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而

知道那渐渐袭来的冷漠,原是忧伤的外壳,如秋蚕作茧,你把一团缠绵,慢慢地绕到身上了。若你的心已是冰河,明眸里怎还能春水脉脉?若你的爱已海雾般飘散,怎还会关注我的潮起潮落?
正文

没了啥,也别没了牵挂

(2008-02-05 19:23:18) 下一个

          春节到了,大家无论身在何处,或多或少都会想起春节的种种回忆,沉寂在记忆深处的思乡情绪无处不在。也许这也是人类的一种习性吧!
        觉得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从报纸上知道有一个人拍自己父母生活的点滴照片,办了个摄影展:俺爹俺娘。
        最近,从朋友的网页又看到了关于作者写的文章:没了啥,也别没了牵挂。
        想到自己的父母,作为子女,回报父母的太少太少,心情沉重许多............
     
(ZT-摘抄)没了啥,也别没了牵挂
(作者:焦波,)
         爹娘在的时候,我怕家里 来电话,来电话大都是爹娘生病的消息,平时,爹娘是不让家里人给我打电话的,说怕吓我一跳;我怕接家里电话,但我又24小时开着手机,怕万一家里有事找不到我;我想出差又不敢出远差,怕家里万一有事赶不回来。
       爹娘在的时候,我每天打一个电话回去问安,听听爹娘说上一两句话,我就判定他们身体好不好。听到他们的身体有毛病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挂上愁云,坐不住,站不下;听到他们的身体硬硬朗朗的时候,我就欢愉得像个孩子,又想蹦,又想跳。
         爹娘在的时候,我个把月就回去一次,这已成了多年的习惯。到回家的前几天,我就开始准备行程:哪天走,坐什么车,提醒自己别忘了带好相机回家给爹娘照相,和妻子上街忙忙活活给爹娘买他们喜欢吃的东西。那种企盼回家的心情不亚于一个孩子。
         我牵挂爹娘,爹娘也牵挂着我。
 每次回到家,我总是轻手轻脚进门,想捕捉爹娘第一眼看见我的那份惊喜。爹娘俩人都聋,听不到我进屋门的脚步声,往往是我举着照相机或者摄像机已走到他们跟前,他们还觉察不到,我已端详他们好长时间了,他们才猛地一下看见我,两张老脸上爆发出来的那份惊,那份喜,那份嗔怪,都让我感动,都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看见我,爹娘第一句话往往是:
  “哎哟,俺儿回来了!”
      每次离家,爹娘都要送我。近几年,爹摔折了胯骨,出不了门,只能隔着窗户看我出门;娘是90的人了,都走不动了,还是让人架着,一步一喘地送出大门,送到胡同口,送到我的车前。我上车了,她还扶着车门,不住地唠叨:“天黑能到家吗?别老往家跑,常打个电话来就行。”
      每次离开家,那份淡淡的离愁里交融着的暖暖的母爱,总让我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每次从家里回来,朋友们都会问我:“爹娘咋样?”
  “很不错,我回去了,两老每天多吃两张煎饼。走时,娘还为我包饺子呢。”
  说这话时,我底气很足,总带着几分自豪,有时还带有几分炫耀:
  看!我有爹娘!我有硬朗朗的爹娘!
  ……
  如今,爹和娘一个也没有了。我一下子觉得我是没爹没娘的孩子了,是没有人疼爱的孩子了,就跟大街上那些没爹没娘的流浪儿一个样了。
  每天早上,我还是下意识地去摸电话,要给爹娘请安,但手指刚触动话机,又像触了电一样缩了回来。此时,心里的那份空,那份痛,那种流血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如今,我不怕家里来电话了,晚上也可以关上手机放心地睡觉了,我也可以放心地出远门而不用担心家里会出什么事了,然而,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轻松。失去即为空,表空实则重,心里的空空落落所带来的负担,比原来的牵挂所形成的所谓负担更大了。
  世上有什么东西能填补失去爹娘的空落感?没有。任何东西都不能够填补。虽说,30年来,我给爹娘拍了12000多张照片和600多个小时的录像,留住了活生生的爹娘,可是如今,爹娘的照片和录像我一眼都不敢看,我不敢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我尝试着去回忆,想用美好的回忆来慰藉空空落落的心,然而,回忆是美好的,伴之而来的凄苦却同样是残酷;我每天期望做一个与爹娘团圆的梦,结果,梦来了,梦走了,冰凉的枕头上只留下清冷的泪。
  我欣慰我曾拥有那份牵挂!有牵挂真好!
  牵挂是一种拥有!牵挂是一种充实!牵挂是一种幸福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