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星期前和阿妍约好,中秋合伙包饺子,手擀皮饺子。后来有寒荷,夕子和SHIRLEY加入,更热闹了。
后院的韭菜很争气,原先短短一截,经过几个雨天的滋润,长得有点规模,够包好些个饺子。那天早晨还下雨,想必是个无月中秋夜。为保证材料新鲜,等到下午才割韭菜。除了鸡蛋虾仁猪肉韭菜饺,还想准备些大白菜馅的,外加五彩拉皮、盐焗鸡翅。老公从超市回来,居然没买到大白菜和拉皮,说卖完了。这状况要发生计划经济体制下,摆明了就是对劳动人民节假日农副产品供应的严重不足!临时更换成奶油白菜大葱猪肉馅,凉拌黄瓜韩国粉丝。
面包机和好面,门铃就响。劳动模范阿妍不仅提早来忙活,还带来一大盘卤排骨。阿妍包饺子是全套功夫,我这边焗鸡翅,她那头连擀带包,哗拉拉摊了一大片饺子出来。对劳模阿妍的工作效率估计不足,面和少了,不够她包的,只好打电话让寒荷买些饺子皮。寒荷到时,看到桌上的饺子,已经没人能忍得住,决定不等迟到的,下饺子开吃。谁要想不干活,在饺子出锅时踩着饭点来,咱跟谁急。
还真有那么一家,SHIRLEY,饺子一煮好就敲门的。看她带着酱鸭加卤鸭的,原谅她。夕子也晚了,但劳动态度不错,进门就拿起擀面杖干活,还带了青口来现烤,不骂她了。
饺子惨遭哄抢,只拍到质量低下照片一张。 那些后来的,SHIRLEY的酱鸭卤鸭、夕子的蒜蓉烤青口、寒荷的蔬菜沙拉,由于大伙都顾着吃,没人有空隙拍照。夕子带来的红酒,也忘了开。尊贵的红酒,和人民群众争食饺子的气氛不匹配。
是中秋,月饼总不能少。吃月饼要泡茶解腻。不知谁,顾着吃喝,连泡茶的壶都懒得找,随手拿过钢精锅一只,把茶冲了,用盛粥的大勺分给众人。大锅茶,比旧时的大碗茶更平民、更豪爽。喝着茶,唱罢卡拉OK,吃饱喝足的一群人,才在夜幕里说再见,道晚安。
中秋第二天中午,到一位沈阳朋友家作客,也是吃饺子,酸菜和韭菜两种馅。朋友擀面的本领高,擀得又快又薄。他调韭菜馅,是先将肉末煸香,再加切碎的韭菜。这样包出来的饺子易熟,吃的时候,韭菜还鲜绿鲜绿的,透着清香。酸菜饺用的是榆园牌东北酸菜,加猪肉和大葱调馅,鲜美开胃。我这南方人包的饺子,还有幸得到了东北朋友父亲的夸奖。包饺子的手法,是好多年前老爸传授的。老爸在沈阳当兵多年,一直爱吃面食,一直保持军人严谨得近乎苛刻的作风,就连对我包饺子的培训工作也如此。饺子要包成元宝型,不管多忙,速度多快,都得认认真真地包,八个摺一个不能少。
这么些年,就这么包饺子,这么爱吃饺子。这么些年,对食物的喜爱还是不上品味的经济大众型。这么些年,还有以后的岁月里,回忆中带着温情的谗人美食,一定不是千元一两的鱼翅,不是手持红酒鸡尾酒、身披华服却拘束坐在格调优雅的饭店里品嚼的头盘主菜甜品,它总是小时候外婆包的碱水粽,大学校园后门排档里几毛钱一碗的热干面,旅行中在某个小城深巷飘着香的烤豆腐干,家附近小餐馆里炒得入味的冬笋炒冬腌菜,屋里一锅锅还冒着热气就被吃光了的饺子,还有,某个没有月亮的中秋夜,和朋友们齐齐畅饮的,大锅泡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