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五种比较思维方法 - 浅谈科学思维(2)
ZT: 赫英
比较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实际工作中,有十五种比较思维方法可考虑选择运用。
一. 相似性比较、差异性比较和正反比较
这是基本的比较方法,即比较研究对象间在时间、空间和物质成分的相似性、差异性和正反性从而得出规律。首先,这种比较应该是三维的,常常在一维甚至在二维上看去相似的事物在三维上却是差异很大的;其次,这种比较应该是动静的,即要把比较对象理解为运动着对象,在某一时刻研究对象间的异同、正反有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发生变化甚至走向反面;第三,这种比较应该是复杂的,因为物质成分本身就是复杂的。某几种成分的异同或正反,并不能决定比较对象的异同或正反。但所有成分都比较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由研究目的所决定的成分数并且还要尽量排除其他成分的可能影响;第四,要注意比较对象的域,即不同域中比较对象间的异同或正反有相对性。在某一时空范围研究对象间的异同、正反换个时空范围有可能发生变化甚至走向反面;第五,要正中比反,反中看正。不存在绝对的正反,反正是可以转化的。第六,要注意比较的相对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相似,也没有绝对的相异。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似、相异、正反都可以相互转化。
二. 形象比较、逻辑比较和灵感比较
科学问题的发现往往源自形象比较。形象比较是在形象分析的基础上,辨别各种观察材料及其异同的思维活动。其实,形象分析和形象的区分就含有比较的成分,形象比较侧重比较研究对象的共性和个性。我们通过形象比较来区分研究对象、认识其相识性和差异性。例如,在地质矿产工作中,一些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化常集中于岩体顶部,矿山人员形象地称之为“西瓜皮”,就是一种形象比较;再如,现在艺术界有所谓的“印象派”,就是强调艺术创作的第一比较印象给人的震撼 。鲜明生动的形象比较,常给人以生动的印象和巨大的启迪。
逻辑比较是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辨别各种观察材料及其异同的思维活动。通过逻辑比较,思维便获得关于研究对象质的规定性既不同对象间关系的认识。在逻辑比较中会发现有异常的现象或不同的数据,这常常就是新发现的开始 。
灵感比较是在灵感分析的基础上,辨别各种观察材料及其异同的思维活动。灵感比较常有明显的瞬时性和感应性而不强调比较对象间的确切相似及联系。产生灵感的导火索常常就是灵感的比较对象。如阿基米德洗澡时悟出浮力定律,洗澡水瞬时对他的浮力恐怕就是一个契机。
三. 个别比较、归纳比较和演绎比较
这是常用的比较方法。
个别比较就是对比,即对比两个研究对象的异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归纳比较就是一一对比,即如果空间或时间上一序列比较对象中的绝大多数互有某种异同性,那末这一序列对象中的其余部分也可能具有这种特征。归纳比较常常会导致新的发现。
演绎比较就是先要有一个一般的模式或一般的假说,如果某一被比较个体的特征在这一模式或假说之内,则可以考虑该个体有模式或假说的一般特征。
四. 典型比较、重点比较和系统比较
典型比较就是从一系列待比对象、待比特征中找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有代表性的对象或特征进行比较,从而指导一般性的研究。当前我们在某一政策出台之前常常要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企业或群体进行试点,就是一例 。
重点比较就是抓住关键的特征、关键的对象进行比较。这正如认识一个人,我们无需将其身高、体重、血型等一一测量,实际上我们常常抓住其关键特征,一眼就能将其认出。在重点比较中常常有形象比较的影子。重点比较,一般要求研究者有较多的研究积累和较高的学术素养。
系统比较指的是对待比对象从时间、空间、物质成分上的全面、详细的比较,从而得出课题所要求的结论。这是一项非常仔细严肃的工作,正如一个飞行员要上天必须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身体检查一样。系统比较最好在典型比较和重点比较基础上进行,宜于得出一般性的结论,而一开始就进行系统比较,对于科学积累型的研究当然是必要的,但其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也是显而易见的。
五. 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和纵横比较
所谓横向比较,是指对不同现象、不同事件、不同因素的比较。通过比较找出有关的主要事件,找出主要事件中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以及主要方面的主要控制因素等。
所谓纵向比较,是指对同一事件在其演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比较。我们在观察待比对象时,务必把他们理解为运动中的对象,即它们是变化着的事件中的某一环节。通过纵向比较划分和比较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找出哪些阶段与研究问题有关,哪个阶段是与研究问题有关的主要阶段,哪些因素是控制主要阶段的主要因素等。
所谓纵横比较,是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结合起来进行比较。对于两个或多个平行发展的成矿事件有时需要对各个不同纵向事件中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横向比较,进一步使研究深化。
以上十五种比较方法,有一些是大家所熟悉的,有一些也许有一定参考价值,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但比较思维方法的讨论,对研究过程特别是科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可能有特殊的意义。
原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018&do=blog&id=359219
于是搜索了一下关于螺旋式思维。其收获就是这三篇很不错的文章。觉得对思考与写作都很有裨益,遂搬过来与同好分享。
-逸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