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清狂

曾是知青今未老,拏雲心事且論文
正文

《天佑家园》:从朗诵到网络合唱

(2008-07-09 21:05:23) 下一个

作者按:我与“高山流水”的这些网友素昧平生,他们的精心制作,使我十分感动,特写此信表示感谢。

网络合唱《天佑家园》

网络合唱《天佑家园》

我的播客中有副本。

由另外四位网友水珊、万方、雨霁初虹、树烨子演唱的下列版本也十分精彩,可惜没有机会向她们致谢。

万珊虹烨合唱《天佑家园》

为制作前述网络合唱,宫商和园园制作了下列范唱。这个范唱本身也值得一听:

宫商和园园范唱

~园园~合唱团的演唱

苗苗朗诵原诗

美国朋友的演唱——笑菡、乐歌录制

 

          致“高山流水”论坛网友的信

高山班长委员会,

渔舟、爱茉莉、宫商、小安、圆圆、

紫荆圆、笑菡、女兵、快乐歌手、

拉拉、希阳、中国结、水云间、柔情、

老中关村、彩云追乐、金黄圆月、红门等诸位小妹,

乐歌、德州佬、一唱、老醋、流淌的歌、

长歌、江毅、向阳、下里巴人、风帆、白桦等诸位老弟:

          听了好几遍,精彩没的说。一听各位的声音,就知道在下至少痴长十余岁,因此不客气地以兄自居了。祝贺你们的非常成功的策划、演唱和制作。感谢你们为此付出的泪水、汗水和口水(照规矩,这项不该提,奈何前一句是三项)。

          本来该到贵坛“顶”一下,但一来想顶先得上山落草为寇,献投名状是个麻烦事;二来顶的够多了,光明顶、峨嵋金顶、会当凌绝顶,我再顶也顶不出什么新花样。

         留下点儿“典故”,也许将来可作谈资。

         先说“老中”。几经周折,终于找到确证,老中即是老中关村,也即是敝处(旧金山湾区)的一位女性朋友。女士的马甲掀不得,姑且称她为娥皇吧。以前我和她也不熟,只见过几面。娥皇自己未必知道,其实《天佑家园》的创作由她而起,她简直可以算作《天佑家园》的教母。

  5、12后,敝处几个华人、华侨组织联合举办赈灾活动,不知为什么,找到我头上,要求我写一篇劝捐缘起。此类文体,我从未留意过,感觉无从下手。可这种事是不能推的,只好勉强凑了几句塞责。

  几天后举行义演,娥皇负责组织节目。临开演前几个小时,她通知我,第一个节目将是配乐朗诵,念的就是我写的那篇劝捐缘起。我当时吓得不轻,这广告词不像广告词、呼吁书不像呼吁书的东西,哪能上得了台?找娥皇通融,她说,没办法,已经开始练了。

   然后就跟她忙活别的事,连继续陈情的机会都没有。忙活到最后,我不能不回家换衣服了,我还得参加合唱。南郭处士级的人物,在统一着装这些事上,都特别认真。声音上没有正面贡献,形象上不能再给人家添乱。临走,娥皇告诉我等她电话,说是要跟我商量另一节目的细节。

   从来没让人这么抬举过,所以到家换过衣服,就守在电话机跟前,寸步不离。半个多小时以后就得出发去彩排,但干瞪着电话机,半个小时也难熬,于是又想起那朗诵词的事,好歹重纂了几句:

                                 汶川祭

                再看一遍,那清澈的双眼,

                那里面,有多少纯真的梦幻。

                只恨不能用自己的胸膛温暖,

                你身外冰冷的黑暗。


                再看一遍,那浑浊的双眼,

                那里面,有多少未了的心愿。

                只恨不能亲手接过你的眷恋,

                托付给故乡的山川。 

               
    再看一遍,那慈爱的双眼,

                那里面,没有一丝遗憾。

                只恨不能把你忘我的勇敢,

                写遍那万里云天。

               
    此夜断肠冷月,

                来春啼血杜鹃。

               
    相通的是血脉,

                相照的是肝胆,

                无法以身相替的

                  是你经受的苦难。

                长流的是热泪,

                长守的是信念,

                天佑历劫长存的

                  是我祖先的家园。

 

    长歌当哭,唱不完的隐痛;

    绵薄未尽,说不出的羞惭。

    汶川、北川!

    可听见隔着大洋的呼唤?

    蜀水、巴山!

    请接受我的祭奠。

          守到最后也没得到与娥皇电话会谈的光荣,要不然,纂半截就得停。彩排的时候,转托了另一位名叫河阳的女士去关说,她在娥皇跟前有面子,朗诵终于换成这篇新词。

          朗诵者是娥皇手下爱将。能让娥皇看上眼,才情当然错不了,有才就一定得露,挡都挡不住。演出时,他上台张嘴我才知道,他往我那词里加了不少佐料。按说,这是我占便宜的事,可心里不大痛快,就算人家大方,咱也不能就这么闷声不响地沾光吧?晚上回来,突然想出个主意,我把它贴到网上,那么至少会有个把人读到我的原文,了解我不是有意掠美。我偶尔上去遛弯儿的只有个音乐论坛,自然贴在那儿。

          贴上去还不到两个小时,我收到鲍元恺先生的伊妹儿,通知我他已开始动手谱曲。再过不到二十小时,我收到他寄来的歌谱。根据音乐,我又对歌词做了调整,《天佑家园》于是焉诞生。

          接下来的几天,陆续听了几个录音,都不错,但都差一点儿,不是这儿,就是那儿。正在心里暗暗遗憾,一位自称“老中”的发来个演唱策划。当时的直觉是,这事有戏,赶紧回信,开头的称呼总得套瓷,用了“老中兄”三个字。

          那信是群发,刚发出去就收到某女士的教训:别见人就称“兄”道弟,人家是女的!照常理,这不可能,女的哪会以“老”自居?对,黎山老母也是女的,但那是神仙,跟神仙你没处讲理,“老中”大约该是个凡人。于是就打赌,赌注是一顿饭。

          下面的故事各位比我清楚:渔舟妹妹挂帅,乐老弟台做伴奏,几位老师妹妹、弟弟范唱,茉莉妹妹总装。各位都忙了不少日子,听说茉莉妹妹还为此请假、熬夜。

          我也没闲着,一边生病,一边打听。最后总算弄明白,原来,上面提到的那位河阳女士送给娥皇一份歌谱,娥皇一读感了兴趣,于是化身“老中”,出面发起这次网络合唱。赌输了,但得到一份精美的制作,值。

          感谢的话说多了没劲。最让我高兴的是凭空认识这么多朋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