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屋

闲暇时,写点东西挺好。
正文

池莉的“小说秀”

(2008-01-08 18:56:36) 下一个

池莉的“小说秀”
——
我看池莉近作

·夏维东·

 

  池莉现在肯定是国内最红的作家了。她的小说几乎刚变成铅字,立刻就有影视机构争相抢购版权,于是识字的和不识字的很快就能在自家的电视屏幕上看见池莉的“小说”。有市便有价,池莉目前的身价如同三年前的科技股扶摇直上,声势之旺,大概只有当年的朔爷可比。朔爷现今已是明日黄花(尽管他还有变绿的可能),当真风水轮流转啊。

  靠写小说发财无可厚非,而且本人还万分羡慕。我做梦都想有一天光靠写小说就能养家糊口,省得朝九晚五受资本家剥削。但畅销的作家和好作家虽然不矛盾,二者毕竟不是一码事,池莉在成为富婆的同时,离好作家也越来越远了。

  池莉曾经是个好作家,杰作《你是一条河》和《预谋杀人》的作者能不是好作家吗?《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和《烦恼人生》也不错。至少在当时这种表现生活原生态的小说也算是领风气之先,相当于武汉版的“一地鸡毛”。

  我印象中池莉的小说成为制片商的金娃娃,始于《来来往往》。《来来往往》在池莉的作品里绝非上乘之作,不过倒是很有“戏”:写一个叫做康伟业的男人,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由穷小子变成年富力强的大款的奋斗史以及和三个半女人的情爱史(那半个是始终在背景里的初恋戴晓蕾)。这样的故事其实挺俗套的,但池莉把故事编得还算扎实,尤其是小说的前三分之一,写康与段的恋爱与成家,甚是有趣,后面写康遇上林,林之后又遇上时,有点“水”,情节倒是紧凑,但我感觉人物被情节淹没了。这样一部只能算是平庸的小说,俊男美女演起来在屏幕上还是挺“养眼”的,所以这部电视剧大热。这也反证了一个道理:能拍成卖座影视的小说未必是好小说,但却一定是畅销小说。《来来往往》这篇写于一九九七年的中篇小说成为一九九八年的长篇小说,正是借了电视的东风,为了凑成单行本,小说从七万字膨胀到十一万字,涨幅近六成,简直比股票涨得还快!

  我记得当初看了发表在《十月》上的《来来往往》后,纳闷池莉怎么会写这样的小说?这也证明了我缺乏市场眼光,我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篇小说日后的风光来。我不仅不喜欢这篇小说,连小说的题目都不喜欢。什么“来来往往”?康伟业面前的女人来来往往还是康伟业在女人面前来来往往?莫名其妙嘛!不久后我在《大家》杂志上看到池莉新作《霍乱之乱》,我心目中那个高手池莉又回来。她将一场突变写得山重水复,并且不动声色地把人生的变故水乳交融在一起,因为那场突发事件,所有的人都回不到从前了。它让我想起《你是一条河》的沧桑感,尽管这篇小说的叙述和《你是一条河》很不一样,笔调轻松自如,事件却紧张而又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感,正是这种张力让这篇不长的小说显得丰满而又元气十足。

  值得注意的是《霍乱之乱》的写作时间和《来来往往》仅仅相差一个月,可是二者在题材、写法上竟是如此相异,这足以说明池莉创造力的丰沛和对多类型题材的把握能力。令人奇怪的是,《霍乱之乱》远没有《来来往往》那样叫好,评论池莉近作的文章竟然没有关心《霍乱之乱》的。我在网上检索了一下,有两篇评论的作者似乎都是池莉的熟人,文章里仅仅把《霍乱之乱》作为名字提了一下,此外未置一词;津津乐道的都是池莉那些热卖并被改编成影视的小说,《来来往往》、《口红》、《小姐你早》、《生活秀》、《水与火的缠绵》等等。有意思的是,写评论的人并不评小说本身,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小说之外,比如说这些小说是多么抢手,甚至把版权的价钱都写出来了,最后用小学生写中心思想的方式把故事概要复述一下就完事了,这真是快餐式的评论!

  话又说回来,池莉的这些小说本身就是快餐小说,要正儿巴经评论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说什么好呢?语言流利?那是自然,写作写到池莉那份儿上,想不流利都难;人物形象鲜明?也对,可惜的是只有形象不见内心。现在一提池莉的小说,我就想起一个由贫穷走向富裕的“鲜明”男人,从老婆走向情人。康伟业如此,《口红》里的耀根也是。

  《小姐你早》这名字起得颇为古怪,古怪地“响亮”。我还以为池莉要学库普林的《亚玛》,给战斗在开放搞活第一线的“小姐”们“送温暖”呢。关于这篇小说,我只有两个字:扯淡!故事是这样的:中年女知识分子戚润物偶然撞见丈夫王自力(也是一大款)和小保姆偷欢,于是戚开始有组织、有预谋地行动起来,对负心汉予以毁灭性打击。戚以爆出家丑的直接方式赢得丈夫送来的老保姆李开玲的同情,于是两个女人结成统一战线,合谋惩罚王。戚以偶识的新女性艾月为糖衣炮弹引诱王,王果然上当。王为了和艾小姐长相守,不惜答应戚大姐的巨额离婚赔款要求,等王兴冲冲去找艾时,小姐芳踪渺渺,一起失踪的还有王的房子、车子和家私。王不仅成了穷光蛋,还将面临纪检部门的审查。我怀疑这篇小说的构思是否从美国的肥皂剧里拿来的。

  相比较而言,《生活秀》还看得过去,有种喧腾的生活气息。卖鸭颈的来双扬有点象《芙蓉镇》里的“豆腐观音”,能干、泼辣、有风韵。离婚的来双扬是家里的顶梁柱,她要养活吸毒的弟弟,哥哥和侄儿包皮切割手术都需要她关心和支持!她的生意好,与其说是她的产品物美价廉,还不如说是她的女人味。大款卓雄洲为了讨她欢心,承包了所有卖不出去的鸭脖子。于是爱情在鸭脖子和人脖子的互动中产生了,不过所谓爱情只是一夜露水之情。卓大款中看不中用,“秀”得很不好,来双扬不满与失望之极,第一次也是他们的最后一次。关于这次“秀”,作者如此总结:“卓雄洲不能与来双扬缓缓生长,同时盛开了。他们不是一对人儿,螺丝与螺丝帽不配套,就别说夫妻缘份了。大家都不是少男少女,没有磨合和适应的时间了。这就是生活!生活会把结局告诉你的,结局不用你在事先设想。”这真是一场“秀”啊,再有戏也透着股肤浅。怪就怪卓大款奔五十了,体力不能“与时俱进”,否则他们的生活是否就要展开“崭新的一页”?尽管来双扬的感觉是真实的,但依然无法掩盖《生活秀》的单薄,就像鸭颈,嚼嚼还有点味道,就是没多少肉。

  受《生活秀》题目的启发,笔者以为自《来来往往》之后,池莉的小说基本也是“秀”,简称“小说秀”。

  《生活秀》之后不久,池莉暂时离开了“当下生活”,写了一个知青插队的中篇《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我感觉她似乎“秀”惯了,回不去了。《怀念》的叙述急吼吼如同写连载小说,毫无从容之态,糟糕得仿佛卓雄洲在来双扬面前的表现。

  《水与火的缠绵》我没看,不好说三道四,不过说实话,一听这名字我就饱了。既然“秀”,名字很重要,要秀色可餐,比如《口红》、《小姐你早》,还有这篇我尚未拜读的《水与火的缠绵》。

  这几个名字和池莉的新作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这篇新作的名字现在无人不晓了,就是大名鼎鼎的《有了快感你就喊》。这个名字可谓有先声夺人之势,近期对池莉大同小异的采访中,记者们可能还没看小说,但是都对小说名字表现了浓厚兴趣,有个记者的提问挺逗:“《有了快感你就喊》这个书名很有意思,让人浮想联翩。怎么想到给自己的新著取这么个名字?它与你曾经从医的那段生活经历,有没有关系?”这位记者连小说讲什么尚不清楚,就问池莉故事是否与她从医的生活经历有关,可谓话里有话。池莉的回答看起来有点矫情,她说:“这个书名让人浮想联翩了吗?很好!它和医学有关系吗?一点都没有。它只是和我们的精神生活有关系。我觉得我们中国男人的精神生活太压抑了。”很难想象她对这个名字的“特别”会毫无感觉。今年第一期《人民文学》的头题即是这篇小说,看了篇名,我心里直嘀咕:池大姐可真是越活越年轻了,这个题目卫慧就算把栏杆拍遍、把脑门拍肿也想不出来。也难怪,池大姐博览群书,连美国大兵火柴盒上的语录都读了,而且读了就用。

  书名叫什么都可以,只要切题就行,可如果名字和内容八竿子都打不着,而又叫得过于“响亮”,就有作怪赚吆喝之嫌了。池莉在访谈中说她希望“(书名)不要被狭隘地理解,被庸俗者望文生义,以为‘快感’是猥亵之词。它是人性的、自由的、坚定的,甚至是悲壮的。”池莉的“希望”是美好的,但没读小说之前,光看名字,恐怕很少有人不“浮想联翩”的,池莉对此不是大呼“很好”来着嘛?其实小说内容挺严肃,丝毫没有“庸俗者望文生义”的东西。小说中不仅没有狭隘的快感,也没有“人性的、自由的、坚定的,甚至是悲壮的”快感,确切地说,小说里的人物什么快感都没有。

  故事的主角名叫卞容大,这位身材瘦小的男人窝囊透顶,下岗、被伪装成清洁工的卖淫女连打带骂、活在老婆雌威的阴影之下,最后靠伪造履历在一家化妆品公司找到工作,工作地点在西藏。真看不出来卞容大的生活有什么“快感”可言,他还不如《烦恼人生》里的印家厚活得象个人!这篇小说叫做《烦恼人生之二》还差不多,但它远远不如《烦恼人生》的随意和实在,小说中不少情节虽然戏剧性很强,但显得极不真实:比如下岗后他给父亲送六千块钱;给擦鞋女人三十五块钱(擦鞋费只需五角),弄得擦鞋女以为他“是不是还要其他服务”,后来这个擦鞋女人的丈夫为卞容大伪造了一系列假证书;被清洁工卖淫女在公共场合打骂,甚至作为他迈向新生活起点的化妆品公司的工作也显得虚假。这些生硬的描写看起来就像是肥皂剧里的场景,我感觉池莉下意识里把这篇小说是当作剧本来写的,一味突出戏剧和视觉效果。

  小说里倒是有个地方正儿巴经提到快感:“一个男人,在垃圾桶的掩护下,刷刷地小便,酣畅淋漓。卞容大回头看了一眼,男人背着的身体在微微抖动,他在享受排泄的快感”,于是卞容大同志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个人,只要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是会有快感的。悲哀的是,有的人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有的人,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却无法获得快感。更为悲哀的是,有了快感也无法表达。”这两段引文之间没有任何过渡,从一个男人的随地大小便生发出如此滔滔不绝的联想,这都哪跟哪啊?这个联想也太庸俗了!我算是明白了,小便时“身体微微抖动”至关重要,他关系到你会不会获得快感、会不会表达快感,而这关系到你的精神生活丰富与否,真是“一粒沙中见世界”啊!

  池莉在访谈中还就“快感”作出“指示”:“这是一句充满阳刚之气的格言,是男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状态。中国男人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指示”得很对,简直就是中国男人的指路明灯,可是这个“指示”和小说有关系吗?小说不需要“画外音”,更不需要无中生有的“诠释”。“有了快感你就喊”,这“很好”,至少说明你是个性情中人,精神生活肯定不会比那个随地大小便、身体微微抖动的男人贫瘠;可是,你分明没快感,你喊什么呀?比“有了快感也无法表达”更为悲哀的是“没快感还瞎喊”。

  作品畅销是好事,我愿池莉的小说越卖越好,更希望她的小说越写越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虔谦 回复 悄悄话 文学是要忍受寂寞的,高行建那部获大奖的,在网络恐怕没几个点击。
thanks for sharing! Greetings!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