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
2022 (197)
2023 (122)
2024 (82)
自六年多前最后一次去医院探望父亲,不曾回过中国大陆,对那里的一切已经十分隔膜。近日有位朋友探亲归来,在电话里跟我聊了两个多钟头所见所闻,听起来恍如隔世。最令我感觉新奇的是,那里现在有个“12345”热线,十分灵光。
朋友讲了两件事儿。第一件,他表哥的一位友人因感谢他对某事的相助,赠予他一张价值三千元的某饭店会员卡。表哥第一次使用毫无问题,用餐免费。岂料第二次使用即被告知:此卡已经作废,因饭店日前易主。表哥电话“12345”投诉,问题即刻解决——会员资格恢复。第二件是他的亲身经历。他下榻酒店的大堂、走廊显眼处都贴着“严禁吸烟”的告示,可是他入住的楼层却充满了难闻的烟味儿,显然是有人无视禁烟规则。他向大堂经理提出质疑,被客气地应允解决,但第二天照旧烟味难耐。朋友再次抱怨,再次被应允解决,再次未得解决。翌日,朋友第三次向大堂经理抱怨,经理致歉如仪,结果是烟者亦照吸不误。第四日,朋友在大堂候车,突见墙上赫然贴着“12345”热线广告,立即对同来的弟弟说:“嘿,咱们该打‘12345’投诉酒店。”此话大约被大堂工作人员听到,晚上回到酒店,烟味消散殆尽。其实朋友尚未腾出空儿拨打热线呢,不免感叹“12345”威力了得!不过,这位朋友入籍美国多年,从公民意识切入:这是“民告民”呀!投诉人是“民”,被投诉人虽是“老板”但也是“民”,由政府仲裁!这一手确实精明,让投诉的百姓感激涕零,衷心拥护政府“为民做主”,而不以为政府本应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干事儿,受自己监督的“公奴”。
朋友还讲了一件令我“叹为观止”的大陆警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超强”能力的事儿。一位老者,收到同辈的几位友人自费印刷回忆人生经历的一本“文集”,被警察登门拜访:“文集”需被收缴。老者问:理由何在?文章内容有何违法之处?警察回答:与内容无关,只是该书未获政府准印批文,请您理解、配合。老者说:我不理解,但配合执行。遂找出“文集”交警察带走。我猜想“不理解”一句,大约是今日大陆警察可以容忍的底线,让他们留下我当年从海关手里得到的那纸盖着红色大印的“扣留单”,应是绝对的非分之想了。
复读本文“引录栏”内十多年前有关颁布修正《行政诉讼法》的报导,“人民网”说:该法“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中国人大新闻网说:“姗姗来迟的行政诉讼法大修,能否补齐行政诉讼的法律短板,能否真正激活‘民告官’的正能量,能否真正让广大老百姓满意,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如今“拭目以待”的“能否”早有了结果——具有近80年党龄,曾任高岗、陈云、毛泽东秘书,中组部常务副部长、中共中央委员、中顾委委员李锐的53册《李锐口述往事》,于2013年10月29日被首都机场海关缴没,女儿南央聘请律师,援引《行政诉讼法》相关法条,将海关告上法庭,迄今未得开庭审理之日。有点儿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是谁在阻碍北京三中院对“状告海关案”的审理。自习主席主政,“民告官”从未被视为“正能量”,意欲“激活”则是“反动势力”了。
政府通过“12345”恩赐消费者某些权益,那么选择“不予恩赐”也必在情理之中,更何况被投诉之民营者有路径为自己辩解吗?说到底,政府的恩赐最不可靠,只有“激活”不受执政党、政府权力干预的司法权,国民的福祉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