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日光伴我行

我在网上有个温馨的窝,我在天上有个永远的家
个人资料
正文

林语堂的信仰之旅

(2008-12-01 03:43:35) 下一个

林語堂-一位幽默大師的信仰之旅

中國的知識分子容易把基督教當迷信,而一般群眾又容易把迷信當宗教。

 

耶穌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禁止他們;

因為在 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

 

(馬可福音10:14-15

文:沈蕩生

 

「我獲得宗教(按:指基督教),走的是一條難路,而我以為這是惟一的路;我覺得沒有任何其他的路是更妥當的,因為宗教自始至終是個人面對那個令人震驚的天,是一種和神的事;它是一種從個人內心發出來的東西,不能由任何人來『給與』」。

林語堂(1895-1976)生於牧師家庭,他從小便接受基督教信仰;但成年之後,他開始深切愛好中國聖哲的思想,極其推崇樂天知命、清靜無為的生活境界,於是逐漸遠離了基督。經過幾十年的艱苦跋涉,到最後他再回到主的懷抱裡。但他的妻子卻始終是虔誠的基督徒,無論在任何境況之下都參加教會的事奉。

1959126,美國《時代》雜誌報導林語堂在美國紐約麥迪遜街長老會禮拜堂分享他的信仰歷程,他說:「基督教是力量,是生命的力量。神是愛,使我們今生今世有更充實的生命,所以基督教是生命的根基。」

 

「塵世是惟一的天堂」

林語堂的父親是位窮牧師,而岳父是福建廈門的銀行家,兩家家境貧富懸殊。林語堂是上海聖約翰大學出類拔萃的高材生,曾在一次典禮上四次上臺領獎,開創了學生得獎的紀錄。他的妻子廖翠鳳看上了林語堂的才華。訂婚前,母親提醒女兒說:「你覺得怎麼樣?林牧師家裡是沒有錢的。」但女兒卻堅決又得意地說了一句令人吃驚的話:「窮有甚麼關係?」林語堂赴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前,就和廖翠鳳在國內一座英國禮拜堂裡舉行婚禮,但他那時候還沒有真正的接受基督。他到美國學習後,又到德國留學,廖翠鳳則陪伴在側。從此,他們恩愛與日俱增─雖然是輾轉漂泊,但卻甘苦與共,相扶相攜地走過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1923年後,林語堂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1932年起,他主編多種刊物,並提倡幽默文學,被譽為「幽默大師」。

林語堂在40歲時,曾用他銳利的詞鋒強調「沒有永生」、「沒有天堂」、「塵世是惟一的天堂」。凡是不相信基督而看過林語堂的著作《生活的藝術》的人,都認為他有淵博的知識、敏銳的思想和獨特的見地,並且佩服他那種入世而清醒的哲學。那時候,他相信死亡就是整個生命的結束,並強調我們只有這「一生」,而沒有「永生」。他認為這樣是很好的:因為當人知道壽命的有限(當時很少人能活到70歲以上),他們便會把生活重新調整,在現實的環境之下,盡量過著快樂的生活。但是,過著這樣的生活,心中卻缺乏終極的關懷,人必會容易感到困惑、猶豫、徬徨、失望和灰心。但是20年後,這位自稱「異教徒」的林語堂,終於肯定了基督教是一個特殊的領域─基督發出的威嚴大光,使他變成了基督徒。我們可以想像,這位學識淵博的幽默大師,忽然推翻了他那「塵世是惟一的天堂」的信念,而相信永生,一定是有他的道理。

 

基督教是惟一的路

林語堂在《信仰之旅》(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原著是用英文寫作,書名是From Pagan to Christian)一書的序言中說:

我獲得宗教(按:指基督教),走的是一條難路,而我以為這是惟一的路;我覺得沒有任何其他的路是更妥當的,因為宗教自始至終是個人面對那個令人震驚的天,是一種和神的事;它是一種從個人內心發出來的東西,不能由任何人來『給與』。」他一生尋求真理,從中國的哲學到西方的存在主義,從東方的佛教到西方的各種思想和基督教,最後他在基督的榮光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

林語堂在《信仰之旅》一書中說:「30多年來,我惟一的宗教是人文主義,相信人有理性的指引就甚麼都不假外求,而只要知識進步,世界就會自動變得更好。可是在觀察20世紀物質主義的進展後,我發現人類雖然日益自信,卻沒有變得更好。人愈來愈聰明,卻也愈來愈缺少在上蒼之前的虔誠謙恭。我不知不覺地逐漸轉向童年時代的基督信仰。

我好像初次悟道一樣,重新發現基督的教訓簡明純潔得無以復加。沒有人說過像耶穌那樣充滿憐憫的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2334)或者如此微妙玄通的話:『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太185)這是多大的啟示!是不可比擬的教訓!我極受感動,覺得這是主的教訓。我的探索圓滿結束了!神不再是無形的,祂經由耶穌變成具體可見了……聖經中有耶穌溫柔的聲音,同時也是強迫的聲音,一種兩千年來浮現在人瞭解力之上的聲音……耶穌傳達了對神的直接認識和愛慕,而進一步把對神的愛和遵守祂的誡命,就是彼此相愛的愛,視為相等……把耶穌放入一切人類教師中,祂那種獨特的、炫目的光是從哪裡來的呢?是來自祂教訓的態度和聲音,及來自祂個人的示範。」

 

耶穌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林語堂說,耶穌和其他賢哲相比,就好像太陽與蠟燭。他說:「耶穌的世界是陽光之下的世界,我們都願走進這個世界,沐浴神慈愛威嚴的大光,驅趕我們心靈中的蒙昧,再造一個智慧和豐盛的生命。」他讀著耶穌的話,就跪下來說:「你是我的救主,我的主。」是耶穌的愛─即宇宙之主的愛,打動了他。

林語堂在佛、道、儒、基督教等多種思想中遨遊、碰撞,最後選擇和認定基督教是絕對的真理、惟一的真理。傳統的中國文化的價值觀是由佛、道、儒三家所塑造,雖然它們有可取之處,但更有不足之處。主要的問題是對人的罪性認識不足,總認為可通過教育、修養來改造。聖經告訴我們,人不能自救,必須通過主耶穌的救贖才能得救,才能得到新生命。當人藉著聖經建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時,精神和物質必然會發生極大的飛躍

林語堂晚年時的領悟,也是許多知識分子尋道者共有的經驗。他們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跋涉千山萬水之後,終於發現道路、真理、生命的答案就在耶穌基督身上。耶穌在世時,每一位跟祂接觸的人,都因祂的言行而自己有所改變。要不就拒絕祂,要不就接受祂;要不就反對祂,要不就降服在祂的主權下。祂所帶給人類的不是一種新宗教,而是一種新生命。這生命使人與永生的神結合,從神那裡領受無盡的智慧、能力和慈愛,這不是任何以人為中心的哲理、宗教所能比擬的。正如林語堂所說,建立個人與神的關係,是基督教的特質,耶穌基督正是建立個人與神關係的惟一道路。兩千年來,有無數古今中外的人士已對這獨特的基督作了最正確的抉擇,他們一生因而變得截然不同。

有人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容易把基督教當迷信,而一般群眾又容易把迷信當宗教。」

 

踏上信仰的探索之路

200054,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庸教授看了《信仰之旅》後說:「這本書是林語堂個人對宗教哲學的探索歷程。他不抱任何先入為主的成見,客觀地探討各派宗教哲學,最後冷靜地選擇了基督。他完成了他想要走也應走的探索信仰的漫長歷程,實現了信仰昇華。這本書是他對自己思想歷程的剖析,由於他學識淵博,雖說是信筆寫出,但所提出的問題、引用的論據和闡釋的道理,都包含著極深刻的學術性,竟使它成為研究宗教哲學的學術專著。政治秩序必須建立在社會秩序之上,而社會秩序必須來自個人的修養。」法律絕對不是萬能的,如果執法者的個人素質太差,無論是多麼健全的法律都會變成一張廢紙。

我們是否應到那個「剩餘區域」(按:指人類知識所不可及的宗教信仰)裡去探索呢?人活著應該有個精神支柱,應該有個正確的信仰和高尚的理想,這個理想也許是畢生不能實現的,但只要能排除外界的干擾,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尊嚴而不斷探索,他就是一位可敬的人。林語堂的信仰是深層次的信仰,其思想境界是高尚的。來吧,朋友們,讓我們離開那安逸、舒適的生活之路,踏上艱辛的探索之路,去尋求更深層次的信仰吧!

 

 


信仰之旅

作者:林語堂

http://b5.ctestimony.org/2004/20040401.htm

 

這本書是他在信仰上探險的紀錄,他的懷疑及困惑,他和世上其它哲學及宗教的切磋琢磨,及他對過去的聖哲所言、所教的最珍貴的寶藏的探索。並說:「這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旅行,而我希望能把它寫得明簡。」全書緒言之後,分為八章。

第一章敘述作者童年及少年時代。先生出身於兩代信仰基督教的家庭,父親並且是一位牧師。先生進入聖約翰大學,最初是選讀神學院,在清華大學教書的時候還主持一班主日學。第二章敘述他一生在信仰中大旅行的開始。先生在清華任教的時候,對中國聖哲思想曾作高度的鑽研,而且發生深切的愛好;同時受當時兩位大思想家胡適與辜鴻銘的刺激,對於中國哲學作了一番根本的探討,因而與基督教神學逐漸遠離。以後三章,對於我國思想的三大主流--儒家、老莊與禪宗,加以介紹與批判。作者在這幾章裡面,到處顯示他的天才橫溢,光芒四射。第六章討論「理性在宗教」,先生認為現代人想到宗教時的迷惑,大部份是由於一種方法上的錯誤。

 

現代西方人喜歡用笛卡兒以「認識理性為首要」的邏輯來接近上帝,事實上「在物質知識科學知識的範圍裡,用時間、空間、活動,及因果關係等種種推理的工具是最好的,也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宗教、愛、人與人的關係上面,這種方法是奇怪地和目的不合,而是完全不相同的」。「因為宗教是讚賞、驚異,及心靈崇敬的一種基本態度;是一種由於個人全意識直覺瞭解的天賦才能;一種由於他的道德的天性對宇宙的全身反應;這種直覺的讚賞及瞭解,是一種比數字的推理精妙得多、高尚得多的天賦才能,屬於一種較高級的瞭解。」「科學方法並沒有錯,但它完全不適用於宗教的範圍。」「科學的武器是顯微鏡;宗教知識的武器是人心的低沉輕柔的聲音及熱忱,用一種直覺的能力來猜測真理的微妙的警覺。但近代人所缺乏的,剛好就是這種技巧及機警。」

 

先生說:「人的道德性對宇宙的總反應,我們沒有適當的可理解的名稱,有人稱它為信仰,有人稱它為直覺。總之,這是人類知識所不可及的剩餘區域,它不是理性的對比,它是高級的理性。」他說:「這種知識所不可及的剩餘區域,偶爾會成為人類知識及道德意識的最有意義的區域,上帝、靈魂、永生及人的整個道身,都包孕在其中。」這一章林先生討論宗教信仰的心靈活動,至為精密,讀者需要以會心的微笑去體味和理解。

 

第七章討論「物質主義的挑戰」,先生分析近代四五個世紀的思想趨勢,是由早期的偶像崇拜到十八世紀的人文主義轉而到十九世紀的唯物主義,而最近則由唯物主義的路走到上帝及一種對宇宙的靈性解釋,雖是一條多麼奇怪的旅行路線,但其總趨向是「物質讓地給靈性,多過靈性讓地給物質」。這是令人興奮的好信息。最後一章標題為「大光的威嚴」,描述作者到達了他信仰旅行的目的地後的感想。他說:「耶穌的世界和任何國家的聖人、哲學家及一切學者比較起來,是陽光之下的世界。」太陽升起,所有的燈光都可以吹熄。「在耶穌的世界中包含有力量及某些其它的東西--光的絕對明朗,在這裡沒有孔子的自制,佛家的心智分析,或莊子的神秘主義。耶穌說出對上帝最圓滿的認識及愛心。他的教訓是屬於一個和已往的教訓不同的等級。」他引用法國學者雷南的話說:「比耶穌更偉大的人將永不會產生。」他體味耶穌的教訓,滿有大光的威嚴:「那種在大馬色路上炫花了聖保羅的眼的光,現今仍在世世代代中照耀,沒有暗晦,而且永不會暗晦。這樣,人的靈修藉著耶穌基督而上接上帝的心靈,人的基本價值被證明,因為這個理由,人類將永遠崇拜他。」這是作者對於宗教信仰的結論,也是他漫長的信仰旅行的終點。

 


 

林語堂故居 

 

http://www.linyutang.org.tw/

台北市仰德大道二段141            


您好,您想經歷以上的新生命嗎?您現在就可以憑信心藉著禱告接受耶穌基督。

禱告就是跟神說話。神看重內心的態度過於言語,請您現在就作下面的禱告:

 

「主耶穌,我願親自認識您。謝謝您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

我願意打開心門接受耶穌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求您管理我的一生。

謝謝您赦免我的罪並賜給我永生。使我成為您所喜悅的人。

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感謝主,您已經邀請耶穌基督進入你的生命。記得,祂永遠愛你,永遠不會丟棄你。

有空請加入離您最近或朋友介紹的教會,隨著您更認識神,

相信基督就會照著祂的應許進入你的生命,經歷一個最豐盛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