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从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改造到促进男性参与

(2010-05-14 11:37:31) 下一个

从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改造到促进男性参与

ZT – 方刚

   男性参与近年受到充分重视。男性参与的概念是在1994年的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首次被正式提出的,此次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专门有男性的责任和参与一节,其中写到:应做出特别努力,强调男子应分担职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负责任的生育、性和生殖行为,包括计划生育、产前和妇幼保健;防止性传播疾病包括生殖道感染;防止非意愿妊娠和高危妊娠;共同管理和创造家庭收入,共同致力子女的教育、健康和营养;确认和促进男女儿童的平等价值;防止对妇女的暴力。[i]这个概念在1995年的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北京宣言》第25条明确呼吁:鼓励男子充分参加所有致力于平等的行动[ii]

    虽然关于男性参与的最初论述集中在生殖健康领域,但是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充分让男性在生殖健康、抚养子女和家务劳动等方面与妇女共同承担责任,更在于要促进在私人生活、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男女平等,发挥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使男性和妇女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成为平等的伙伴。

    但是,男性参与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女性在大力强调,而男性自身的参与意愿仍然非常不够。男性在这个过程中是被动的。如何鼓励男性积极主动参与,笔者认为,应该从制度和个人两方面入手。制度便是相关鼓励男性参与的相关政策的制定,个人方面便是从帮助男性认识到父权体制、支配性男性气概对男人和女人的伤害,从而使男性参与不只是男性的义务和责任,同时认识到男性通过参与可以获得的自身成长,使男性参与成为男性的自我要求,而不是女性研究者的要求

 

一、男性研究与男性运动

  男性研究以及男性运动,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女性主义思潮/女性研究及运动的影响而出现。女性研究在批判父权体制及这一体制下的社会性别角色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两个问题: 1.男性倒底在父权体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2.男性是否可以成为女性的同盟者反对父权体制。同时,男性面对女性主义思潮/女性研究及运动对父权文化及男性审视,也不得不做出回应。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男性研究与男性运动开始出现。

男性运动有着不同的派别,美国的男性运动曾被归为八大派,其中包括支持女性主义与反对女性主义的多种观点[iii]

    男性研究与男性运动相伴而产生。我们这里所讲的男性研究,其实是针对男性社会性别角色的研究,即男性气概研究,英文masculinities study。真正具有社会学意义的男性气概研究,被认为是自从1982支配性男性气概这个词在一篇学术论文中被提出来才开始的。在此之前,主宰男性气概的话语一直是性角色理论[iv]。按着这种理论,男性气概同女性气概一样,是和生理性别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性角色理论强调,作为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就意味着扮演人们对某一性别的一整套期望,即性角色。性角色理论区分了男性气概与女性气概的不同,理想的男性气概应该是支配的、强力的、主宰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理性的、轻感情的、不温柔的,等等[v]

    在性角色理论下,不符合这一男性气概理想模式的男人,都是不够男人的,是女性化的,是被贬损的。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支配性男性气概研究则认为,性角色理论所讲的这种男性气概,只是一种支配性的男性气概。它是文化塑造的理想类型,但不是唯一的。男人并非只有一种男性气概,不同的文化、地域,不同的种族、阶级、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等,都使男性气概呈现多元化。男性气概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的一个实践过程,而不是一种僵死的模式,同一个人生命史不同时期的男性气概也是不一样的[vi]

    同时,以支配性的男性气概作为样板,不仅是对不符合这一标准的男性的伤害,也是对所有男性的生命多元发展可能性的伤害。支配性男性气概在各方面影响并且伤害着男性,以及女性。男性一方面既是父权文化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同时也是受害者。这一理论对我们的重要启发是:以支配性为唯一标准是错误的,男性气概是可以改变的,男性是可以改变的。

    支配性男性气概定义的男人的性,通常被归入这样的期望中:

    1、 能像女人。男人必须在任何事上远离女人,不能像女人那样重情感、被动。对男同性恋的恐惧也使男性需要建构这种男性气概。

    2、成功。包括事业的成功,也包括性能力上的成功,这二者对男人同样重要。

    3、自信。在性上,男人应该强硬、自信、自我依赖,不对他们自己的性能力有任何怀疑。

    4、主动的性。在同女人的性关系中占据主动和上峰,具有胆量、强力,有暴力倾向。[vii]

    在男性气概的多元观点被提出之前,男性在性上的表现,一直被解读为应该是充满权力的、强烈的、受自然本能驱使的、难以控制的、阴茎中心的、只为了满足生理机能的,等等。男人与女人不同的性表现,便是强奸、购买性服务、鼓励性崇拜、性暴力对男性气概的强调,突出了男人在性上强调阴茎中心的特点。阴茎对男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男人用它来建构男性气概。[viii]

    从生殖健康的视角看,这样的男性气概鼓励男人在性行为上粗暴、占有,以自我为中心;戴安全套不仅影响了自我中心,也和支配性男性气概关于男人性的难以控制自然本能等定义相冲突;能够多生孩子,便是性能力成功的一种表现;输精管结扎会损害阴茎中心的神话;在生活中照顾孩子、做家务,在性行为中关注女性的健康与需要等,都显得有损支配性男性气概关于男人在性上主动、支配的定义。

    但当支配性男性气概理论提出之后,在性与男性气概的研究中,性不再被认为是只由生理性别决定,它不再是单纯的生理问题。人类的性与历史、文化、政治与道德、亲密关系、通过隐喻和语言进行的实践等等联系在一起,而且一直是开放的,处于变化中的。性同样与阶级、性别、年龄、家庭结构、信仰、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交群体等等都有关系。对性的理解,只能在一个人的具体的关系中进行。而不能简单地说,男人怎么样,或女人怎么样。

    强调男人的性的这种多元化,并不是否定支配性男性气概定义的支配性的性的存在。它确实存在,而且非常常见,但是,它不是唯一的。关注支配性的性是对的,但同时不能忽视了:男人对这种支配性的性,同样可以进行抵制与转换。男人的性是社会行动的产物,性是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并不只是内在动力。支配性可提供一种理想模式,但不是自然产生的,也是实践建构的。性不是男人的简单的财产,不存在于社会真空中,而是和社会一起流动,在人类的相互影响中相互建构。

    这些给我们的启示便是:既然男人的支配性的性,是可以被抵制与转换的,那么男性在性领域对女性的支配、主宰,如性骚扰、性暴力等等,也是可以改变的。

 

二、从男性气概角度看男性参与

    在讨论男性参与的时候,笔者的观点是:用反对父权体制的话语教育普通男性,过空过大,难以立竿见影;以具体实践中的某项责任要求男性改变,只能做到改变形式却无法做到男人的根本改变,换个情景男人可能仍然是老样子;以法律和制度要求男人改变,也仅是一种被动的约束。因此,笔者认为,通过启发男人从男性气概的改变做起,是一个可见的、较易被理解和接受的视角。但这只是一个从个人方面推进男性参与的策略,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对父权体制的批判和改造。

    Messner认为任何对男性气概的探讨都必须同时考虑男人的制度性特权、为男性气概所付出的代价、以及男性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的三个因素。美国的八种男性运动就可以根据他们与此三因子的关系(凸显、强调、放在背景、漠视)置放在以此三因子为三角形顶点的男性气概政治领域里。基本上,三角形下方比较强调男性益,男人希望藉由组织获取对于生活的控制权。而三角形的上方则强调如何消解男人对于人的制性特权[ix]

    下图便显示了男性气概的政治领域[x]

 

 

    在笔者看来,不平等性别体制的改变需要男性的参与。否则一直是女人在那里喊解放,而男人在那里捍卫既得的东西,世界怎么可能改变?不改变男人,只能使男女对抗继续甚至加剧。改变男人才可能改变两性关系。但怎么改变男人?如何改变男人?

    绝大多数的女性研究者在号召男性参与的时候,更多从男人的责任与义务角度入手,强调男性是性别文化的受益者,既得利益者,所以男性参与应该落足于反对性别文化对女性的压迫这一点上。这些诉求都没有错,我完全同意,但是,男人是否可能只因为赎罪的心态就真正积极地、普遍地参与了呢?靠道德或政治诉求,是否可以说服绝大多数男人长期参与呢?我看是很难的。

    从社会心理学关于说服及态度改变的观点来看,人的改变欲求来自需要,相信改变之后会对自身有利才能提高改变的动机。因此,如果能让男性认识到自己和女性一样,都在受着现有性别文化和体制的伤害,将更好地鼓励他们参与进来。

    那么,性别文化对男性的伤害在哪里呢?如何使男性认识到这一点呢?前述的支配性男性气概理论在此正得其用。支配性男性气概鼓励男人在两性关系中居于主导、支配的地位,是造成两性不平等关系的重要原因,但这种男性气概也在伤害着男人自己。所以我们需要帮助男性认识到支配性男性气概对男性、女性共同的伤害,帮助男人行动起来从反思、挑战支配性男性气概做起。

    举例来说,支配性男性气概对男性的塑造,最核心的便是刚强二字,由刚强演绎出硬汉、强者、粗犷、勇敢、事业成功、健壮,等等诸多概念,一方面使男人在和女性的权力关系中占据上峰,伤害着女人,但另一方面也伤害着男人自己。

    作强者,就要求一个男人无止境地追求事业成功,男人为使自己活得像个男人,就要不断拼争,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牺牲健康,包括平常生活的快乐,他和家人、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几乎全部被剥夺。男人便演化成一个工作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人,作为人的生命价值,受到贬损。一些女性研究者指责男人不做家务,很少时间关爱孩子,如果不认识到男人这样的表现其实是支配性男性气概对男性伤害之一种,而单纯停留在这种表现对女性之伤害上,便是从表面现象看问题,无助于唤醒男性的参与意识。

    支配性男性气概在强调男性强者形象时,还要求男性勇敢,粗犷,凌驾于女人之上。当男人无法通过事业成功及其它方式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实际上被父权文化贬损为不像一个男人了。家庭暴力本质上是为了维持硬汉形象的一种表现,实施家庭暴力的男人潜意识深处埋藏着对不像一个男人的深深恐惧,他以暴力来显示自己的强者形象,从而使女人蒙受伤害。我们当然要严厉惩处这样的男人,但是,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惩处的层次,而不同时去检省、变革造成这一现象的支配性男性气概,家庭暴力的彻底根除便显得遥遥无期。要教育实施家庭暴力的男人,帮助他们发掘潜意识深处的症结所在,意识到支配性男性气概是如何指使他们实施家庭暴力的,同时也意识到,家庭暴力伤害了他们和家人、女性的关系,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

    支配性男性气概还要求男人有烦恼有心思都要闷在心里自己消化,而不能像女性那样倾诉,这不仅阻碍了男性的情感表达,也影响了和女性的交流,给双方造成很多误解;支配性男性气概诱导男性轻视健康,扮演硬汉,有病也撑着,从而也给家庭生活中的女性带来苦恼和负担;……

    我们看到,如果挑战了支配性男性气概的霸主地位,男性才能不受伤害,女性也才能从所受伤害中解放。

    当男人从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之后,女性解放所追求的一些目标有望更快地实现。单就家庭关系而言,摆脱支配性男性气概奴役的男人将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更多的时间做家务,更多的时间分担女性的劳作,更坚决地拒绝家庭暴力,更注重生殖健康等领域女性的感受,使女性可以从性别体制的压制下解放自己。

    对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挑战,推动的不仅是男人个体个性的多元发展,而必然也带动两性权力结构与主体空间的切实改变。可以说,不挑战支配性男性气概,男性参与不可能实现,性别平等也不可能实现。

    正是基于以上的理念,笔者提出男性觉悟男性解放男性觉悟二重性等概念。

    我们提倡男性觉悟,就是要让男性觉悟到性别文化、支配性男性气概对他们的性别模式塑造,表面上使他们成为强者、成功者,实质上使他们也成为受害者。

    在推进性别平等的过程中,男性具有的不仅是责任,而且也是权利。性别平等不仅造福女人,也造福男人。因为放弃支配性男性气概的男人,在和女性平等友好相处的过程中,也将体验到生命的种种快乐。

    所谓男性解放,是在男性觉悟的基础上,男性向这种体制提出挑战,从我做起,放弃既得权力,为改变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做出斗争,包括改变这种文化加在男性身上的伤害

    在笔者看来,男性觉悟是男性解放的一个步骤,男性解放是男性觉悟的目标。男性觉悟与男性解放,前者更多强调个人的自我觉醒,而觉悟之后就会有行动。从这层意义上讲,男性参与是男性觉悟之后,解放的一个步骤。[xi]

    笔者提出男性觉悟的二重性,即认为男性觉悟应该同时觉悟到父权文化和体制对男性和女性共同的伤害。只强调觉悟到现在性别体制和文化对女人的伤害,便无法从男性的视角提供反对这种体制和文化的动力,无法令男性普遍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但是,只觉悟到性别体制和文化对男性的伤害,就无法真正认识到这种体制和文化的本质,意识到女性是更深的受害者,从而难以建立两性和谐。[xii]

    在男性觉悟的过程中,提倡从对支配性男性气概对个人的影响做起,观察性别文化和体制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我们的。但这并不是说,体制和文化的改造就不重要了,相反,我认为对个人生活的反思,不仅不违反改造体制的总体目标,而且是改造体制的一个有效策略。我们应该既努力推动制度的改变,也努力推动个人思想的改变。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在于:让男人觉悟到支配性男性气概是如何伤害男性的。男性参与,是在觉悟到自己也受害的情况下参与,是在认识到自己和女性有着共同的利益的情况下参与,而不是以赎罪者道义先觉者的姿态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也要警惕:过分夸大男性受性别文化伤害的一面,而无视其更是现有性别文化和体制既得利益者的一面。男性觉悟的过程中要经历弃旧权赋新权的过程,首先是弃旧权的过程,即放弃旧的既得不平等权力的过程;同时,又是赋新权的过程,即获得追求自身充分发展和自由成长的权利的过程。

 

三、男性气概与生殖健康

    我们提到,男性觉悟/解放最终使男性认识到现有性别文化和体制(父权文化和体制)对男性和女性均有压迫,并且起来反思和改造这种文化和体制。这自然就会涉及所有与性别不平等相关的方面,其中也包括计划生育领域。

    支配性男性气概要求男人在性上表现强者之风,将男性刻化成性机器,也为他们在性关系中对女性的侵犯与伤害提供文化上的背景;能生、多生是男人性能力强的标志之一;阴茎在支配性男性气概的话语中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针对阴茎的手术便受到抵触;支配性男性气概鼓励男人在性行为中以阴茎为中心,以自我感受为中心,这也增加了在推广安全套等方面的挑战。所以只有颠覆支配性男性气概,男性在生殖健康领域的参与才有可能。

    只是挑战了阴茎中心还是不够的。我们反思、质疑支配性男性气概的过程,也是挑战男人唯我独尊、唯我独大的过程,让男人认识到只有当他们放下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束缚,和女人享有平等的关系,才更可能充分享受生命的赐允。因此,这就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多承担责任。也可以说,当男人放弃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束缚之后,他们才有可能自如地表现柔性的一面、关爱女性和家庭的一面,才会更多地做家务,更多地照顾孩子,在计划生育方面也一样才能不能回避责任,在安全套的使用与结扎等问题上更有自觉性。毕竟,当男人拒绝使用安全套与结扎的时候,是只基于对自己快乐的考虑,而没有考虑可能带给女性的麻烦和痛苦。

    对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挑战,还直接挑战了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支配性男性气概要求男人作强者、硬汉、成功者、主宰者、支配者,同时将女人作为对立的参照物,要求女人是弱者、服从者、被支配与主宰的对象。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是影响男女平等的一种表现,而主外正是支配性男性气概对男人的要求,即使哪个男人渴望家居的生活、渴望带孩子做家务的生活,也是被支配性男性气概及文化所排斥的。

    支配性男性气概同男尊女卑的思想是一致的。对生男孩子的重视与执著,如果不考虑制度的缺陷,正是因为支配性男性气概下将所具有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使然。再加上父权体制,男性在家庭事务中具有的决定权,以及女性对支配性男性气概及其文化的认同,成为造成出生性别比失调的一个原因。当我们认清支配性男性气概对男人和女人共同的毒害之后,我们颠覆这种男性气概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性别平等与公正的过程。

    也就是说,颠覆支配性男性气概,将有助于颠覆男尊女卑的思想。在生殖健康领域,也有助于改变对生男孩子的执著,有助于改变女童的弱势处境,这和关爱女童的目标是一致的。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在这里所讲的,均是从改造个人的角度入手的,但这绝不是说,只改造个人就足够了。我们现在已经有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是对制度的改造。当个人的改造和制度的改造联合起来时,才可能彻底地改变文化。也就是说,我们的性别平等运动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同时进行,一个是个人的层面,一个是制度的层面。你农村的土地权等问题,如果不从制度上改变,单纯谈个人层面的支配性男性气概的改变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既使是我这里对个人层面的这些讨论,仍然有纸上谈兵之嫌,需要更多的研究,拿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才能落实到实处。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男性气概的学术研究在欧美一些国家渐成气候,但在中国仍然可以说是空白。与之相关的男性运动,更是缺失。现在许多女性研究所关注的话题,以男性气概研究的视角,同样可以从男性的角度进行反思与观察,这样就可以避免女性研究内部自说自话的局面,而形成男性和女性的互动。比如,当女性研究关注下岗女工在家庭中的处境与再就业问题时,男性研究同样可以关注支配性男性气概对下岗男工的多重歧视;当女性研究关注孩子缺少与父亲共处的时间对孩子成长的心灵影响时,男性研究同样可以关注男人被职场压力夺去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对男人亲情的伤害;当女性研究关注职业女性仍然无法摆脱家务劳动的束缚时,男性研究也可以关注支配性男性气概是如何通过将居家男人定义为小男人而使男性对居家生活、家务劳动望而怯步的;……

男性研究与男性觉悟/解放的主张面对的压力也非常大,虽然在我看来男性研究和女性研究的目标是一致的,但一直伴随着来自女性研究者内部的批评和质疑。我个人分析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许多女性研究者对男性也受性别文化和体制伤害的说法无法接受,二是担心男性研究会和女性研究抢夺社会资源,进一步巩固男性的既得利益。在我看来,这都是基于对男性研究推进性别平等的宗旨缺少真正透彻的了解和理解所致,这样的分歧使得本应该团结与合作的男性研究和女性研究无法合力,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原文:http://www.xbwhyj.cn/html/xueshushiye/fanggang/200810/04-59.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