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智者之大忌 - ZT

(2008-08-01 13:47:41) 下一个

智者之大忌
- 张廷春

人不可太聪明,更不可太精明。相反,做人应单纯些,做事深些,即处世浅些,悟世深些。对此,古罗马哲人塞内加一针见血地指出∶「精明过头,乃智者大忌。」  

金庸笔下的《射雕英雄传》,大英雄郭靖就是一个「沌沌兮、傻乎乎」的人,没有心机、心术,没有人生技巧与策略,然而他学到了天下最高的武艺——「降龙十八掌」,成为顶天立地的武林高手。与之相比,他的伴侣黄蓉,虽然聪明,却没有郭靖的那麽一股执著的傻劲儿,结果她只学到了拨弄「打狗棒」的粗浅功夫。我想,但凡取得大成就的人,正是那些并不愚蠢又不太精明的人。 

人有智者和愚人之分。《红楼梦》中的傻大姐、薛蟠、赵姨娘等,自然只能归入愚人之列。而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则属智者。曹雪芹对聪明人的差异作四种区分∶一曰有智慧的人——林黛玉、贾宝玉是也;二曰聪明人,如薛宝钗等;三曰精明人,其典型是王熙凤;四曰机灵鬼,乃袭人、小红等。有智慧的人能感悟宇宙人生,心性深厚,却易被人视为呆子傻子。薛宝钗虽很聪明,劫没有大智慧,她的聪明不过是会做人,结果落入了世故,比薛更聪明的是凤姐,可她聪明过头,成了精明,特别会算计。精明已不太妙,倘精明过度,会危害自己。曹雪芹结她的命运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她的最後下场。至於大观园中的机灵鬼,只是聪明人中较低级的巧人。  

人还有深浅之分。有人以「深、浅」二字为尺,把人群也分作四种类型∶一是做人清浅,做学问做事业博大精深;二是做人很深,做学问做事业肤浅;三是做人做事业做学问皆深;四是做人做事业皆浅。依我之见,第一类人最好,第二类人最糟,第三类人可畏、可怕。像《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曹操,虽属聪明绝顶的人,但身在政治场中生出许多机心。鲁迅评价诸葛亮事事洞明「近乎妖」,曹操则被後人冠之「一代奸雄」。第四类人可接近,这类人其实就是多数的普通人,虽然平凡,却没有心机、心术、心计,自然可接近不可怕。 

从历史和现实中,我目睹过一些学问功夫深,做人却很有功力的人,他们学问心术兼备,极为世故,充满深不可测的谋略和策略。在这类大才中,当然有可敬的,但我宁可敬而远之。有人把他们比做老狐狸,学问做得如狐狸那样深藏不露,做人更像老狐狸,心灵却是个黑洞,让人讨厌可畏。我也观赏到一种很美的生命景观∶凡是灵魂高贵的人,大都在世人眼里有点傻,像一个不济世俗、永远长不大的稚童。 

在人类精神创造史中,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荷马、但丁到莎士比亚,从普希金、契诃夫到托尔斯泰、陀思妥也夫斯基,都是一些做人像孩子,做文章像大海一样的奇才。而在中国的远古时代,《山海经》所塑造的女娲、精灵、夸父等神人合一的生命,也是一些极为简单的英雄,根本没有生死、荣辱、成败观念,但所做事业则深像最浩瀚的大海和天空。还有那些有大智慧的先知圣人,如老子、庄子、玄奘、慧能等,也都是做人清浅而学问思想很深的天才。难怪老子说∶「圣人皆孩儿」,呼唤人们要回归「婴儿状态」。 

为什麽人不可太聪明?为什麽聪明过度,是智者的大忌呢?  

聪明过头损害心灵。那些有大智慧的天才作家,除了用头脑外,更多地投入了全生命、全心灵去写作,因此创造了大境界。而精明的作家,仅用聪明的头脑写作,什麽都算计好再动笔,灵感被算计所扑灭,还有什麽心灵、精神创造呢?更遑论有传世之作。那些不朽的大智慧文学,除了文字绝美之外,还有文字中的大关怀、大悲悯,以及文字背後的大视野、大呼号。这又是聪明作家最缺少的东西,他们充其量只能成为「巧作家」而难成大气候。写作如此,做人做事亦然。 

聪明过头,使人忘记了「大宁」(庄子语)。「大宁」即自然,即原始太初的精神之乡。塞内加所说的过度聪明乃智者大忌,与庄子的自然思想是相通的。庄子讲真正有大智慧的圣人、真人、至人等,都是一些知道「大宁」即大自然之理的人。而不是那些靠人为取巧的人。聪明过头,人为性太强,反倒落入了「小知道」,而忘记「大宁」的境界。因此,人与文章不怕拙,怕的是弄巧成拙。自然之「拙」中常常有「大巧」在,也就是浑然天成的大智慧在。聪明过头所以是大忌,原因还在抛弃了人从母亲身上带来的那片「混沌」,即与生俱来的一片本真与天籁。庄子在《应帝王》篇中讲人天性中的本真不可开凿,即便教育与知识的灌输,也要守望著原始宇宙赋予人的那点混沌状态,拒绝人间的世故势利,也拒绝聪明伶俐的侵蚀,从而守住善良、诚实、正直、单纯,始终拥有赤子之心和赤子情怀。而世故的人,当然聪明,可惜只有精明而无大智慧,失去了对人间的信赖,也失去了生命的热情。 

由此我想,拥有大智慧的人类精神价值创造者,并非看不透人生世相的玄机,并非成熟不了,而是他们的心灵和灵魂的审美向度,根本就不取俗界的所谓世故精明成熟。他们在对宇宙、人生、社会深刻反省,获得洞察力与穿透力之後,用智慧返回孩子状态。而且,这些灵魂高贵的大智慧者,越到晚年越喜欢天真童心。他们阅人无数,看遍人间,唯有从孩子身上看见了人类最本真、最透明、最纯然的东西。这种回归和喜欢,饱含了对人的深刻反省与忧患,抵抗著人性异化後的精明与世故。很可惜,如今像老子、王国维这样单纯可爱的天才越来越稀少。相反城府很深、思想很浅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些处世之道很深、悟世之道很浅的人,正掌握著人世间的命脉。更可惜,我们这些「现代人」,科学愈发达,物资愈丰富,知识愈增多,离人的原始本真状态愈远,真不知人在进化还是在退化。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看穿社会人生之後无法回归的人,结果变得成精成妖成怪,变得冷漠酸气世故,浑身冷嗖嗖的,与人不可爱,自己也活得不自在。 

原出∶

http://www.zgsfj.com/viewthread.php?tid=130679&extra=page%3D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雨滴 回复 悄悄话 觉得人之精明是先天的. 同意太精明则属智者之忌.
谢谢分享
随风 回复 悄悄话 智慧为何物?城府又为何物?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