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
人在海外最挂念牵心的就是家中年长的父母,我此次回国,本打算是到处走走,游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的。不料临行前收到消息,说我的母亲遭遇交通意外,被车撞导致骨折,住进了医院。于是,我下飞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去医院看望母亲。
这家医院是广州的一家市级医院。虽然不是三甲大医院。好在离家近,便于我们照顾。住院部的房间很小,大约10平米,带一个小卫生间。放3张病床。十分拥挤。好在每个病人可以有一个小窗体柜和一个储物柜,勉强可以存放病人的东西。
我妈年迈不仅腿骨骨折,还有胸骨骨折。同时伴发肺部感染以及无法进食,病情相当凶险。除了打石膏,还需要输氧输液和插胃管。刚开始的几天,我们几兄妹轮流照顾,帮她清理痰液换尿布和阻止她在无意识中拔输液管。最幸苦的是阻止她拔管子。母亲一生要强,可能受不了全身这么多的管子。她总是不停地去拔鼻子里的氧气管和胃管,以及手上的输液管。曾经为此弄得手臂鲜血淋淋。我们都是上年纪的人了,这种工作对我们相当吃力。我做了两天就累得人仰马翻,觉得受不了了。好在几天后找到陪护,才总算可以缓气休息。
广州的陪护工作已经基本形成成熟的行业。医院里的陪护服务都是由一些服务公司提供,不需要病人或家人自己寻找。当然如果病人或家人愿意自己寻找也可以。这些陪护人员都是来自湖广云贵等省份的中年妇女。我和我母亲的陪护聊过一下。她今年已经57岁了,干陪护干了七八年。这份工作挺幸苦的。需要吃睡都在医院。基本没有假期。一个月大约5千人民币的收入。但愿意做的人很多。因为据说医院的年轻护士的工资比她们还低。当然护士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
我自己在国外也是在医院工作。我很自然的就会做一些比较。说到这家医院,住院和门诊大楼都相当雄伟。但内部的房间窄小。病房十分拥挤。我母亲住过6人间的危重病房和3人间的普通病房。病人所拥有的空间都十分窄小。我也去看过医护人员的办公室,也是相当的拥挤。只有主任办公室是一个单人的房间,比较宽松。而医院的门诊部门就宽敞许多。再说医院的卫生,我还是觉得不能满意。卫生应该是医院最重要的指标,但这家医院的卫生有太多的空间需要改进的。例如病房的卫生间潮湿不通风,陪护人员没有随时洗手的要求,操作时完全不用一次性手套,等等。虽然算不上大问题,但即使是小问题也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都说国内的医疗技术是高水平的。这点我认同。即使是这家不出名的医院,其设备的完整和医生的诊疗水平我都相当认可。我母亲开始住的是骨科,后来继发了肺积水,马上就转到了呼吸科的特护病房。
让我最为不满的是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他们缺少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也鲜有我所在的医院的普通医护工作人员的职业热情。我没有看到一个面带笑容的医护。在我陪护在我母亲的时间里,遇到的每一个医护,无论是对待病人,还是家人,都是一张毫无表情的脸。“春风般的和蔼”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品了。反而在给我母亲请的陪护人员的脸上,我可以看到一些笑容。也许那只是某种敷液或是讨好,但总比毫无表情要好。
因为我母亲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谵妄症状,我提出请精神科的医生会诊的要求。但我被告知医院根本没有精神科医生。其实老年人因为大脑萎缩,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很高,在中国老年人比例这么高的情况下,设置相关的精神科是很有必要的。而我从与医生的交谈中感觉到,他们完全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
分粥的人得最后一碗粥才会是自校正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