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盛友文集

创业,阅读,思考,写作
个人资料
谢盛友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中国人搞定了“中国速度”

(2025-09-16 14:20:14) 下一个

中国人搞定了“中国速度”

有位德国人问我连发三问:“中国速度”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在德国没有出现?中国人能做到的,为什么德国人做不到?不止在一个场合,德国人在抱怨德国在桥梁、道路,或者机场建设上的“龟速”时,坚称“中国人一个周末就搞定了!”

„China Speed“ sollte für Deutschland kein Vorbild sein – sondern eine Warnung

Kommentar von Gregor Scheu

Viele deutsche Unternehmer und Manager träumen vom „China Speed“. Doch der Blick nach Peking zeigt: Tempo allein führt nicht zum Erfolg, sondern in die Sackgasse.

https://www.sueddeutsche.de/wirtschaft/china-deutschlands-wirtschaft-li.3311436?reduced=true

《南德意志报》发表评论文章称,眼下,所有有关德国竞争力的讨论,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拿中国来作比较。在这里,新的建设项目几个月就能拔地而起,而不是像在德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这就是许多人所艳羡的“中国速度”。作者写道:

“然而,如果揭开中国经济的表象看一眼就里,很快就会发现,‘中国速度’并不完全是成功模式,而只是一个幻像。被许多德国企业家奉为诸多经济问题解药的这一速度,却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国经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想让德国加速的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把速度当作实力。经济生活中,速度无疑是重要的,但不计代价追求速度却会适得其反,将导致停滞没有需求盲目上马项目、用补贴吹起产业泡沫、过剩产能充斥市场,——中国提供了例证。

这一点在房地产行业体现得最为明显。多年来,房地产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增长引擎。那些以飞快速度建起整片城区的开发项目推高了产业的热度。但如今,许多新建建筑空置,像恒大这样的企业倒闭,数百万家庭担心积蓄会打水漂。速度已然成为泡沫,长期地动摇了中国人的信心。”

在光伏、电池和电动汽车等工业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国家扶植的产业盲目投资扩张、地方政府以为追求增长和速度,结果是产能严重过剩、企业陷入价格战和利润减少的恶性竞争,地方政府债台高筑。

“到处都是一样的情况:追求速度成了目标。然而,短期内让人瞠目结舌的业绩,长期看却留下了巨大的过剩产能、低效的结构和巨额债务。尽管中国经济并未一蹶不振,但眼下却看不到能持久解决‘中国速度’悖论难题的方案。

……在德国呼吁‘中国速度’的人都应该认真审视一下:中国史无前例快速崛起背后的体制,对德国来说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一个警告:一个人也可能以高速驶上错误的方向,陷入巨大的麻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恩朵 回复 悄悄话 速度快,其实也是好事也是坏事
速度快,如果当权者的决策刚好是正确的,当然这个正确的是被后来的结果才能确定的
想当年中国的很多企业飞速发展,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强的决策者,否则找不到方向,也因此MBA这个哈佛最著名的专业在中国产生了,因此挽救了很多企业
至少在天津是这样的,至少我参与了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我提议的,没有第二个人
南开大学最著名的管理学家,陈炳富就是听从了我的提议,亲自领导执行了这一切
因此,使得南开大学MBA的一部分教师们成了富豪,因为全国的很多发展速度快,却不知道如何走下去的很多企业都要找他们去指导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韩国的崛起,也是当年独裁期间发展起来的。
野彪 回复 悄悄话 博主说的有道理。
当年希特勒时期,是德国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发展太快会导致希特勒决定扩张,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不过德国虽然失败了,但希特勒时期建立的工业基础还在,所以德国仍然是发达国家。
日本发展最快的时期,是日本裕仁天皇独裁统治的时期。但日本的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不过日本靠当年的工业基础,仍然是发达国家。
新加坡的发展也是靠的李光耀的独裁。
朝鲜在金日成的独裁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是高于韩国的。后来被封锁,经济不行了。但是在金正恩的独裁统治下,很快可以实现经济的发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