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017 (419)
2018 (384)
2019 (336)
2021 (127)
2022 (166)
2023 (109)
美国说得上来的课外活动实在是太多的, 如果每个项目都要有足够人参加的话,一个学校每年级至少要一千人。
当然不可能每个高中初中每个项目都搞。有些项目在某校流行有传统可能人多过上限名额,有的项目则相反。有的人可能搞几个项目,有的人可能啥也不搞。但是平均下来,还是眼花缭乱的。
一方面是学生的眼花缭乱,不好选项。但是也有时候恰恰喜欢的在这个学校不那么有环境,也是满痛苦的。从这个角度讲,公校往往比私校有条件。
另一方面是招生的眼花缭乱,不好选人。这么多项目成就,相互之间的比较折算很难准确的。所以定向招生,名额分配也是不可避免地存在。比如非东北部的学生爬老藤就是相对吃亏一些。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些老藤毕业了出了东北部去干事也不那么吃香。
课外活动的目的呢,有三个层次。一是成为主要升学推力,这个可能性非常小,要求非常高,基本上可遇不可求。二是不成为升学的短板,这个是大部分学生会需要的,全面发展吗。三是对长远的人生发展打好学校标准课程所不能覆盖到的基础,这个是应当的但是却又是短期内难以测量收获的,容易被急功近利之心所屏蔽。这是深度。
从广度来说,课外,课外,课程之外,就是知识性学习之外的学习。浅白点就是从动脑到动肌肉的程度。严格地说,所有项目都需要动脑。只不过动脑的部位不同,而且动脑之外更要动很多肌肉。而依据这种动的程度不同,大约又有三个层次。
一是大动特动之文体项目,这个就不说具体,大家都知道说的是哪些。二是多动之实践项目,比如动手的工科建造试验项目,动嘴的演讲表演辩论组织活动等项目,经营经济项目,乃至调查写作项目等等。三是知识型项目,课程的推深,提前,竞赛等类。
文体项目尤其体育项目其实是最多的,占一半以上的项目。就是要平衡学校的统一安排项目基本上是知识性项目的偏颇。文体项目对个人先天要求比较高,尤其花样品种又多,无法在学校统一教学。但是因此以为这一块就不重要就大错特错了。老中对此重视和投入不足,这些年来在进步,但是还是差点。这一块如果不能有点什么,给人的印象,就是对搞体育错误印象,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反面。头脑发达(局部)四肢简单(懦弱迟钝),百无一用的宅男宅女。当然两种印象都不对,但是毕竟无风不起浪。问题是文体项目基本都要从小抓起,学前到初小就得开始。后面想补就有点晚了。
所以比较投机一点,或者比较容易在没有明显前面基础的情况下,能补出效果的,就得是走一些到中学才开始的以知识为基础的实践项目,也就是第二类项目。从而达到尽快拓展自己展现自己的目的。而且由于相当于文体对前面基础的要求比较低,聪明的甚至可以一年搞一个不同的项目还取得不错的成绩,说出来也可以以量取胜,比之只有一个很好的文体项目,但一个贯之,乍一听呼人。这一类项目数量其次多,小中搞的也不少。
最少数量的项目就是知识性课程性延伸的项目,但是呢也是小中的强项。但是因此呢,也是建议尽量少碰的项目。缺乏个性,缺乏广泛,除了就是将来就想理科到底的少数个别人,其实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