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风美雨

离开生活学习多年的北京, 在海外已经几年。 辗转法国马赛, 美国加州洛杉矶,学习, 工作, 对海外的生活有了自己的经济与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现在生活在巴黎近郊的枫丹白露, 专心于学术研究之余, 也偶尔关心天下大事。这里的文章,是自己对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一
正文

必须正面回击,而不是一味愤怒---由奥运火炬而想到

(2008-04-10 02:12:20) 下一个

最近电视上播放了中国留学生与法国电视记者争论的节目, 应该说,我觉得这位中国同学的爱国热情非常可嘉,而且法文也不错, 表达了我们的愤怒。 但我总一个感觉, 我们目前在面对西方媒体和民众的攻击方面,是比较防御性的, 给人感觉总是羞羞答答, 不好意思。 总是强调不能奥运政治化, 中国人民很愤怒,等等。 基本上没有正面地回应西方媒体对中国社会的攻击。 就像cnn记者在北京的报道那样, 国内媒体也基本是强调我们很愤怒,但是西方人的问题是,中国人似乎完全不回应他们的concern,具体就是三条, 人权问题,民主问题, 和新闻封锁问题。

我认为, 我们在这个时候一定要鲜明的, 正面的亮出自己的观点,在精神和道义上要以攻为守, 争取主动。

对于人权,这个从来都是个历史和经济的产物, 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美国人权发展到现在, 是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 美国妇女得到选举权也是20世纪的事情,黑人的状况在美国至今是一个问题。 印第安人的保护在一开始也是非常糟糕,非常惨痛的。 总的来看,美国对人权的保护的加强,是随着经济,国力和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前进的。 中国去年人均gdp 才2500美金, 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跟美国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你不能用一个年收入40000美金国家的标准来要求一个才2500美金的国家。 试问,美国平均收入才2500美金的时候,他们的人权怎么样呢?

另外,所谓民主是不是 普世价值,我非常怀疑。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在生存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 人最重要的肯定不是所谓休闲和个人价值实现, 而是添饱肚子。 在这个人性的前提下, 凡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基础的物质生活水平的, 就是好制度, 反之,就是个坏制度。  当然,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当然要讲民主, 讲参与, 但还是回到那个问题,现在中国人均年收入才2500, 还差得远呢!

在决策学理论里, 也有一个所谓决策模式的问题。 到底是无条件的尊重少数人的利益(比如法国), 还是为了大部分的利益和国家利益,而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 这个是可以讨论的理论问题,不是一些西方人讲的,有必然答案的问题。 日本和德国在经济改革,社会进步最快的阶段,都是国家主导,国家利益至上。 这方面,德国的政治家俾斯麦,日本的大久保利通, 伊藤博文都有很深的思考。国家主义的发展道路也被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是“赶超型经济体”最好的策略。 当然这个问题可以在学术范围里讨论,但一些人把今天法国,英国的发展路子当成普遍真理,肯定是无知而且狂妄的。(其实美国人在这方面跟欧洲的清谈客们也有细微的差别,不是铁板一块。)至于有人讲人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我也没有看到严密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一个真正头脑清醒的学者,恐怕也不是可以匆忙下结论的。

有人说, 中国没有舆论自由, 我说这个说法其实似是而非。 试问,在经济领域, 中国政府的信息根cnn 看到的信息,有多大差别呢? 中国在经济领域已经非常民主和开放了。 至于在政治领域,政府对于建议性的批评从来都是欢迎的。 国家大剧院因为学者们的反对多次缓建,奥运场馆也引起公众的热烈讨论, 最后才成型。 在两会上, 代表委员对政府部门,比如发改委 铁道部批判之尖锐, 大概跟西方差别也不大。但重点是, 这些批评都是建设性的,都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目的不是损害国家权威。

还是回到那个观点, 凡是影响了国家发展,国家利益的信息,比如哪个地方发生动乱了等等,我不认为跟一般民众有任何关系,除非别有用心。 我认为适当控制,甚至有选择的发布信息,非常有必要,重点是看政府的目的是什么,这个才是关键。 信息经济学也证明,还很多情况下, 拥有信息不会帮助理性人,反而会成为伤害。

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中国需要自己的理论构筑和精神力量。 西方民众的力量,很大程度来源于他们认为绝对正确的民主人权观念。 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精神武器, 正面回击。 这个需要我们的智慧, 也需要我们的勇气和毅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