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给孩子的定位不是让他出人头地

(2008-06-12 20:03:54) 下一个
。给孩子的定位不是让他出人头地
   咱们有一些做父母的,自小家里比较清贫。长辈和老师会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做父母的,也确实通过一番奋斗,吃了好多苦,才换来个有吃有住让孩子生活得安心的环境。既然自己都实践了,那么肯定认为这是真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因此想让孩子将来更上一层楼,出人头地,成为超男超女超人。
   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说不客气点,是封建残余,等级制度的思想残渣。有这种思想,教育孩子上就会过分用力,欲速则不达。
   咱们中国人的望子成龙的心态,不奇怪,是从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古代呢,一个家族想混得好,除了考试当官,没有别的路可走,当了官就出人头地,鸡犬升天。古代你做个手工业者,遭人歧视;做个科学家发明点什么,属于旁门左道,甚至会举报你妖言惑众;你有娱乐天赋,卖卖唱当个明星什么的,遭人歧视,辱没门风。总之,除了吃喝拉撒那一套,你要是想靠自己的天赋,是很难的。现代社会不一样了,分工很明确,平等意识加强,行行除状元,唱个歌什么的根本没人歧视你,而且捧你场的还不少。简直翻个个了。可以说,人人都可以在各个行业发展自己的天赋,获得人生价值,路子宽了许多。但是呢,其实封建那一套出人头地其实没有消除,你只要看见一群家长聚在一起攀比自己的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没拿孩子当个人,而是当个品牌,给自己赚门面呢。这个气味不对,所以我要强调,先矫正家长对孩子的态度。
   举个例子来说,人看丁俊晖成台球打得好,成世界冠军了,都佩服他爸爸的眼光,给孩子找对门路,赌一把赌对了。想想呢,自己孩子有什么天赋,赶紧发现呀,也倾家荡产送去赌一把,出人头地呀。仔细想想,不对了,可能全国有成千上万个爸爸是这样的,可成为世界冠军的只有一个小丁,大多数是让孩子辛苦单调了半辈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什么冠军也没得一个。他不是那个料,或者根本不是顶尖的料,只是你出人头地的牺牲品。再说了,如果你的孩子幸福平凡地过一生,也不必什么世界冠军差呀,要那点虚荣干吗呢。
   有的父母,自己是企业老总,就想让孩子将来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曾经有一个孩子,大学刚刚毕业,说父母是做工厂的,想让自己毕业后来做管理,最后做继承人,可是他十分惶恐,因为他最怕管理,根本不想做,他只想去哪里做个普通的员工,过简单的日子。赶鸭子上架是不成的。
   所以,初为人父人母,就想初进考场一样,千万不要奢求,不要想得100分,要平常心,这样才能发挥最好水平。孩子绝对不是用来炫耀的,也不是指定用来做什么事业的,家长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态度不对,孩子可能跟着遭殃。我碰见一个做母亲的,母亲老是说他孩子怎么考第一,特虚荣,结果孩子高考都没考上。孩子为了满足母亲的虚荣心,可能平时动了些手脚,说了些假话。母子真正从来就没有知根知底过。
   当然,这个问题上我也不是反对让孩子成才,让孩子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人物,这个不反对。这个涉及到孩子的智性发掘,如何发挥兴趣发展潜能,这个后面会说到。但是这个绝对不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你就想干的事,今天流行学钢琴,明天流行学英语,后天流行学京剧,样样都想学,都想学出点门道,随大流。很多家长就是这样,说是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不对。根本就没人跟你比,输什么输。孩子是个小宇宙,自己完善自己最重要,别跟社会潮流凑热闹。
   那么,孩子在你眼里应该是个什么呢?说大一点,在地球上,他就是个生物,与万物品等。在人类这个范畴,他就是一个人,普通人,将来能干吗不是你现在就能计划的。父母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快乐得过一生。让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有这个平常心,OK,你的家庭教育就有一个宽松正确的起始,不会早一两岁的时候就为孩子选择好学校呀、选择好老师呀,着急得上火。着什么急,最重要的老师是自己,自己傻乎乎的,送到美国去读幼儿园都没用。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智性沟通,情感孵育。
   OK,如果你认准了,孩子不是拿来跟人比的,你做父母的只是想完善他的能力,让他有快乐的自我的人生,你就一点都没着急。你要做的,只是多腾出时间来和他玩。和他沟通。孩子上学了,班上有优等生,也有差等生,你的孩子刚好是差等生。别着急,总是有差等生的,不要为孩子而自卑,要相信孩子,差等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肯定有其他的特长在考试上没现实出来,你去发现他的智性所在。大导演李安还是差等生呢,人家三、四十来岁了才厚积薄发,原来艺术天赋全躲在电影镜头里。关于如何发现天赋,下面也会谈到,这一节强调的是:没有很差劲的孩子,只有快乐与痛苦的孩子。你如果要你孩子做快乐的孩子,那么不要有太高期待,一步步平常心来培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