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爷爷的荒唐决定

(2008-04-09 20:41:30) 下一个

解放前,我们家是个大家庭。说是大家庭并不是因为家业大,而是因为人多。

太爷爷是当时这个家的一家之长。据说太爷爷是一个非常聪明又说一不二的老人,当时在远近都是有名的。他有六个儿子,当时都已成家,但还是在一起过。有太爷爷在,是没有人敢提分家的。人丁鼎盛时期,这个家有老老少少二十多口人。 

在太爷爷的严格治家和苦心经营下,一家人兢兢业业,团结一致,过得还算不错。至少没挨过饿。这在当时已经很不容易,很让人羡慕了。 

解放后,社会局面逐渐安定下来。但太爷爷做了一个家里很多人都不理解,甚至还有点荒唐的决定,这个决定改变了这个家族未来的发展轨迹。后人们,尤其是爷爷和父亲那一辈的人,对他老人家不知是感激,还是怨恨。 

知道政府要给人们定成份了,太爷爷主动去给自己家报了个让两代人(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就基本没受什么冲击了)十几年翻不过身的成份——“地主”。 

因为是太爷爷自己说的,也就没有人怀疑。那个时候谁不想自己是根红苗壮的贫下中农啊?听爷爷说,当时家里的情况介于富农和中农之间,无论如何和地主沾不上边。人们心中睿智的太爷爷怎么会做这么糊涂的决定呢?其实太爷爷并不糊涂,只是聪明过头了。他算计着,这仗还没彻底结束,政府肯定还得征兵。听灵通人士讲,有些地方征兵时,不要地主家的子弟。他有这么多儿子,如果真要征兵哪有不去的道理。打仗是要死人的,子弹是不长眼睛的。他实在舍不得自己的儿子,所以他思前想后做了这么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真算对了,不久支援前线的征兵活动开始了。政府的政策是儿子多的每家至少要给留一个儿子,也就是说,太爷爷有六个儿子,有可能被征走五个。可因为成份是地主,太爷爷的六个儿子,一个都不用去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光荣的参军走了,不知道太爷爷当时是不是在心中窃喜,为自己的决定叫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太爷爷无论如何也不会算到十七、八年后会有一个什么文化大革命。顶着地主的帽子,熬过那漫长的岁月谈何容易啊? 

太爷爷解放后没几年就去世了。听父亲讲,太爷爷那几年一直是郁郁寡欢的。儿子们都保住了并没有让他轻松,也许是因为他为自己说了谎话而耿耿于怀,也许他也有报国之心,但爱子的私心一直占据着他的心,从而蒙住了他的眼睛…… 

没有人真正理解太爷爷在想什么。我试着把自己放到他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我发现在已经知道了所有结果的情况下,我仍然不知道怎么选择才是对的。因为我也无法放弃这种私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