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莲

人生在世,以诚相待足矣。 我对人生充满希望,但随遇而安
个人资料
绿珊瑚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母亲节,李家同和“车票”

(2025-05-12 20:31:57) 下一个
三十多年前的5月13日,我来到了北美。第二天是周日,小舅把我送到了一位台湾人办的家庭旅馆,那儿与学校(UCSF)很近,一街之隔。旅馆住着五六位大陆来的访问学者和学生,桌子上摆着当天的“世界日报”,那天的报纸登的几乎都是与母亲节相关的文章。从那天开始,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个节,叫做“母亲节”。它是1914年由美国总统威尔逊签暑的法案,将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
那年的5月14日,正是“母亲节”。而刚刚把儿子留给我的妈妈,独自一人飞抵美国的我,流着眼泪,贪婪地读着报纸上的每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篇“车票”的文章,作者是李家同,我含泪读了好几遍。印象深刻,我记住了母亲节,记住了李家同,记住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文章开头写道:
 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因為我生下不久,就被母親遺棄了。 每到母親節,我就會感到不自然,因為母親節前後,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 電台更是如此,即使做個餅乾廣告,也都是母親節的歌。 對我而言,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我生下一個多月,就被人在新竹火車站發現了我,‍車站附近的警察們慌作一團地替我餵奶, 這些大男生找到一位會餵奶的婦人,要不是她,我恐怕早已哭出病來了。 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新竹縣寶山鄉的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 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
……
 
这个故事讲的是:
一個男孩出生不久後就被遺弃在火車站,有人發現后,將他送往新竹天主教德蘭中心,由修女們撫养他長大。修女們對於無家可歸的他特別关照,給予他完善的教育,使他成為一位优秀有為的青年。某次在服役期間,男孩回德蘭中心拜訪,修女交給他當年夾在襁褓中的兩張公車及火車票票根,做為探寻身世的線索。對母親滿懷怨恨的他,對於母親當年拋弃他的原因一直難以释怀。修女卻仍鼓励男孩去找母親,认为男孩已有光明的前途,沒有理由讓自己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頭的阴影。男孩終於去了。在屏東的一個小山城里,他一一的找出关于自己的過去,解開一道道系在心上的謎,也對自己的親生母親全然改观……。
 
那天夜里,我躲在窄小的由衣帽间改成的房间里,不停地流泪,想着与我远隔太平洋的儿子,想着“车票”中被修女撫养大的孩子,他叫李家同。
三年后,儿子来到我身边。当时我母亲被拒签了,儿子说签证官看着他说:看你妈妈去吧。只给了十岁的儿子来美签证。我买了机票寄回去,我妈妈到民航办事处办个孩子托付手续。儿子一人孤身上了飞机。在纽约机场,儿子被一位空少牵着手,交到了我的手中。
那年的母亲节,儿子在学校手工课上作了母亲节的贺卡,还用他的零用钱给我买了个礼物(一个手链,$5)。那天我又哭了,幸福感满满。
 
我一直记着“车票”这篇文章,也一直记着李家同的名字,一直以为他就是那个被修女养大的孩子。
多年后,在李家同来美做学术交流时,我才得知他原来是位学者教授,是国立清华大学的代理校长。
 
 

他写的《车票》故事,有人说,这篇故事是他的自述。其实,这是李教授在新竹德兰中心做义务辅导那些被收容的孩子功课时,所听到的某位孩子的经历之一。

这篇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通篇没有宏大叙事,只有娓娓道来的普通经历。但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经历, 却道尽了一位母亲的不为人知的纠结一生。

李家同教授解释说:

每年快到母親節,就會有人在網路上傳這篇文章,今年也不例外。我已經收到好幾次,而且每一篇最後都有一句話,「這是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的故事」。也有很多人替我解釋我的身世到底是如何。其實我的身世並不重要,在德蘭中心長大是一件很幸運的事,也是來自天主的恩惠。我只有告訴各位,我的母親看過這篇文章,她覺得很好玩,也傳給她的親友了。”

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幸运或痛苦,都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

母亲节快乐。

 

 

以下摘自网络:
李家同教授:

{Prof. Chia-Tung Lee)

Important experience / 重要經歷
美國NCR公司工程師
美國聯邦衛生總署資深研究員
美國海軍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清華大學應用數學所所長、計算機決策研究所所長、電機工程系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工學院院長、教務長、代理校長
私立靜宜大學校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長

Research Areas / 研究範疇
符號邏輯、演算法設計分析、平行計算方法、生物資訊

Introduction / 簡介
民國28年生,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歷任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教務長以及代校長、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

李教授曾獲得五次連續的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學術獎、侯金堆傑出榮譽獎和旺宏電子講座教授,他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的榮譽會士,並且曾擔任過十一種國際學術刊物的編輯委員。

李教授也是短篇小說作家。他的小說親切、自然、發人深省。《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鐘聲又再響起》、《故事六十八》等書感動了無數人心。}

https://www.epochtimes.com/b5/nf3079.htm李家同文集

“车票”的链接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79356 

“可是, 我們其實仍有一個共識,我們是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家,我們可以放棄很多其他的事情, 可是我們絕不能放棄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任何人不要錯估了我們國人愛好民主自由的熱情,更不要低估了我們保衛民主自由的決心。 我們不論貧富,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省籍,都不會讓別人來破壞我們的生活方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歲月沈香 回复 悄悄话 珊瑚姐当年离开儿子来美国太不容易了,儿子10岁一个人坐长途飞机令人怜惜。李家同的故事催人泪下。“ 芸芸众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幸运或痛苦,都得靠自己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姐姐说得好,李家同这么不幸的孩子最后靠自己成为了校长。谢谢姐姐好文分享。
无法弄 回复 悄悄话 珊瑚姐姐好!真没想到美国人不给你妈妈签证,你儿子才10岁,法律上需要监护人同行。我都忘了多少岁英国法律不许孩子一个人在家,好像是12/3岁。我也不理解孩子不找母亲的事情,不是说李家同这样的,我想起我外婆特想她丢失的儿子,可找到的时候,他居然不想见妈妈,说党就是他父母,靠,这还是人吗?我在乎的是我外婆,她得多伤心啊。母亲节不该说这事。节日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