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 没心没肺厨房 于 2006-07-04 09:58:57
我一直认为诗是不可以解读、不可以评论的。因为,在感觉里,诗是有生命的东西,象海里的水母,那些优美的伞状体,闪耀著微弱的淡绿色或蓝紫色光芒,有的还带有彩虹般的光晕。她们会流动,会变形,会改换颜色,会伸动触角。
诗,也是这样。而且,诗一旦结胎投生,放入大海,诗人自己就再也无法控制她们,从此,她们便可以自由地舒展招摇了。
在这种假设下,也许可以解读红豆豆最近创造的那些生命,那些幽幽浮动于海水中的生命;她们也会寂寞,也会渴望;也 希冀一瞥的惊喜,能如夏日斑驳的阳光,给她们披上流动的色彩。
尽管,也许这样,诗人自己也就认不得她们了。
红豆豆这几首诗立意十分险峻,极象刀锋上赤脚跳舞的精灵,稍不小心便会被刺破流血,让看的人也胆战心惊。所以,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跟随诗人完成她的旅程的。
比如,剁下脑袋当球踢; 比如,砸开猴脑吃脑花; 比如,冰箱里列满了尸体;
。。。
在表面的残忍中,读者会轻易被血腥遮住眼,忽略诗人躲在帷幕后理性的冷笑。
比如,杀生,大量杀,残忍地杀,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忽然想起,沈从文自传里,也极冷静地描述了湘西剿寇大量杀人的情景:
“白日里出到街市尽头处去玩时,常常还可以看见一幅动人的图画:前面几个兵士,中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挑了两个人头,这人头便常常是这小孩子的父亲或叔伯。后面又是几个兵,或押解一两个双手反缚的人,或押解一担衣箱,一匹耕牛。”
这是典型的沈从文。轻描淡写,余音袅袅。不沉重,仿佛别人瓦上的轻霜,一阵风过太阳晒,便没有了。
相反,红豆豆的诗,决不轻松,决不黑白,仿佛是故意滴在水墨宣纸上浓得化不开的一点黑油彩,让人心生郁闷,恨不得它消失,不存在。
这也许是诗人的刻意。
但这种郁闷,往往由特殊的诗元素稀释、缓解。
红豆豆写诗,有她自己的语言色彩和话语模式。比如:
“一缕深粉色的肉;”
“蜗牛。。。留下最后一道粘白迹;”
“银锤。。。猛烈地敲开他的脑壳。”
这些极其具体的意象组合成水母变化的彩色身体,使水母伞状体膨胀,而羊眼、猴头则是迸出、凸起于水母身体、无所不在的千变触手---它们拽着你阅读的视线,缩回来,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此时,每一个诗元素都能够分泌出酵素,迅速将你的感觉分解。
你中毒了!
如果非要用画画作比喻的话,常常想沈从文的文字白描就是丰子恺漫画,白山黑水,古朴坐实。
红豆豆的诗则让人想起凡高画里那浓烈的金黄、扭曲到接近爆发的姿态,令人窒息的图画张力。
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她在另一首诗里写道:
“ 抬头仰望 蓝天白云
布谷鸟 飞过
布谷鸟 飞过。。。 ”
也许布谷鸟飞过的地方,才是红豆豆寄托诗情的地方。
04/07/2006
==========================================================
|
|
刚剁下一个脑袋
刚剁下一个
人头
在场子上练练
脚
一脚飞起
他脖子根儿
血
直往下滴
他的
眼睛
眨巴着
好象在求我脚
轻点儿
“砰!”
让他直扑球门
网上顿时
血迹斑斑
“厉害!厉害!”
他的眼镜
掉在地上
我懒得去帮他找
穷老九
死了国家没损失
踢完就扔垃圾
冻脑袋弹性
不大好
明天练球
再剁个新鲜
人头
咱国家人多
剁千把脑袋
问题不大
得往大处想
就得把人头
当球踢!
====================
晚餐: 敬献绿色和平组织 一碗羊眼
眼白布满血丝
眼球后搭拉着
一缕深粉色的肉
一只长角的蜗牛
在优雅的音乐声中
从壳里缓缓蠕出
在蓝色的景德镇瓷盘上
留下最后一道粘白迹
一双筷子
坚定地把它用WASHABI
全染成粉绿色
一只剃了光头的猴子
被掀去带血的头皮
固定在圆桌中间
为减少疼痛
一柄银锤
猛烈地敲开他的脑壳
一桌子的大勺小勺
同时伸向
豆腐一样柔润的猴脑
猴子最后一声
撕裂肺腑的惨叫
划破餐厅团圆的中秋曲
一盘刚出生的小白鼠
伴着一盘带蒜加辣的酱油
“叽叽”
- 他们被一双双筷子夹住
“叽叽”
- 他们在酱油中拼命仰泳
“叽叽”
- 他们已在带笑的牙缝中
在晚餐结束前
得高论一下老子庄子
还要谈谈
如何全面复兴尊孔
---------------------------------------------------------------
据未经科学完全证实的报导,名噪一时的SARS,可能来自食用果子狸。
冰箱里列满了尸体:素食主义者的诗
冰箱里
列满了尸体:
羊尸,猪尸
鸡尸,鸭尸
雌尸,雄尸
幼尸,老尸
未出生的卵尸
把冰尸体
化冻
再用手按着
剁成肉块
划成肉片
切成肉丝
然后
还要用姜酒
去掉尸腥味
炒肉时
尸腥味
随酒挥发到
鼻孔里
还以为是香
为什么人们
要如此
作孽啊?!
不觉得
恶心吗?!
愿闻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