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学城的相遇
牛经沧海
自2007年在文学城开博至今,转眼已走过十八个年头。最初提笔,不过是想记录一些投资心得,却未料一路写下,竟积攒了上千篇文章。文学城成了我安放情绪的树洞,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当年先在网易试水,却因几篇文章触碰无形的“禁忌词”而屡屡被屏蔽。转战新浪微博,结果依旧。我反复修改、揣摩那条看不见的底线,终究心力交瘁。若有明晰的规范,我自当遵守,可那堵墙总是暗处横陈,要我一次次猜测、碰壁——实在太累。
就在此时,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文学城。彼时的我,除了早年通过Unix终端下载《华夏文摘》,已近十五年几乎不曾接触中文。没想到,竟有这样一个海外华人园地,静静等待在那里。它让我在英语主导的世界里,重拾母语的温暖与归属。
2007年10月,我先在“大千股坛”和“投资理财”论坛贴出《十年股海浮沉,一点投资心得》,反响不错。同月20日,正式开博,首篇即分享股市感悟。
早期文章多是交易笔记:寥寥几句、一张图,记录当时的思路与判断。后来在某资管公司任职,便写美国宏观经济、利率周期,剖析企业生命周期、收益率曲线倒挂与Sahm法则。更多时候,则记录亲历的互联网泡沫与金融危机。市场让我既敬畏又好奇,总想把读到的经济理论与实战经验结合,和同道者切磋。文学城给了我这样一个自由的平台;而读者的质疑与建议,也推动我更谨慎、更深入地去思考。
随着年岁渐长,生活重心渐次转移。博客不再局限于股市,而是成为记录人生百味的日记本。从童年乡野的艰辛,到父辈的坎坷,再到两代移民的命运对比,这些往事在文字中复活。有时是怀念,有时是反思。每当读者留言一句“我也一样”,仿佛在茫茫人海中听到回响——这是文学城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把散落世界的我们,重新连在一起。
文学城也是一面镜子,映照我的局限与成长。年轻时追逐超额收益,屡屡摔跤;做风投,错了时机;开化妆品生意,被合伙人欺骗;高谈阔论时,却常忘记风险。写博客,是纪实,更是梳理。常常发帖后再回看,才察觉某些判断过于自信或轻率。读者的提醒与批评,让我从“自信”走向“谦逊”。这样的复盘,逐渐教会我谨慎与包容。
回望这一千多篇文章,它们像一部尚未完稿的长书:既勾勒我的投资曲线,也镌刻岁月的伤痕与成长的喜悦。我感谢文学城,让一个普通人的思考得以被看见,让我在异国他乡找到同类。未来,我仍会在这里写下新的故事,分享新的感悟,与旧雨新知继续在文字中相逢。
最近,我精选出180篇博文,结集成书,题为《财务自由与人生进阶:从零开始》,已在亚马逊发行。全书分十章,从股海浮沉写到子女教育、退休与健康。其中既有孩子从游戏迷到律师的成长故事,也有我亲身逆转高血糖的经验,也许能为读者带去些许启发。有兴趣可在亚马逊搜索“牛经沧海”或书名找到,也欢迎常来我的博客,阅读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