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望天

谈天说地 古往今来 历史人文 天下大势
个人资料
正文

大国游戏(之四)

(2008-05-26 01:17:30) 下一个

其实那几位年轻学者的强烈反美情绪主要是对80年代末,中国知识界的强烈崇美情绪的一种非理性的反弹。这种反弹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存在于世界许多国家的知识精英基层。那些出身权贵,有机会去美国大学深造,对美国价值和美国极其推崇,然后回到自己的国家,又可以当政。突然发觉和美国外交官,政府官员,企业大亨等等,打交道时充满屈辱,被傲慢和无礼的对待。然后,明白了一个道理:美国和以前的强权一样,都是帝国主义!

不要以为中国人骂美国为帝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发明。据说当年亲美的蒋介石,娶了个完全美国化的宋美龄为妻,还被彻底改造成了个基督徒,对美国的民主自由充满仰慕之情。结果在史迪威事件后,大骂道:娘希皮,美国也是个帝国主义。

一个超级大国,又缺乏文化底蕴,很难不会成为骄横跋扈,趾高气扬的暴发户。虽然,美国前总统泰迪罗斯福曾引用西非俗语“手持大棒,说话温和”来描绘美国外交政策,但大多数执行的小暴发户们,通常会是“手执大棒,恶语相向”。

基本上,全世界的任何反美情绪都是对美国全球外交政策的反抗,而不是对美国本身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的鄙视。处于那个时代的中国政府官员和中国知识精英们本来带着一种谦虚的态度,努力向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体系进行全面的学习,渴望走出从前的闭关自守的孤立状态,成为国际体系的一员。但是冷战的结束,立即为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增加不明朗因素。

以1991年为分水岭,开始了美国一霸天下的短暂时代。而在这个时代的来临,必须有人为美国的勇武出场而祭旗。那个倒霉蛋就是伊拉克强人胡赛因。

本来美国的中东政策是抓住以色列,土耳其和伊朗,把财多身子弱的阿拉伯人按住,保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绝对权威。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1979年,伊朗革命成功,推翻了美国傀儡巴利維国王,并扣住美国外交官为人质(1953年政变就是由美国大使馆策划),一举打破美国的现有战略布局。于是美国转而支持伊拉克,希望由伊拉克来削弱伊朗的势力。结果胡赛因以领土争端为由,挑起了长达十年的两伊战争,对自己的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于是伊拉克转而想用武力收回1962年在英国保护下独立的科威特,给美国一展雄风,忘掉越战失败的梦魇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以当时美国的强大军力和广泛的同盟,可以想象战争的结局。

当然,美国军队在高科技的战争理念和武器装备下,其指挥系统,各兵种协作,投放能力,战地信息交换,导弹精度等等,都令世界耳目一新,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其他国家的军队,如俄罗斯和中国,都是手心里捏把汗,自认为和美国军事能力一比,当甘拜下风,开始有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

而美国在伊拉克的出手,也改变了其战略行为。从通过军事威慑,而由代理人出手的方式,改变为亲自动手的方式。军事打击伊拉克,再加上驻军沙特阿拉伯,引发了伊斯兰极端势力开始以美国为敌的军事恐怖活动,最终导致了911事件和美国在伊拉克的深陷泥坑,为美国独大的时代终结埋下伏笔。

就在美国势力如日中天的时候,其在东亚的军事布局却受到一个重创。菲律宾国会拒绝同美国续约,从而把美军赶出了苏比克海军基地,使美国对中国封锁的第一岛链完全中断。这一事件,不光给了中国海军南下南沙群岛,监视马六甲海峡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印度海军在印度洋的扩张减轻了压力。

本来美国的第一岛链,其北段从阿拉斯加,经阿留申群岛,到日本本土和韩国,在到冲绳,把俄罗斯的东面和中国的北部海岸线堵得严严实实,但其南段却因为中国的主权问题,美军不得不撤出台湾,已经被从中间切断。这次在菲律宾的撤退,简直就使整个军事布局形同虚设。

而美国的对应策略是,先是与新加坡签订协议,在 樟 宜建立一个深水港,为美国军舰提供停泊,补给和维修服务。另外,美国试图通过不间断的联合军事演习和911后的反恐合作,不断的在菲律宾保持军事存在,并通过在帕拉万岛和马来西亚的博尔尼岛增加对南中国海的围堵。当然,这些行动都是2000年之后的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notetosay 回复 悄悄话 加油! 很有意思! 等下面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