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清狂

曾是知青今未老,拏雲心事且論文
正文

曹智晔:用平淡的心谱写不平凡的乐章

(2008-01-17 14:31:37) 下一个

用平淡的心谱写不平凡的乐章

——专访《海外游子吟》曲作者阿镗

422日,“海外游子吟”旧金山华人合唱团来到了广州,并将在423日晚在星海音乐厅为广州人民献上大型合唱组曲《海外游子吟》。423日下午,记者有幸在星海音乐厅对该合唱组曲的曲作者、台湾著名作曲家阿镗进行了专访。

这是笔者第一次见到阿镗。出乎笔者意料之外,他有着知名作曲家所难得的谦逊和随和。花白的胡子,真诚的笑脸,此时的他看上去似乎只是一个回到祖国怀抱的普通人。一次亲切的握手后,原本存在于心中的那份隔阂也早已荡然无存了。

阿镗,本名黄辅棠,1948年出生于广东番禺。曾在广州乐团工作,在美国肯特大学取得音乐硕士学位。阿镗从少年时代开始了对音乐的学习与探索,其作品几乎涵盖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他的小提琴协奏曲《西施幻想曲》首演于维也纳爱乐厅,歌剧《西施》在台湾创纪录地连演八场,许多管弦乐曲也深受听众喜爱,尤其是去年出版的交响乐《神雕侠侣》更是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特别是为中国古诗词谱写了大量高质量的歌曲。1988年,中国中央乐团举办了阿镗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一位拥有如此多至高荣誉的作曲家,在采访中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却是“平常心”。正如他的太太马玉华女士所说的:“他做任何事都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都是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的。”

 

“《海外游子吟》给了我很多惊喜”

阿镗此次是随美国旧金山游子吟合唱团一起来到祖国大陆作巡回演出,并带来了自己的最新作品。采访中记者询问得最多的也是关于此次巡演的话题。谈起这部作品,阿镗似乎是在谈着自己的孩子一般,难掩内心的喜悦与自豪,幸福的微笑始终洋溢在脸上。

记者:之前《海外游子吟》都是在国外演出,面对的观众是旅居国外的华人。而此次是该作品第一次回到祖国大陆巡演,面对的是国内的观众。这部作品面对不同的观众群,您认为是否会引起不同的反响?

阿镗:在海外演出的时候,看的人、听的人都是海外游子。无论什么身份、职业,他们都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因此这部作品所引起的共鸣是直接的。回到国内演出,大多数听众并没有漂泊海外的经历。按道理来说,他们对这部作品的感受相对比较间接。但就我们目前接到的讯息,国内的观众同样受到很大感动。感动的程度可能不如海外华人那么深,但仍然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前在北京的演出,台下有很多听众都流出了眼泪。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响呢?因为音乐的共性。能够感动我的东西,同样也能够感动你、感动他。大家血脉相通,这么好的歌词更是唱出了大家的心声。

记者:您作为广东番禺人,这次回到故乡演绎自己的作品,与之前在北京的演出相比,是否会有特别的感想?

阿镗:当然会有特别的感觉了。一回到广州就有这样一个感觉,觉得很高兴,很有面子。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叫做“衣锦还乡”嘛。不过我觉得自己这次回来,层次可比“衣锦还乡”高。“衣锦还乡”只是物质上的财富,而且只有自己能够享用。而我这次带回来的是精神上的财富,是大家都能够享用的。所以意义是不一样的。

记者:您是否早已有创作此类讲述思乡情的作品,还是在看了过客所作的歌词后才萌发的想法?

阿镗:思乡情,这是古今中外,凡是离开了家乡的人都会有的一种感情。中国音乐中关于思乡的作品有很多,文学作品就更多了。所以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我个人离开大陆后的第一部作品——小提琴独奏曲《乡梦》,也是关于思乡情的。(旅外)期间我也写过其他许多相关作品,而最近一部关于思乡的作品就是这部《海外游子吟》。这部作品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个合唱组曲,专业演唱者可以唱,业余的(演唱者)也可以唱。而像小提琴曲、独唱曲、交响乐或者歌剧,就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完成。这是这部作品的最大不同,它所能够传唱的面也更广一些。

记者:正是因为您的这部作品比其他作品更容易传唱,因此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众所周知,音乐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能够发挥很大的影响。您作为在一个在台湾居住的作曲家,是否有想过以音乐为桥梁来促进两岸和谐友好的关系?

阿镗:老实说,当初写的时候并没往这方面想。但是现在看来,这部作品的确达到了这个目的。为什么我们此行受到了这么高的礼遇呢?如果换成其它作品,或许很难让这么多人产生共鸣。我想其中的原因应该是这部作品的内容。其歌词有很多与大家所渴望的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的心境相吻合。至于你刚才提到的“统一”“和谐”等词,在歌词中都有体现。比如这句:“都是中国人,休问家在何处。一样的怀抱,不一样的倾诉。”我觉得这些词确实写得的很好,或许将来能够成为经典用语或是背景歌曲。还有另外一首,“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回头?只盼迈过海峡兄弟牵手”,诸如此类的歌词还有不少,使这部合唱组曲包含了希望两岸和谐的含义。当我作曲时确实没有想到要让曲子产生这么深的含义和效果,《海外游子吟》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都是很受欢迎的,在海内外上演后有这么大的轰动这是出乎我和过客意料的。。

记者:那是否您当初写这部作品的时候,纯粹是出于一种思念家乡的感情?

阿镗:其实一半是思念家乡,另一半表达的是海外游子面对新的环境,需要去克服新的难题,需要去奋斗,需要安慰和鼓励。所以这部作品所要表达的是这两种感情的融合。

记者:那我们是否能够把这部作品理解成为,一半是表现思念家乡的感情,一半是表现海外游子在外拼搏的心路历程?

阿镗:对对。

记者:您认为这部作品为什么能够在美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阿镗: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不知你是否看了我写的那篇《<海外游子吟>创作与首演记》,里面有一段真的很精彩。当初作品写出来以后,首演需要很多钱,需要租表演场地、开记者招待会、印制节目单…当时没有那么多钱。后来有个朋友带了一位女士来观看排练。那位女士从第二首(歌曲)开始流泪,一直流到最后一首结束。排练结束后,她当场掏出支票簿,为合唱团捐出了1万美金。这位女士就是我们这次海外游子吟中国行的总领队方李邦琴女士。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女性,两手空空去到美国,奋斗了几十年后,现在她拥有好多家美国媒体,收购了多家美国报纸,包括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旧金山观察家报》。这在美国主流媒体中引起很大震动。而且她还是一个大慈善家。这次她当我们的总领队。那为什么她会那么受感动呢?很简单,因为这部作品唱出了她埋藏在心中很久的、想说却没有人帮她说过的话。这部合唱组曲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了她想要倾诉的东西。我相信她只是无数受感动的人中的一个代表。

记者: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您的这部作品在海外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现在它回到了祖国,您希望它在这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阿镗: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啊,因为我做事历来不抱希望。(笑)当时我刚拿到过客的词进行谱曲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它能够演出,更不敢想能够有机会带回大陆演出。当初只是因为这些歌词感动了我,我有能力为它谱曲,其他的没有多想。倒是现在,我没想过的东西却一件件地来了。这部作品真的给了我很多惊喜。

记者:那您当初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是不是完全就是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没有想过演出之类的事?

阿镗:说不想演出是假的。任何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有更多的人喜欢,可是这是个人控制不了的,知音是不可求的,遇到了是你的幸运,遇不到也是很正常的。我也是一样。当初确实是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情,我大体上做任何事情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每个作品都有它自己的命运,我只能说这部作品的命特别好。完成它以后,我没有花心思去“养”它,都是别人养大的。

 

“高雅音乐有着更深的内涵”

《海外游子吟》作为一部大型的合唱组曲,表达的虽是已被多种形式表现过的思乡之情,但其独特的风格,使这部作品既不同与以往的许多艺术歌曲中讲述思乡情的代表作品,更不同于无数相同题材的通俗歌曲。谈到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差别,阿镗侃侃而谈。

记者:在思乡方面有很多作品,例如通俗歌曲中的《我的中国心》《故乡的云》《鼓浪屿之波》等都抒发了思乡的感情。而您的作品则是通过合唱组曲这种比较西洋化的方式来表达思乡之情。

阿镗:这只能说在形式上,这部作品是西洋化的。但是判断一个作品的风格,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应该从内涵上,尤其是音调上来判断。我给这部作品的风格作了个定义,但不一定正确,大概是七分中三分西。听这个作品,可以听得出是讲述中国人的,但也有一些洋味。这大概比较符合海外游子的情形。他们有着中国人的血液、中国人的情感,但已经到了外国,所以也包含了一些国外的不同的东西。

记者:大型的合唱组曲,与通俗的歌曲相比,在表达思乡感情方面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优势或劣势?

阿镗:我觉得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之间在唱法上有很大不同。我们把范围缩小,把器乐歌曲排除在外,单纯讨论歌曲。从唱法上,流行歌曲不用特别学习。而艺术歌曲的唱法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在唱同一首歌的时候,二者有什么优缺点呢?流行歌曲的歌词唱起来比较清楚,声音比较浅。而艺术歌曲唱起来的声音比较深厚,共鸣是全方位的。因此二者声音是不同的。

我认为内涵应该是二者最大的不同了。流行歌曲的绝大多数内容,通常是人的情感中比较浅层的、感观的东西,比较难表现深层的东西。比如一种宗教情怀,一种对祖国的爱,对民族的忧虑等比较博大的情怀,流行音乐无法表现得那么深,那么厚,那么宽。另外它的变化不大。而艺术歌曲变化大得多,能够表现各种情感及其不同的程度,还能表现一些无法用语言去形容的情感。这些很细微的东西在流行音乐中是无法表达的。

回到《海外游子吟》这部作品本身。它所要表达的内涵是流行音乐表达不了的。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深的、广的、变化很大的东西。这些都不是流行音乐所能承受得了的丰富内涵。因此我选择合唱组曲这样的形式。但与传统的合唱组曲相比,我的这部作品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黄河大合唱》等传统的大型合唱组曲,都是独唱和合唱分开的。而我这个(作品)独唱和合唱是混合的,比如第二首的《追寻中国魂》,就是男中音领唱,然后合唱再跟着。整个组曲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处理。如果把合唱和独唱比作水跟乳的话,这部作品就是水乳交融,而不是水乳各自一杯。

记者:前不久台湾高雄的中山大学驻校乐团来到广州中山大学进行访问演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现场气氛极为热烈,可见多数大学生都很有兴趣了解高雅的音乐。您对于音乐的教育作用有什么看法?

阿镗:在我看来,国内的大学生素质普遍都挺高,因为竞争很激烈。而较高素质的人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兴趣和接受度也会比较高。在高素质的教育中,音乐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所有艺术中,包括美术、舞蹈、文学在内,音乐是公认的最具教育性的,这是许多作家、美术家都承认的。为什么呢?因为音乐最抽象,越是抽象的东西,涵盖量越广。另一方面,音乐虽然抽象,但也最直接,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变化。当音乐响起的时候,你闭上眼睛倾听,你的喜怒哀乐也被调动起来了。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

 

正如阿镗所说,高雅音乐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在当晚的演出中,《海外游子吟》以其深入人心的旋律和歌词,打动了在场每一个听众的心。阿镗用他那颗淡泊的心,写下了这催人泪下的不平凡的乐章。

          

                                                           (中山大学:曹智晔)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