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世界探索

个人爱好:文学,心理学,历史,家族史,哲学.
个人资料
不羁的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由孝顺说起4 ----孝顺和我们的社会心理有何联系?

(2008-02-23 20:05:40) 下一个



古人说孝,集大成者恐怕是《孝经》了。《孝经》里说:“夫孝,德之本也。天之经也。地之意也。民之行也。”大意是说孝有如天地存在的基本原则,是我们人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原则。或者说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最基本道德守则。这样说不免大得无边且太含糊,让人觉得恐慌。“孝顺”的含义实在是太广,为了简单易懂,我在这里尝试把它具体化和细化为这么几点:

 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具体的地说就是经济的供养。当儿女有经济能力时,应该在经济上对父母有所回报。另外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儿女应该按照父母的意愿和指示生活,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也是非常重要的。
 听从父母的指教。所有的行为都应遵守父母的指示。父母反对的,儿女坚决不赞成。父母赞成的,儿女坚决不反对。
 敬爱父母。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除了尊从他们的意志之外,还应该爱他们,体贴他们。要知道和了解父母的心意,也要尽最大努力满足父母的愿望。
 儿女和父母作为一个整体,每有任何决定要做,需优先考虑父母的利益,儿女的利益必须服从父母的利益。
 当父母年老体衰的时候,儿女要像父母当初照顾自己一样照顾和服侍父母。无论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为父母去忧解难,或是为他们做一些细小的事,例如端茶送水等,都是非常应该的。
 当父母有做的不当的时候,儿女应该体谅父母的不察,不可以批评父母的错误,只可以用自己的行为为父母彌补过失。
 当父母离开人世时,儿女不应该很快的就忘了父母,而是应该常常地思念父母。不然的话就是忘恩负义,不配为人子女。

几千年来,社会和统治者,都以是否“孝顺”作为衡量个人道德的基本准则。于是千百年来,“孝顺与否”,已成为我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行为指标,被用来衡量个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和行为的偏差与否。虽然今天的社会中,真正在实行“孝顺”的,或者是部分实行孝顺的人口,也许已经大大的减少了许多。但受“孝顺”这一观念所影响的人们,绝对仍然是现今社会的绝大多数。这里想要探讨的就是,究竟“孝顺”这一文化传统,给我们的社会和个人心理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不想在此对这些影响做进一步的评价,那将是另外一篇博客的内容。我只是把它们罗列出来,看各位是否赞同。

 负罪和内疚感。来自于我们相信父母为我们牺牲了许多,而作为儿女一定要有回报给予父母。往往现实中的回报和理念中的回报是有巨大的差别的,所以许多中国人都总是有着莫名其妙的内疚和负罪感。但他们却又拒绝承认这一点,所以你会发现他们总是要为自己的行为做一番详细的解释,表示“我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客观存在如何如何而已。”
 缺乏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来自于我们的成长过程,由于总是要听从父母的意见和指示,独立和自我没有合适地得到发展和鼓励。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总是以他人为参照系统的思维惯势,许多人甚至无法鉴别和标识自我。
 服从被推崇为美德,而反叛被视为缺陷。服从成为慣性行为,即使在不应该服从的时候,也习惯地表示服从。
 丧失和模糊对是非的判断。因为孝顺的宗旨告诉我们,是非与否和恰当与否的判断取决于家庭地位尊卑和高低,而无关事实和判断。很自然地,当人们面临是非的判断时,习惯性地寻求或依赖地位尊贵的他人。
 丧失感觉真实的能力。因为“孝顺”将如何对待父母变成一种强加于儿女的指令,而不需要做儿女的有自己的体验和判断。这样一来,变成当儿女长大成人时,他们仍然需要有具体的指示教他们如何去对待他人,因为他们已经不懂得该如何相信自我的感觉。

罗列下来,几乎都是反对和负面的影响。“孝顺”对于今天社会到底有无正面意义,本人实在是不敢认同。倒是对于如何去处这一传统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深感忧虑。
下文将要探讨的是,我们有必要“去孝顺”吗?还是应该为“孝顺”改头换面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9)
评论
CNCJCC 回复 悄悄话 孝顺好像就是要求子女回报,所以我总觉得我们中国父母的所谓无私的爱 (unconditional love) 不是真的。想多少西方父母领养了孩子,对他们好,养育他们,尊重他们,老了也不会靠他们,这种爱我佩服。

爱是要从心底出来的,只是责任性的回报,没意思。
小8毛 回复 悄悄话 母亲生养孩子,是一种自然纯洁的爱,爱是不图回报的。
孩子爱父母也是人间的自然情感,爱是一种奉献,一种无保留的反馈。
我们移民海外,有了很好的老保环境,有底气说:不给孩子们添负担。只要孩子们生活的好就是我们修来的福。
nomoreblue 回复 悄悄话 不读您的大作还真没有意识到孝道原来有如此消极的影响。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例如您所总结的负罪和内疚感,我怎么觉摸着是感恩和责任感,而缺乏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的勇气和能力似乎可以理解为学会了做人的道理和是非感及正确思考的方法。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解读呢,因为你是以其消极的一面来看,而我从积极的一面来读。但是我们都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情都有起两面性。
始终认为孝道是我们民族中的精华部分,所以看到别人拿她以糟粕的立场来批判是感觉特别不好。由于自身见识和水平的限制,无法写下更有逻辑的文字,有的只是心里的感觉。
不过还是感谢楼主写下这样的文字让大家讨论。很好的话题。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培香的评论:
Well, thanks for your concern and argument.

Actually, I liked this topic. I didn't realize you didn't like debate when I try to argue with you.

One thing I would like make it clear it is not you that made me want to argue.

On the other hand, I think this argument is very interesting.

There are a few people who can only trust people around and never trust people who don't know.

I thought it is a human nature before and now I thought our tradition should take some blames here.


培香 回复 悄悄话 嗨,黄鹂 ,你这样我就真痛苦了。

Well, 不是你让我痛苦,也不是这个话题让我痛苦,而是辩论这件事情本身让我痛苦。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辩论,也不是每个人都Enjoy辩论。是我个人的原因,和大家没有关系的。

像Tender说的,我们其实都说的挺好的。:)

祝大家健康快乐,见者有份。特别是黄鹂,早日康复。我自己也是刚刚从重感冒中逃出来。

谢谢Tender,谢谢各位!

Tender 回复 悄悄话 培香和黄鹂都说的挺好的,别打住啊。我喜欢这样的辩论。
话说回来,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是一个平衡。任何人,任何事情,孝顺也好,独立也好,走过了都会有问题的。
最难的是,怎样把握这个平衡。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培香的评论:

It is my bad. sorry to argue with you.

I had a bad cold and I was just out of mind.


Have a good day!

培香 回复 悄悄话 因为个人的原因,喜欢写一些比较随意的文字。辩论对我来说一直是比较痛苦的事情,更何况有些问题辩起来是没底的。最后还得归结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上面。:)

就此打住了。谢谢黄鹂,风鹣沧月和楼主!
不羁的云 回复 悄悄话 非常非常感谢各位给予的意见.我想,无论是反对孝顺的也好,同意孝顺的也好,只要是懂得孝顺的人,就多多少少受到孝顺的影响.其实,我最想探讨的,是孝顺如何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观,我们的行为,我们的心理.而我们是否知晓这些影响----这是我的最终目的.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为了说明我前面的话,特地抄一段成语解释。

这个成语解释充分说明,作者的原解释是符合语法和历史的。

另外一个非常可笑的就是,《孝经》这段话其实是从左传偷过来的。
不过是把礼改成了孝。

当然,为古人讳的话,我们不说偷,说借,说生吞活剥的创新,哈哈




成语:天经地义

【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示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是每个学生~的事。

【近义词】:理所当然、千真万确

【反义词】:天理难容、岂有此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主语、定语;含褒义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培香的评论:
这次你尽力说出了你的理解,我不能说你的说法一点没有道理。


但是另一方面我必须不客气地指出, 本质上你不过背了一段书, 并没有指出天经地义跟愚孝之间有什么区别。

我想大家都知道, “天经地义”这个成语,只不过强调这个事情是所有人必须服从,并没有解释我们必须服从什么。

换句话说,你无法说楼主的解释是错误的,因为她/他的解释是符合“天经地义”的解释的。

如果你要改变天经地义的解释,那你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孔孟之道了。



不好意思,借着搂主的地盘说了这么多,多多包涵。

培香 回复 悄悄话 是的,我不完全赞同楼主对孝的解读,至少对其中两点。

楼主关于孝的解释之一,是“父母反对的,儿女坚决不赞成。父母赞成的,儿女坚决不反对。”这是站不住脚的。

其二,楼主把“当父母有做的不当的时候,儿女应该体谅父母的不察,不可以批评父母的错误,只可以用自己的行为为父母弥补过失”解读为孝。我的看法多有不同。而且在《孝经》上,这恰恰是不孝的表现。

这里抛开别的不谈,单以《孝经》为本。《孝经》对孝之内涵的阐述,比后世历朝历代对《孝经》中观念的解读,要深刻全面得多。“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才是《孝经》的基本观点,也是整篇《孝经》的Cornerstone。儿女对父母的孝顺只是《孝经》的一小部分,后世对《孝经》的解读,却有意无意中忽略了《孝经》的精髓和价值,愚孝的成分越添越多越加越重。这让我们对“孝”的抛弃来得更自如更便当也更理直气壮。

风鹣沧月 回复 悄悄话 培香,你说的不对。事实上楼主列出的孝的具体内容,的确是出自《孝经》。如果你把这些叫做愚孝,那说明你是并不认同这样的“孝”的。可不幸的是,这却正好是圣人教导中国人要人人做到的“孝”。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培香的评论:
激发和压制在某种意义上说并没有区别。

譬如说,激发(驱动)某人走向刑场,就等于说压制这个人的生命。

换句话说,你其实已经认识到了孝的愚昧,但是你不敢说出你得困惑。因为传统压制了你这样做。


培香 回复 悄悄话 返回来读了孝顺系列的前面几篇,对你的观点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应该说好多地方我们是相通的。圣经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和你前面一篇的观点是一直的。

之所以关心这个话题,是因为家坛前一阵曾热议这个话题来着。我个人是赞同孝顺的,但不赞同愚孝。但心里跟明镜似的,嘴里和笔下却说不清楚,是个一直都拙于论说和推理的人。

孝顺给人的是激发和激励,愚孝给人的是压制和驱迫。目前我能想到的就这一点。如有更多的想法,会再回来。:)

谢谢分享!
不羁的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培香的评论: 很想知道你所说的愚孝和孝有什么区别?
两只黄鹂 回复 悄悄话 顶好文。


然后给你一个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是一只半解,不要轻信他们的结论。

孝和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红楼梦就可以看出。

贾宝玉说,难道我连亲疏都不懂了?换句话说,某种程度上讲,孝影响一个人对别人的爱,因为他首先要考虑亲疏。

义才考虑兼爱。 换句话说, 不存在愚孝的概念,所有的孝都是愚孝。


不过,在现在文明社会,要在亲亲和义之间选择一个适合的平衡点。
培香 回复 悄悄话 说愚孝有点太过,可又不知道怎么说。朋友自己体会吧。请包涵!
培香 回复 悄悄话 首先说,我不反对孝顺。

其次,觉得你对孝顺的解读是偏颇的。你总结的那几点,至多能算个“愚孝”,很多的问题都会由此引发。

当然,你的叙述还在半中央,还没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