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国际象棋,就用国际象棋来说事。
我有个学生小学低年级,从师于我几个月而已。其父在国内,他与他母亲一起住在多伦多北约克。这样的家庭结构,在我的学生中多得是。父亲只承担家庭的经济收入,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内疚感。而母亲,往往只是一个消费者,扮演者一个孩子的陪伴者。故此,母亲往往有用钱的内疚但在孩子的教育开销上又有“不得不用”的矛盾心理。所以,这种言论就很自然理解了:
“不是他(其儿子)喜欢,我早就不让他学棋了”
这样的认识对吗?
首先,看得出这位母亲并不懂国际象棋文化。的确,中国人往往将国际象棋看作和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同类的board game。是小孩子的玩具,娱乐,顺带能开发他们的智力而已。最多和中国的中国象棋及围棋档次差不多的棋类项目。
其实,非也!
从复杂度来讲,跳棋、斗兽棋、飞行棋、五子棋是不能和国际象棋相提并论的,连中国象棋都不行,最多可以把中国象棋作为国际象棋的一个变种。国际象棋的变种还有很多,比如,日本的将棋等等。
虽然围棋够复杂,但其地域的局限性,根本无法和chess匹敌。其原因就是背后的文化。国际象棋起始于印度,根植和发展于欧洲。不仅渗入了欧洲宫廷文化,也沁浸了基督的宗教文化。早在17、18世纪,欧洲的封爵制度中,国际象棋成为必考的一门课。
中国人是很难理解在欧洲的鞋店、宠物店、杂货店到处都有chess作为摆设的现象。
好了,不多分析为什么中国人不太理解国际象棋。反正,随着国人跨出国门的增加,迟早有一天会对国际象棋有所感悟。这一点上讲,学国际象棋也是学西洋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回到这位母亲的说法,言语中有“我宠我的儿子,他喜欢我就给他”之音。其实,在国际象棋的学习过程中,其儿子总有一天会遇上挫折,那时,他会象今天暂时的“非常喜欢”一样,暂时的“非常不喜欢”。按其母的逻辑,“他不喜欢了,我就不让他学了”。不说宠孩子是不对的,这样教育子女也是不明智的。假如,我们以孩子的好恶来决策我们家长该给孩子学什么技能的话,那么,孩子愿意吃零食而不吃饭,孩子贪玩而不做功课,孩子不懂礼貌等等不良习惯是很难让他自己改变的。
人生的经历,谁没有不如意的时候?但我们失意之时,就想放弃,是一种很正常的思维。但是,我们更应该学会,“只有坚持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的思维方式。
在我看来,学国际象棋不应是以孩子的好恶来决定,应该在全面了解国际象棋能带给孩子的好处上去考量,从你家庭的开支能力去度量,权衡之后,一旦决定,持之以恒,不管刮多大风,下多大雪,不将孩子培养成国家大师,绝不收兵。
BTW,在我开博后,有很多在多伦多家长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要让孩子学棋,其实我喜欢不冲动类型的家长,我喜欢真正了解我的家长来和我取得联系。一句话,你今天能决定,不管刮风下雨,你能让你孩子从师于我6年,目标成为国家大师,你就联络我。不然,你不如潜水再观望一下,权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