不会再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上说三道四。
那么伊朗肯不肯将百年不遇的崛起机会白白的放弃,把好不容易吃到口里的伊拉克再吐出来,也是一个考验。现在伊朗的对策是,一方面竭力争取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希望借俄国和中国的力量来应付美国和欧洲的压力,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有一个相似于欧盟的亚盟出现,能够让伊朗的未来完全与西方和欧美脱节,而成为亚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经济联系来带动伊朗的经济起飞。
当然最佳的选择就是,伊朗能够和中国和俄国建立起一种实际意义上的军事同盟,能够为伊朗在获得核子武器之前,提供安全保障,而使伊朗成为亚洲经济圈的一个边界防守力量。其实伊朗在这方面一直很积极,而俄国也因为北约的步步紧逼而愿意合作,反而是中国似乎不愿出头,觉得自己力量还是太弱,无法担负起保卫伊朗的责任。
从俄国的角度而言,如果欧洲可以从伊拉克取油取气,当然会虚弱其对欧洲的能源武器的威胁砝码。如果能够令伊朗的能源全部流向东方,是一个求之不得的结果。虽然不可以出兵保卫伊朗,但是在提供先进武器给伊朗上面,似乎比中国更有能力。
另外,法国那个石油公司Total一般不译作托托,他们的官方中文译名是道达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