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时出生的外祖母
今天是我好婆十周年祭日。她是我心目当中最伟大最亲爱的女性。自从她离开我们而去以后,我心中的思念常常让我从梦中哭醒。一年一年的纪念日过去了,可是我却很难写出一点对她的纪念文章。我怕我是没有能力驾驭我的文字来表达我的心意。
我一生感到最为歉疚的就是我没有能在她老人家晚年最最需要我照顾的时候陪伴在她身边报答她的养育之恩。即便是用“游必有方”也不能开脱我违背“父母在不远游”古训的愧疚和伤感。。。
在我两岁半的时候,我父母亲把我和姐姐带到上海好婆家。他们和千百万双职工家庭一样,为了专心于繁忙的工作和学习(思想学习,政治运动)原想把我和姐姐都留在外公好婆家寄养。后来我才知道,是我外公的一句话“男的留下,女的带走”决定了我从此以后的命运。于是我就成了一个从小在上海长大有上海常住户口的幸运儿。在我很小的时候,也许是三岁,也许是五岁,外婆就开始教我识字,她是自己做了识字卡片教我认字的。当时我们家订有两瓶牛奶。一瓶是我的,一瓶是我表弟的。上海的牛奶厂是每天早上把牛奶送到家门口来的。好婆把牛奶瓶子的纸盖子,一层一层地撕开来,每一层都可以做成一个识字卡片。她说这是废物利用。
我小时很调皮,一刻不停地玩。用现在的话来说,我一定是一个患多动症的男孩子。少不了要吃许多利他林。记得多年以后,居然有人在大考之前吃利他林,据说可以帮助专心复习功课而提高考试成绩。此是后话。也许因为是我太调皮,闹得她招架不住了,所以她就想出教我认字这个法子来让我能静下来。
记得我妈妈说我小时候就是被她抱在怀里还不老实,一直要往她身上爬上去,似乎不爬到头顶上就不会罢休一样。我姨妈则告诉我说:记得第一次在上海看到我时,我跳着新疆舞的情景。那时我三岁。
我外公一辈子是一个奉公守法、兢兢业业、谨小慎微的银行会计。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外公平时在家时常常是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在佛龛前诵经念佛。我和表弟是从门缝底下把每天的报纸塞进他的房间的。经管他吃素念佛一辈子,可是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症。可能是所谓遗传的吧。他对我和表弟是非常严厉的。我记得他对我们的表扬是奖赏一个铜板。而对我们的惩罚就是吃“栗子”(用指节敲打头顶)或者用鸡毛掸子打手心。
好婆是一个家庭妇女。一辈子操持照顾这个家庭。家庭成员最多的时候有八个人。好婆的母亲、外公、好婆、五个子女。最小的一个儿子因病早逝。外公一个人工作要养活一家人。后来,两位舅舅先后都上了大学,大舅舅上的是上海交大,小舅舅上的是北航。而两个女儿也都高中毕业,有了工作。络络续续,四个子女都离开了上海老家去外地读书或工作。当我来到上海的时候,家里只有外公和好婆。我妈妈说把我送回来给爸爸妈妈解闷来了。
好婆经常会给我讲一些故事。记得她跟我讲过好多次这个故事:她是在亥时出生的,也就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之间。她说,就因为她是亥时出生的,她妈妈老说她是“害爹害娘”的孩子 – “亥”“害”同音。
好婆的老家是在浙江绍兴安昌。她是家里的独养女儿。到了她的婚嫁年龄,有不少媒人来找她妈妈说媒。其中有些媒人想把我好婆说媒给人做偏房。但是她妈妈总是对这些媒人说:我女儿是“宁做瓦上鸟,也不做房里小。就是你家金砖铺到我家门口,我也不嫁这个女儿。”坚持要给自己女儿找一个明媒正娶做正房太太的人家。后来就是经过朋友介绍,嫁到了现在的外公家。这是一门原配结发夫妻的亲事。外公家不算富,但倒是一个殷实人家。
记得小时候跟着好婆和大舅舅去过一趟绍兴老家。我们乘坐的是鲁迅笔下写过的乌篷船。记得当时我拿着大舅舅的一个搪瓷杯子伸到水里舀水,一不小心,那个杯子掉进了河里。我是伤心地哭了半天。还记得路过杭州时,我们在一处游玩处歇脚。是我第一个发现刚从厕所出来的好婆把大衣忘记拿了。大人都夸我呢。
好婆主持家政,从来就是家里的主心骨。这个家风风雨雨几十年一直都离不开她。记得她告诉我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她和外公带着一家老小八口人,从上海到安徽屯溪逃难,一路上凡事都是要靠她来操持照应。她告诉我如果她当年跟着乡下附近的新四军去干革命的话,她现在也可以当离休干部了。
我好婆小时候没有念过书,她是靠父亲在闺中教她识了一些字,解放后全靠自学摘掉了文盲帽子。户口本上在她名下,写着的是高小文化程度。借助字典她能看书读报,写信,写文章。我还记得在她八十几岁的高龄时,她要我们帮她买了一套《红楼梦》来读。她没有参加过正式工作,可她是居住地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积极分子。她告诉我,当年其实她是可以在街道里谋一份正式工作的,只是为了要照顾我,所以把那份工作辞掉。街道的领导都很为她惋惜呢。我外公退休以后有微薄的退休金,而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四个子女每个月寄回来的瞻家费。
我好婆非常好学,记性又好,所以她对时事形势了解得一清二楚。她做事雷厉风行,简洁利索。许多我们看上去很难的事情,她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已经解决了。很多亲戚多年以来总是忘不了她的宽厚大度和风趣幽默。逢年过节,亲友聚会,她的俊俏而意味隽永的话语时常博得大家开怀一笑。作为在她身边待得时间最长的第三代,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我是最为得到她的思想和精神真传的。我得益最多的是亲耳聆听她老人家的许多教诲,沐浴在她老人家的博爱慈祥中。记得她常常对我说:当有什么灾难来临时,我总是念佛让佛祖保佑整个弄堂里的前邻后舍。她不但哺育了自己的第二代四个子女,而且又照看过第三代五个外孙子、外孙女。她还热心地帮助前前后后的邻居们。在她的葬礼上,来参加的除了亲友以外,很多都是几十年来的街坊老邻居。
十年来,我陆续将她平日里常常念叨的话,整理成“好婆的隽语”。我也在我的博客上开了一个专栏,将会一点点地登载出来。算是我对她老人养育教导之恩的一种纪念,将她的心意和感情传播给每一个读者。我想我们中华文明的传播在很长的历史时间里是口授言传的。老太太的话也是一代接一代地从她的老一辈那里传下来的。现代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这种传播提供了新的天地。
-逸宽草于孑孓盧
3.7.2011夜
在这个世界上,最难忘的是不求回报的爱。
想不到此文是我点击率最高的一篇文章,可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我实在是既写得很肤浅,又写得少文采。。。不过是真实的记叙。。。聊以表达我心中感受的万分之一。
很高兴有这么一块园地可以与大家分享。
我去看了Helen Keller的生平,非常令人感动。
此情此景,真的没有比她的这句诗更确切的了:
“What we once enjoyed and deeply loved we can never lose, For all that we love deeply becomes a part of us。”
-逸宽
每当想起逝去的亲人,我总会记起美国作家Helen Keller的这段话,和你分享。
What we once enjoyed and deeply loved we can never lose, For all that we love deeply becomes a part of us.
---Helen Keller
养育之恩,永难忘。
俺家有与你舅舅是北航校友的,感到亲切。
年纪越大,越思念亲人,越觉得亲情弥足珍贵。
他们曾经为了我们的成长而做出了最无私的奉献。。。而如今他们老来。。。病了。。。
心中的无奈和凄楚哪里又是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呢?!
-逸宽
我想在中国的各大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或大的地级市,像我们这样从小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大的孩子何止成千上万。我猜想大家都有一些相似的感受和感情。尤其是对老人家的无限的感激和爱戴。也许还有愧疚、后悔和自责。。。
愿与大家分享。。。
-逸宽
早上开始上班以前过来看你。读到这篇文章,感动,非常非常的感动!
其实我也有和你蛮相似的经历,外婆也是我"心目当中最伟大最亲爱的女性"。。。
等着你的“好婆的隽语”,一定会常来读的。
兄长新一天快乐顺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