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灾难自救〓

(2010-02-27 11:24:47) 下一个

〓〓〓〓〓〓灾难自救〓〓〓〓〓〓


[fbox=发生井下冒顶事故如何自救?]

冒顶事故是矿井采掘工作面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在西欧及日本一些采掘技术较发达的国家也常见到。因此,应首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其次要熟悉发生冒顶事故后自救的一些方法。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处理工作面冒顶的一般方法是:

(1)对局部小冒顶出现后,应先检查冒顶地点附近顶板支架情况,处理好折伤、歪扭、变形的柱子;沿煤的顶板掏梁窝,将探板伸入梁窝,另一头立上柱子。

(2)发生局部范围较大的冒顶时,如伪顶冒落,且冒落已停止,可采用从冒顶两端向中间进行探板处理。如直接顶沿煤帮冒落,而且歼石继续下流,块度较小,采用探板处理有困难时,可采取打撞楔的办法处理。如上述两方法不能制止冒顶,就要另开切眼躲过冒顶区。

2.出现井下冒顶事故后的自救措施是:

(1)发现采掘工作面有冒顶的预兆,自己又无法逃脱现场时,应立刻把身体靠向硬帮或有强硬支柱的地方。

(2)冒顶事故发生后,伤员要尽一切努力争取自行脱离事故现场。无法逃脱时,要尽可能把身体藏在支柱牢固或块岩石架起的空隙中,防止再受到伤害。

(3)当大面积冒顶堵塞巷道,即矿工们所说的“关门”时,作业人员堵塞在工作掌子面,这时应沉着冷静,由班组长统一指挥,只留一盏灯供照明使用,并用铁锹、铁棒、石块等不停地敲打通风、排水的管道,向外报警,使救援人员能及时发现目标,准确迅速地展开抢救。

(4)在撤离险区后,可能的情况下,迅速向井下及井上有关部门报告。[/fbox]


[fbox=井下透水时之应急措施]

井下透水事故虽然近几年大大减少,但由于在古窑、小窑、溶洞、断层及含水层等还可造成大量积水,当采掘工作面接近这些地点时,处理不好,就会使积水大量涌来。因此,对透水事故不能存在丝毫的麻痹观念。

应急措施是:

  1.并下突然出现透水事故时,井下工作人员应绝对听从班组长的统一指挥,按预先安排好的退却路线进行撤退,不要惊慌失措、各奔东西。万一迷失方向,必须朝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面撤退。

  2.事故发生后,如果有人受伤,应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出血者立刻止血,骨折者要及时固定和搬运。

  3.如透水事故发生并有瓦斯喷出可能时,探水人员带防护器具,或者在工作地点加强通风,保持空气的新鲜和畅通。不可把通风机关闭。

  4.被水隔绝在掌子面或上山巷道的作业人员应清醒沉着,不要慌乱,尽量避免体力消耗。全体井下人员还应做长期坚持的准备,所带干粮集中统一分配,不要无谓地浪费掉;关闭作业人员的矿灯,只留一盏灯供照明使用。

  5.并下透水事故发生后,应尽快通过各种途径向井下、井上指挥机关报告,以便迅速禾取营救措施。

  为预防井下透水,应掌握透水前的征象和规律。这时,往往煤层发潮发暗,巷道壁或煤壁上有小水珠,工作面温度下降,变冷,煤层变凉。工作面出现流水和滴水现象。工作时能听到水的“嘶嘶声”等。发现这些透水征兆,要及时撤离人员躲到安全地点。[/fbox]


[fbox=瓦斯爆炸怎样处理]

瓦斯,又名沼气,化学名称叫甲烷。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果空气中瓦斯的浓度在5.5%上16%时,有明火的情况下就能发生爆炸。瓦斯爆炸会产生高温、高压、冲击波,并放出有毒气体。

现场救护:

  当听到或看到瓦斯爆炸时,应面背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如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口。距离爆炸中心较近的作业人员,在采取上述自救措施后,迅速撤离现场,防止二次爆炸的发生。

  瓦斯爆炸后,应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马上恢复通风,设法扑灭各种明火和残留火,以防再次引起爆炸。所有生存人员在事故发生后,应统一、镇定地撤离危险区。遇有一氧化碳中毒者,应及时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区。如有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在安全处进行人工心肺复苏,不要延误抢救时机。

怎样预防井下瓦斯爆炸呢?

  要加强井下通风,采用各种通风措施,保证井下瓦斯不超过规定含量,严格检查制度,低瓦斯井下每班至少检查2次,高瓦斯矿井中每班至少检查3次,发现有害气体超过规定,应及时采取封闭等必要措施。每个矿工应注意,在下井时,严禁携带烟蒂和点火物品,不要使用电炉和灯泡取暖。[/fbox]

[fbox=雪崩自救]

  在所有高大的山岭区域,雪崩是一种严重的灾害。

松软的雪片崩落

  降在背风斜坡的雪不像山脚下的雪那样堆积紧实。在斜坡背后会形成缝隙缺口。它中能给人的感觉很硬实和安全,但最细微的干扰或者像一声来复枪响的动静,就能使雪片发生崩落。

坚固的雪片崩落

  这种情况下的雪片有一种欺骗性的坚固表面--有时走在上面能产生隆隆的声音。它经常由于大风和温度猛然下降造成。爬山者和滑雪者的运动就像一个扳机,能使整个雪块或大量危险冰块崩落。

空降雪崩

  在严寒干燥的环境中,持续不断新下的雪落在已有的坚固的冰面上可能会引发雪片崩落,这些粉状雪片以每秒90米的速度下落。覆盖住口和鼻还有生存的机会,被淹没后吸入大量雪就会引起死亡。

湿雪崩

  在冰雪融化时更普遍。在冬天或春天,下雪后温度会持续快带升高,这使新的潮湿的雪层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于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带起树木和岩石,产生更大的雪砾。当它停下时,差不多马上会凝固,很难进行抢救。

急救措施

  平躺,用爬行姿势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动,丢掉包裹、雪橇、手杖或者其他累赘,覆盖住口、鼻部分以避免把雪吞下。休息时尽可能在身边造一个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试着到达表面。扔掉你一直不能放弃的工具箱--它将在你被挖出时妨碍你抽身。节省力气,当听到有人来时大声呼叫。

  被雪掩埋时,冷静下来,让口水流出从而判断上下方,然后奋力向上挖掘--如果你还能动的话。[/fbox]

[fbox=高空坠落急救]

  高空坠落伤是指人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从高处坠落,受到高速的冲击力,使人体组织和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破坏而引起的损伤。多见于建筑施工和电梯安装等高空作业,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空坠落伤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高空坠落时,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引起腰椎前纵韧带撕裂,椎体裂开或椎弓根骨折,易引起脊髓损伤。脑干损伤时常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也可有严重合并症的出现。

  <急救方法>

  1、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
  2、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
  3、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
  4、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
  5、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
  6、周围血管伤,压迫伤部以上动脉干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常有效。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7、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
  8、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fbox]

[fbox=地震伤的急救]

  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保持镇静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参见止血法)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见现场急救基础知识)。并参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预防疾病流行。[/fbox]

[fbox=空难的紧急救护]

  飞机起飞后的6分钟和着陆的7分钟内,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国际上称为"可怕的13分钟"。据航空医学家统计,在我国有65%的事故发生在这13分钟内。因此乘坐飞机应按要求,在起飞前就要系好安全带。
  空中常见的紧急情况有密封增压舱突然低落、失火或机械故障等。一般机长和乘务长会简明地向乘客宣布紧急迫降的决定,并指导乘客应采取应急处理。水上迫降时,空中小姐会讲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紧急脱离前,乘客仍应系好安全带。若飞机高度在3660~4000米,旅客头顶上的氧气面罩会自动下垂,此时应立即吸氧,绝对禁止吸烟。如果机舱内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瓶和药粉灭火瓶(驾驶舱禁用);非电器和非油类失火,应用水灭火瓶。乘客要听从指挥,尽量蹲下,处于低水平位,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fbox]

[fbox=车祸伤的急救]

  车祸,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为城市人口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
  车祸造成的伤害大体可分为减速伤、撞击伤、碾挫伤、压榨伤及跌扑伤等,其中以减速伤、撞击伤为多。减速伤是由于车辆突然而强大的减速所致伤害,如颅脑损伤、颈椎损伤,主动脉破裂、心脏及心包损伤,以及"方向盘胸"等。撞击伤多由机动车直接撞击所致。碾挫伤及压榨伤多由车辆碾压挫伤,或被变形车厢、车身和驾驶室挤压伤害同时发生于一体。因此,伤势重、变化快、死亡率高。

  <急救方法>

  1、现场组织:临时组织救护小组,统一指挥,避免慌乱,要立即扑灭烈火或排除发生火灾的一切诱因,如熄灭发动机、关闭电源、搬开易燃物品,同时派人向急救中心呼救。指派人员负责保护肇事现场,维持秩序。开展自救互救,做好检伤分类,以便及时救护。
  2、根据分类,分轻重缓急进行救护,对垂危病人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对意识丧失者宜用手帕、手指清除伤员口鼻中泥土、呕吐物、假牙等,随后让伤员侧卧或俯卧。对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如发现开放性气胸,进行严密封闭包扎。伴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条件许可时,可在第二肋骨与锁骨中线交叉点行穿刺排气或放置引流管。骨折处进行固定。对呼吸困难、缺氧并有胸廓损伤、胸壁浮动(呼吸反常运动)者,应立即用衣物、棉垫等充填,并适当加压包扎,以限制浮动。
  3、正确搬运: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抢救人员特别要预防颈椎错位、脊髓损伤,须注意:
  (1)凡重伤员从车内搬动、移出前,首先应在草地放置颈托,或行颈部固定,以防颈椎错位,损伤脊髓,发生高位截瘫。一时无颈托,可用硬纸板、硬橡皮、厚的帆布,仿照颈托,剪成前后两片,用布条包扎固定。(2)对昏倒在坐椅上伤员,安放颈托后,可以将其颈及躯干一并固定在靠背上,然后拆卸座椅,与伤员一起搬出。(3)对抛离座位的危重、昏迷伤员,应原地上颈托,包扎伤口,再由数人按脊柱损伤的原则搬运伤员。动作要轻柔,腰臀部托住,搬运者用力要整齐一致,平放在木板或担架上。
  现场急救后伤员根据轻重缓急由急救车运送。千万不要现场拦车运送危重病人,否则由于其他车辆缺乏特殊抢救设备,伤员多半采用不正确半坐位、半卧位、歪侧卧位等而加重伤势,甚至死于途中。[/fbox]

[fbox=烧炸伤的家庭救护]

  热闹更需祥和。为营造节日氛围,大放烟花、大点鞭炮而造成伤害,是春节期间最应注意的。然而不该发生的一旦发生,尤其在家庭社区,最要紧的是对付烧炸伤的应急措施。
  一旦有人焰火烧伤,除应立即脱离现场外,尚要迅速脱掉着火的衣服,用自来水冲。农村无自来水处应跳入附近浅塘、河湾,或者用不易着火的覆盖物如大衣、毛毯、雨布、棉被等覆盖灭火。如果穿的衣很紧,就穿着衣服作冷水浴,难脱的衣服勉强脱会增加损伤的程度。如果是头部烧伤,可取冰箱中冷冻室内的冰块,用打湿的干净毛巾包住作冷敷。绝不要怕用冷水冲烧伤处,尽快冲冷水可以防止烧伤面积扩大。如果没有消毒纱布,马上用熨斗熨过几次或用电吹风吹过的干净毛帕代替,轻轻盖在伤口上。千万不要去涂什么狗油、酱油、烟丝或油膏之类。这是帮倒忙,这样做最易引起细菌感染,到医院后医生还要花大力气为你清洗,既浪费时间、药物,又增加痛苦。
  当发生烧炸伤后除作上述处理外,尚应检查一下鼻毛有无烧焦,如被烧焦,有可能会烧伤呼吸道,如果不及时告知医生,可能会发生肺水肿引起呼吸困难。另要注意有无睫毛烧糊变卷,如有则可能烧伤眼球,这均要及时在就诊时告诉医生。如果炸伤眼睛,千万不要去揉擦和乱冲洗,最多滴入适量的消炎眼药水,并平躺,拨打120或急送有条件的医院。
  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等炸伤流血,则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有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可以洒上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又量大,则应用橡皮带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但捆扎带每15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fbox]

[fbox=遇到交通事故时怎么办]

  第一个看到交通事故发生的人,往往不是民警,也不一定是医务人员,然而交通事故的伤员必须在现场进行紧急处理。于是热心的人们便会自行组织起来救护伤员,这时如果你在场,你可知道该怎么办才适宜吗?
  此时当务之急首先是设法打电话或派人去报告交通监理部门,把出事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等告诉他们;并设法通知就近的医疗卫生单位,请求派出救护车和救护人员.
  对于伤员则不必急于把他们从车上或车下往外拖,而应该首先检查伤员是否失去知觉,还有没有心跳和呼吸,有无大出血,有无明显的骨折;如果伤员已发生昏迷,这时可先松开他们的颈、胸、腰部的贴身衣服,把他的头转向一侧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血液、污物等, 以免引起窒息如果心跳和呼吸都停止了,应该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有严重外伤出血,可将头部放低,伤处抬高,并用干净的手帕、毛巾在伤口上直接压迫或把伤口边缘捏在一起止血;如果发生开放性骨折和严重畸形则易于发现,但是由于穿着衣服有时难以发现,所以不应急于搬动病者或扶其站立,以免骨折断端移位,损伤周围血管和神经。如果病人发生昏迷、瞳孔缩小或散大,甚至对光反应消失或迟钝,则应考虑有颅内损伤情况,必须立即送医院抢救;至于一般的伤员,可根据不同的伤清予以早期处理,让他们采取各自认为恰当的体位,耐心地等待有关部门前来处理。[/fbox]

[fbox=怎样处理塌方伤]

  是指包括塌方、工矿意外事故或房屋倒塌后伤员被掩埋或被落下的物件压迫之后的外伤,除易发生多发伤和骨折外,尤其要提出挤压综合症问题,肢体和肌内丰富的部位长期受压,组织血供受损,缺血缺氧,易引起坏死。肌肉坏死对全身影响极为明显,横纹肌分解释出的肌红蛋白进入血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一旦伤员从塌方中救出,压迫解除,血流恢复,上述的肌红蛋白大量经血循环流至肾脏,由于长期缺血缺氧,有酸中毒存在,肌红蛋白在酸性尿中大量沉积在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一全过程是挤压综合症的致死原因,故在抢救多发伤的同时,要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如给碳酸氢钠、速尿和甘露醇以碱化尿液和利尿,不使肌红蛋白沉积而迅速随尿液排出体外。

  <急救方法>

  从塌方中救出,必须急送医院抢救,方可及时采取防治肾功能衰竭的措施。[/fbox]

[fbox=空难的自救方法]

  全世界每年死于空难的约1000人,而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达70万人,从这个意义讲,乘飞机也许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然而一旦发生飞机失事,幸存者却寥寥无几。飞机起飞后的6分钟和着陆的7分钟内,最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国际上称为"可怕的13分钟"。据航空医学家统计,在我国有65%的事故发生在这13分钟内。因此乘坐飞机应按要求,在起飞前就要系好安全带。

  空中常见的紧急情况有密封增压舱突然低落、失火或机械故障等。一般机长和乘务长会简明地向乘客宣布紧急迫降的决定,并指导乘客应采取应急处理。 水上迫降时,空中小姐会讲解救生衣的用法,但在紧急脱离前, 乘客仍应系好安全带。若飞机高度在3660~4000 米,旅客头顶上的氧气面罩会自动下垂,此时应立即吸氧,绝对禁止吸烟。如果机舱内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瓶和药粉灭火瓶(驾驶舱禁用);非电器和非油类失火,应用水灭火瓶。乘客要听从指挥,尽量蹲下,处于低水平位,屏住呼吸,或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止吸入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中毒。

  但升降时飞机失事常十分突然,来不及向旅客发出警告,乘客应懂得飞机失事的各种预兆:
  1.机身颠簸;
  2.飞机急剧下降;
  3.舱内出现烟雾;
  4.舱外出现黑烟;
  5.发动机关闭,一直伴随着的飞机轰鸣声消失;
  6.在高空飞行时一声巨响,舱内尘土飞扬,这是机身破裂舱内突然减压。

  防止和应急的措施有:

  1.选择一条中转最少的航空线,减少黑色13分钟的次数。
  2.登机后认准自己的座位与最近的应急出口的距离和路线。
  3.“应急出口”必须会打开。
  4.若头顶部有重而硬的行李必须挪至脚旁。
  5.保持最稳定的安全体位:弯腰,双手握住膝盖下,把头放在膝盖上,两脚前伸紧贴地板。
  6.舱内出现烟雾时,一定要使头部处于可能的最低位置,因为烟雾总是向上的,屏住呼吸用饮料浇湿毛巾或手绢,捂住口鼻后才呼吸,弯腰或爬行至出口。
  7.当机舱“破裂减压”时,要立即带上氧气面罩,并且必须带严,否则呼吸道肺泡内的氧气会被“吸出”体外。为了增加舱内的压力和氧浓度,飞机会立即下降至3000米高空以下,这时必须系紧安全带。
  8.若飞机在海洋上空失事,要立即换上救生衣。
  9.飞机下坠时,要对自己大声呼喊:“不要昏迷,要清醒!兴奋!”并竭力睁大眼睛,用这种“拼命呼喊式”的自我心理刺激避免“震昏”。
  10.当飞机撞地轰响的一瞬间,要飞速解开安全带系扣,猛然冲向机舱尾部朝着外界光亮的裂口,在油箱爆炸之前逃出飞机残骸。因为飞机坠地通常是机头朝下,油箱爆炸在十几秒钟后发出,大火蔓延也需几十秒钟之后,而且总是由机头向机尾蔓延。[/fbox]

[fbox=车祸时的紧急处理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汽车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工具,同时车祸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在惊人地增加。据统计,车祸已成为和平时期人类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
  车祸的发生主要由于疲劳驾驶、酒后开车、路面处理技术欠佳以及在不熟悉的路段高速驾驶等原因造成。而车祸所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多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强弱所决定。例如开车前是否按规定系好安全带?当意识到或看到车祸即将发生的瞬间,是否设法将身体牢牢地固定在座椅上?如双手紧抓住方向盘或扶手;用手足使劲顶紧前排座椅,全身绷紧等措施,就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伤害发生。
  车祸发生后,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只要意识还清醒就要先关闭发动机,对于撞车后起火燃烧的车辆要迅速撤离,以防油箱爆炸伤人;如果只有一人驾驶车辆,汽车翻倒后无力从车中爬出的,可鸣笛或闪动大灯向路过车辆发出求救信号;大多数车祸发生时车辆均处于高速行驶之中,所以车祸对人体的伤害多为撞击伤,以及车辆翻倒时发生的挤压伤。高速的冲撞、挤压常可导致头部损伤、胸部损伤、四肢骨折甚至脊柱骨折。[/fbox]


[fbox=车祸急救]

  车祸又称交通肇事。车辆自撞或互撞易造成各种伤害,如各类骨折、软组织挫裂伤、脑外伤、各种内脏器官损伤。多为复合伤,应全面检查,防止漏诊。下面介绍脑震荡、颅骨骨折、胸部和腹部创伤的一些情况。

  一、脑震荡

  1. 症状:

  脑震荡是闭合性颅脑损伤最轻的一种,无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有一过性功能障碍。休息几天后功能可完全恢复,不留有其他障碍。临床表现为伤后出现一过性神志恍惚或昏迷,持续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醒后对受伤经过记忆不清,或有头晕、头痛、呕吐等,但症状多在数天后消失。

  2. 处理:

  安静休息几天,对症治疗,或给予少量镇静剂。如短期内经一般治疗症状未见好转,或反面而加重者,需做进一步检查处理。

  二、颅骨骨折

  1. 症状和体征:

  开放性颅骨骨折有头皮裂开易发现。闭合性颅骨骨折有时可见局部凹陷或头皮有血肿而隆起,多半表明有颅底骨折,伴有脑脊液漏。如晨脑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有颅内血肿压迫,则昏迷时间较长,或清醒后又陷入昏迷,并且伴有神经定位症状,此为凶兆,应即速外理,否则有生命危险。
  2. 急救处理:

  将伤员平放,头稍垫高。有创口或脑级强外溢时,按前面所述原则处理。耳鼻有溢液者,切不可加压填塞。应急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三、胸部创伤

  1. 症状:

  伤后常引起损伤性窒息,病人在短时间内出现胸部剧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甚至休克、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有血痰,胸廓部出现皮下气肿,说明肺部有损伤,引起气胸或血胸。

  2. 急救措施:

  立即取半卧位,如果胸壁有伤口,造 成开放性气胸,应迅速将伤口包扎封闭,使开放性气胸改变成闭合性气胸,速送医院。

  四、腹部脏器损伤

  1. 症状:

  病人感到腹部持续性痛,阵发加剧,不敢深呼吸,腹壁紧张如板状,压痛明显,甚至休克。要考虑有空腔脏器(如胃、肠)破裂。引起腹膜炎,或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肾)破裂出血。

  2. 急救措施:

  避免进食、饮水或用止痛剂,速送往医院诊治。[/fbox]


[fbox=触电的急救原则]

  触电在人们生活中偶有发生,掌握触电后的急救原则,对及时救治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症状

  局部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出血、焦黑等现象。烧伤区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或全身机能障碍,如休克、呼吸心跳停止。致死原因是由于电流引起脑(延髓的呼吸中枢)的高度抑制及心肌的抑制,心室纤维性颤动。触电后的损伤与电压、电流以及导体接触体表的情况有关。电压高、电
流强、电阻小而体表潮湿,易致死:如果电流仅从一侧肢体或体表传导入地,或肢体干燥、电阻大,可能引起烧伤而未必死亡。

  二、急救原则

  1.发现有人触电后,立即切断电源,拉下电闸,或用不导电的竹、木棍将导电体与触电者分开。在未切断电源或触电者未脱离电源时,切不可触摸触电者;

  2.对呼吸和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拳击复苏或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心脏胸外挤压,直至呼吸和心跳恢复为止。如呼吸不恢复,人工呼吸至少应坚持4小时或出现尸僵和尸斑时方可放弃抢救。有条件时直接给予氧气吸入更佳;

  3.在就地抢救的同时,尽快呼叫医务人员或向有关医疗单位求援。用呼吸中枢兴奋药,针刺人中和十宣穴。在心跳停止前禁用强心剂。

  三、预防

  加强安全用电知识教育,定期检查维修电器设备,遵守用电规定,不能乱拉接电线,不能在通电的电线上晒衣物,不能接触断落的电线;雷雨天不要站在高墙上、树木下、电杆旁或天线附近。[/fbox]



[fbox=烧伤后怎么办?]

  水火无情, 应该---

  1.尽快脱去着火或沸液浸渍的衣服,特别是化纤衣服。以免着火衣服和衣服上了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

  2.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

  3.迅速卧倒后,慢慢的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伤员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增加头面部烧伤后吸入性损伤。

  4.迅速离开密闭和通风不良的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伤和窒息。

  5.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如毯子、雨衣、大衣、棉被等,最好是阻燃材料,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与空气隔绝。

  6.冷疗。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可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因此如有条件,热力烧伤后宜尽早进行。越早效果越好。方法是将烧伤创面在自来水笼头下淋洗或浸入水中(水温以伤员能忍受为准,一般为15~20℃,热天可在水中加冰块),后用冷水浸湿的毛巾、纱垫等敷于创面。时间无明确限制,一般掌握到冷疗之后不再剧痛为止,多需 0.5--1小时。冷疗一般适用于中小面积烧伤,特别是四肢的烧伤。对于大面积烧伤,冷疗并非完全禁忌,但由于大面积烧伤采用冷水浸泡,伤员多不能忍受,特别是寒冷季节。为了减轻寒冷的刺激,如无禁忌,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吗啡、度冷丁等。[/fbox]

[fbox=火口脱险]

  常言道:水火无情。可见火灾给人们造成的灾难有多严重。我国1971~1980年间,平均每年死于火灾4000余人,平均每天11人。如果加上森林起火、地下矿井发生火灾而死亡的人数,恐怕还要上升1倍。近年来虽说有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火灾造成人类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直接原因归纳起来有三条:

  1.烟雾中毒窒息死亡。这是火灾致死的首要原因。因为大火烟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吸入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为碳氧血红蛋白。当人体血液中含有10%的碳氧血红蛋白时,就会发生中毒,占50%时就会窒息死亡。

  2.被火烧死。

  3.跳楼摔死。多数发生在高楼失火,又缺乏自救知识,被火逼得走投无路而跳楼摔死。

  火口脱险五大要点:  

  1.沉着冷静:根据火势实情选择最佳的自救方案,千成不要慌乱。

  2.防烟堵火:当火势尚未蔓延到房间内时,紧闭门窗、堵塞孔隙,防止烟火窜入。若发现门、墙发热,说明大火逼近,这时千万不要开窗、开门,可以用浸湿的棉被等堵封,并不断浇水,同时用折成8层的湿毛巾捂住嘴、鼻,一时找不到湿毛巾可以用其他棉织物替代,其除烟率达60%~100%,可滤去10%~40%一氧化碳。1983年,哈尔滨 "4.17"大火中,河图街73号居民大楼绝大部分被烧毁,只有一户居民用堵火办法阻挡了烈火入侵,坚持到消防队把火势压下后才得救,创造了“火海孤岛”的奇迹正说明了这一点。

  3.设法脱离险境:利用各种地形、设施选择各种比较安全的办法下楼。首先是正常楼梯下楼,如果没有起火,或火势不大,可以裹上一件雨衣(尼龙、塑料禁用)、用水浸湿的毯子、棉被包裹全身后,快速从楼梯冲下去。如果楼梯脱险已不可能,可利用墙外排水管下滑;或用绳子,顺绳而下,二、三楼可将棉被、席梦思垫等扔到窗外,然后跳在这些垫子上。跳时,可先爬到窗外,双手拉住窗台,再跳,这样可减少一人加一手臂高度,还可保持头朝上体位,减少内脏特别头颅损伤。

  4.显示求救信号:发生火灾,呼叫往往不易被发现,可以用竹竿撑起鲜明衣物,不断摇晃,红色最好,黄色、白色也可以,或打手电或不断向窗外掷不易伤人的衣服等软物品,或敲击面盆、锅、碗 等。

  5.勿因财物而贻误逃生良机:一旦发生火灾,则应因火制宜, 在可能情况下,顾及财物,但危急火势下切不可舍命救物。[/fbox]

[fbox=建筑物起火如何办]

  火灾发生时有烟出现,如火仍小,则尽力扑灭。用毛毯或厚窗帘盖住火苗,隔绝其氧气供应,或者用沙土、水 或灭火器。

  用电造成火灾:如果可能是由于错误用电引起火灾,不能用水,先切断电源,最好是切断总开关,煤气管也要关掉,同样关闭总管道最好。如是电视机或计算机起火,不能用水,即使已经关闭了电源,残留的大量电荷也会给你重重一击(甚至致命)。冰水可能造成显像管爆炸,所以应使用窒息方式灭火。从电器的后面行动最安全,因为显像管有爆炸危险。

  灭火器的使用:拉或打开开关。目标要对准火苗。抓住或按住扳机。扫射要从一边到另一边。首先要查看灭火器型号,有些灭火器只能用来扑灭微弱的火势,而另外一些可则可用来扑灭油料、甘油、油漆或溶剂等引起的火灾。(例如:汽油的溢出引起的火灾),第三种灭火器适于扑灭电路起火。多功能干粉式灭火器可用于多种火灾。应该合理的使用 。

  在自救的同时,飞快拔打火警电话“119”。[/fbox]

[fbox=在沙漠中遇险]

  专家们认为能够在沙漠中生存下来,取决于三个相互依赖的因素:周围的温度,活动量及饮水的储存量。

  在阳光直接照射下,即使不进行体力活动,人所消耗的水也要比阴影下多三倍。如果人们将水的消耗降低到最低最低的限度,生存下来的可能性便随之增加了。专家们有一句警语:“不要与沙漠对着干,而要去适应它。”有一个英国飞行员,迫降在西撒哈拉沙漠后,在11天内步行了224公里而获救,秘诀就在于“夜行晓宿”。如果在白天行走他所带的水是绝对不够的.看看美国人维瑞尔与妻子罗娜的沙漠经历对你也许有所启迪。

  专家不仅教给人们如何保存体内水份的方法,还教给人们如何在表面上看来滴水不存的地方找地下水源,许多从沙漠死里逃生的人发现,形形色色的仙人掌恰恰是天然的水库。一名美国飞行员脱险后讲述道:“对众多的仙人掌类植物品尝后,我发现一种瓶状的仙人掌含水量最为丰富,只需挤压一下就能畅饮一顿。”在沙漠中有一种仙人掌据说一次可以挤出4升水。许多人恰恰是在仙人掌的阴影下失之交臂,活活地渴死了。另外,还有很多动物的血,昆虫的汁液都可以用来止渴。?

  在沙漠中求生有六个原则:

  1.喝足水、带足水、学会找水;
  2.要“夜行晓宿”,千万不可在烈日下行动;
  3.动身前一定要通告自己的前进路线,动身与抵达的日期;
  4.前进过程中留下记号,以便救援人员寻找;
  5.学会寻找食物的方法;
  6.学会发出求救信号的各种方法。?[/fbox]

[fbox=家庭防震]

  如果你已收到可能发生地震的警告,继续保持收听当地电台最新的报告和建议,如建议关掉液化气、电源。将大而重的物体从高的搁架上拿走。将瓶子、玻璃、瓷器和其他易碎的东西放进低橱内,搁板应有挡手以防止物体下落。橱门应紧闭,移走悬挂物体。准备以下物品以备急用:新鲜淡水和应急食物、手电、灭火器。远离那些可能落下来砸着你的东西,在户外的树木可能会被连根拔起,小镇中的建筑即使足够牢靠不能被摧毁,碎石块也可能滑落。逃到空旷处最理想,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呆在屋内可能更安全,在大街上的话,破裂的煤气管道或电线会增加危险性。进进出出的人最危险,极易被建筑物上的砖石击伤。

  室内: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户内,就呆在里面,将火熄灭,远离玻璃特别是大的窗户(包括镜子等)。屋中的角落或有好的支撑的内部门道是好的避难处。较低的地面或地下室或许能提供最好的存活机会。躲进桌底或别的坚固的家具下,这不仅能给你提供防护,而且也有较大的呼吸空间。在商店时,远离大的货物展厅,这些货物可能会倒下来。在多层楼房且装有电梯的办公室里,原地躲进办公桌底。不要进入电梯,楼梯处也可能会拥挤着惊恐的人们。。

  车中:尽可能快和安全地停车——但呆在车内可以免于被下落的物体击中。蹲伏于座位下,如果有东西落在车上,你将会得到保护。当震动停止下来,注意观察障碍物和可能出现的危险:破坏了的电缆、破损的道路和坍陷的桥梁。

  户外:在户外时就平躺在地面,不要跑。这样会摔倒,也可能被裂缝所吞没。远离高大建筑。不要往地下走或进入坑道,这会导致被困。如你已经准备到户外,就别返回建筑物内。首次地震使任何建筑都不太牢固,如果接着再发生小震,建筑物就会坍塌。到山顶更安全。斜坡上的土石容易滑落,如果被数千吨重的土块或岩石压倒(它们具有可怕的速度),很少有幸存的机会。在地上像球一样滚动更易存活。

  滩地:只要不在悬崖下就会相当的安全,但由于海啸经常伴随地震而来,所以当震动停止后尽快离开滩地向更高的开阔地转移。余震的危险性就不像海啸那么可怕了。

  危害后果预防:排污系统的破裂、水污染和废墟中的尸体能引起疾病的传播,这与地震本身一样可以致命。掩埋所有的死尸(动物的和人)。不要躲避在破损的建筑物或废墟中。利用废墟重建一个庇护所。特别小心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过滤并煮沸饮用水。不要用火柴和火机或电力器具,如果存在燃气泄漏,火花会点着燃气。在使用厕所前,要检查排污系统。打开橱门要小心物体坠落砸伤。[/fbox]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