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海归千人计划呓语

(2010-05-13 07:40:14) 下一个

海归千人计划呓语

很早就听说“海归”这个名词了,去年才听说“千人计划”。其实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自己认识的人中是与此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于是好像自己也有一点点联带关系了。不由瞎想。从瞎想就又生出了以下这些呓语。

我是又喜又忧,喜忧参半。喜的理由网上到处都是,大家头头是道,我也无不赞同。在此不想赘叙,锦上添花了。可是我又颇有些“杞人忧天”呢。

忧从何来:

-          我很担心人才引进是否有立法保障。也就是说长期,经常,久远。如果这只是一个政策,那么政策就会有始有终。“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事情古今中外难道还少见吗?即便像美国这种号称政治民主(?)的国家,上届政府的有些政策往往是下届总统上任后首当其冲任意改变的目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策是政治权利斗争的工具和牺牲品。有的时候,两党轮流执政的美国政府政策的连续性恐怕真还比不上一党专政的中国政府。但是好像中国政府(官员)也已经不是终身制了。


-          我很担心人才引进是否是个短期行为。抑或中国本阶段的人才引进也像是1958年的大跃进,放卫星,高指标;和近二十年来的创高GDP,大炒房地产买卖,特炒股市一样;是因为守着一大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用的钱,一哄而起,争抢世界人才资源 就像抢能源资源一样。但是颇有点囤积居奇的意思。就像是一个古董商人收藏珍宝一样,把在海外安居乐业的顶尖人才像文物宝贝一样买回来,收藏起来。似乎是谁引进(收藏)得越多,层次越高,他(她)做领导干部的成绩也就越大。


-          我很担心浪费人才,“两天打渔,三天晒网”,“虎头蛇尾”。“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应景完后,便束之高阁,放任自流。物(人)有所值是值在有用,用到恰到好处。否则就是浪费。


-          我很担心“赶着鸭子上架”。明明是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科学家,偏偏要人家做什么“科技领军人”- “领导人”也。于是乎,整天被掩埋在文山会海里,永世不得翻身。这岂不是糟蹋了人才。如若不信,你去让居里夫人当一个人民代表大会的副委员长试试看?


-          我很担心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一种无法做平行比较实验来测算“机会成本”的科学:因为无论从数和量来看,变量都太多了。比如某某某1988年出国和1988不出国相比。或者某某某2006年又海归了与2006年不海归相比。


-          我很担心人才的价值的货币价格化。某某所(院校)给某某某多少科研经费,多少年薪,外加津贴,外加豪宅大院,外加配司机,勤务员,保姆。。。= xxxxxxxxxx。人才的内在价值是人本身。“依然故我”,如今的我和昨日的我在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货币价格(待遇)绝不等同于人的内在价值。


-          我很担心会因此而引起国内新的一轮出国热(人才流失)。大张旗鼓地高价引进海归人才,无疑是公开宣称国产人才的全国性大贬值。国内的人才会很自然地认为只有经过“出口转内销”“墙内开花墙外结果”的镀金过程,得到西方国家的鉴证金印以后,他或她的价值才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我很担心这种嫁接移植的成活率。移植回国的海归们的确会带回去一些他们赖以生长的西方土壤(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是最终是要依靠中国的水土来成长的(入境随俗)。怎样才能保证移植不因水土不服而枯萎凋亡呢?为什么这些原本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到西方来生活学习了若干年以后就能成功地被作为海归人才“出口转内销”引进呢?中国的土壤为什么就是出不了如此“高端”的人才呢?还是“熟视无睹”“妄自菲薄”呢?究竟是好苗苗重要呢,还是成材重要呢,还是土壤重要?


-          我很担心今后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将被一大批留学派所把持,从国家部委到省市自治区。可想而知留美派会是独占鳌头的。留中派将会成为少数派矣。有朝一日,中国军界也许要引进美国西点军校的毕业生海归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诺大一个中国,人才绝不是太少。就像“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美”或“人才”的眼睛。倘若西方的博士永远比中国的博士吃香和灵光的话,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剩把中国的所有大学都搬到西方来,或者把所有的中国学生都送到西方来接受再教育!这岂不是中国人的另一种悲哀。

 

为什么我们尊敬的中组部不能先搞一个中国境内“千人”或“万人”计划,把那些长期有才无用的人才不拘一格地招聘到能够发挥专长的关键岗位上?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比从西方调人要便宜多了吧。何必“远来和尚念好经”呢?或者来一个全球性的职位竞标招聘,无论你是哪国人,那个人种,只要符合职位竞标要求,就能录用。

 

-逸宽

2010年二月草

孑孓卢羁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sunzi888 回复 悄悄话 我想我应该为我的短文写一个拾遗补缺:

1, 我非常佩服和景仰为祖国建设过去现在和将来作出重大贡献的每一位海归炎黄子孙

2, 我并没有占有任何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所以我不是在展开论证。所以我只说我是担忧。我说的连假说都称不上。因为我并没有任何能力来求证。

3, 我衷心希望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而事实也会证明这一点。

4, 总结我的社会经历,纵观世界各国,从boom 到 bust 的事情也已看到不少了。就怕这又是一个中国式的从boom 到 bust。。。

5, 我也没有准备讨论任何具体的人和事。

谢谢大家!

-逸宽
sunzi888 回复 悄悄话 回yj48080:

谢谢浏览我的文章!不知您指的音乐是在哪篇?我没有为此篇配乐。再说我的绝大多数配乐都配有明显的播放器,读者可以通过播放器关掉播音或控制音量。除非是其他文学城网上自动功能的配音,那么,我也就没有控制能力了。

-逸宽
一村 回复 悄悄话 国家有了很多的计划,经济实力不够,大规模招人是不行的,一些学校找几个千人来来装门面。 如果大学里所有正教授是千人,年薪50-100万一直到退休。我想学校会不堪负重。三年后,千人的工资就要回归到中国平均教授的水平。如果有一半的千人回不了美国,中组部功德无量,
yj48080 回复 悄悄话 Can you stop the music, I do not want wake my kids while reading.
sunzi888 回复 悄悄话 白兄:

我是评政策,不是评人才。我绝对没有一丝一毫贬低人才的意思,无论是国产或出口转内销(海归)。自从上一个多世纪前庚子赔款开始留学西洋以来,百年多来的海归人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是煌煌辉宏,彪炳史册,有目共睹的。可是人才本身并不主政。人才,“毛”也。国家政府,“皮”也。

夜郎自大,固步自封,井底之蛙。。。自然不妥
妄自菲薄,盲目崇洋,全盘西化。。。更加有害

我想,中国政府大约不至于引进,至少不会大规模引进区长,市长,省长,部长吧。。。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假如太多地引进区长,市长,省长,部长甚至总理主席,那么不是就很像那个所谓的“中美国”了???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我看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格式要离开“中庸”还是很难哪。。。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才不失偏颇,不失根本。不然就有邯郸学步不伦不类之虞。。。

-逸宽

白瑞德 回复 悄悄话 孙子兄偏激了一点点。。。为政不易,总要有一个措施。国内人多,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快吸引有国际眼光和视野的科技研发管理人才。
良莠不齐难免,但是起码作了就比不做好,而且,相信大部分人才是会做好的,总体是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sunzi888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蓝山烟霞对“不待见”的注释!

哈哈!我以为写博客的最大好处是以自娱为主。毁誉是自然不能惊,也无法惊得了。若我等愚钝匹夫据江湖之远,也作得此番简陋的杞人之忧。。。

那么圣明就一定大有人在!中华复兴也还有希望!

-逸宽
cqln 回复 悄悄话 国内现在就是这样,商业氛围浓厚嘛,人才也需要明码实价的。
wildyan 回复 悄悄话 一群小鸭子在街上一边跑一边叫,天要塌了,天要塌了。
小刺猬9 回复 悄悄话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也好控制。
sunzi888 回复 悄悄话 请问唯厚:
什么是“不待见”?

谢啦!

-逸宽
唯厚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好的文字。
不过,“不待见“是必然的。
sunzi888 回复 悄悄话 这篇短文也是有感而发。草就多日。一直犹豫是否要发?我猜想一定是要挨砖块的了。大家砸吧,希望能够引出玉石来。也不枉我这块垫脚砖也!

-逸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