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猫的快乐生活空间

快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爱满人间。
个人资料
正文

 女儿们与我 为徐州一中“教子有方”一书而作

(2007-01-17 18:38:44) 下一个
我今年实足48岁,前24年在上海生活求学,除了学前教育(以前叫幼稚园)外,上了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六年(医本科文革前六年制),整整18年的学。也就是完全读完了文革前的16年“新中国的教育”(文革中被批判的教育), 24年离开上海,当医师正好也已24年,第一个女儿出生于1970年,第二个女儿(陈康)出生于1976年,两个女儿相继于1982年与1988年考入“一中”学习,所以我当爸爸已经23年,而以家长的“身份”出现在一中也已11年,如果我的小女儿顺利地在94年毕业于一中,我就是在一中当了12年家长。女儿康康告诉我老师要我写“怎样教育女儿”的文章,我想我是一定写不好的!因为我没有较为深入全面的研究学习过教育学,虽然在工作中不断地有教学任务,在各种讲堂上授过课,但这些都是“知识的讲授”,听课的学生都是中专、大学生或成人后教育的学习者,与教育学不相干。但是由于考虑到刘教师平时工作很忙,我也因工作繁重、任务缠身,很少与老师有交谈的机会,所以愿意把自己与康康的一些情况写下来供老师在有时间时看一看,了解一些情况。可能写得很杂,文理上也不讲究,望多原谅。

一、“民主,平等”

如上所述,我们是外地人在徐州工作,所以没有亲戚,因为工作繁忙,朋友也不多,两个女儿很少与其他人接触(不同于本地人),所以爸爸、妈妈、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姨妹、乃至兄弟、姐妹……各种亲戚的角色的一部分。所以光做好传统的严父慈母的角色就远远不够。这一点在我带女儿回上海去探望长辈时,他(她)们之间的互不适应性,及偶有亲戚来徐时女儿们的高兴劲中,逐步使我深化这种认识,随着“父亲”角色向如此多方面的角色的演化,最后就成为较为平等的,无话不谈的(当然她们还保留着她们自己思想、行动的小天地,这一点下面我还要写到),很少有“从属感”的父女关系。我有时很看重西方人的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父为子纲”, 以为利少敝多,特别是她们长大以后,这一点后来在称呼上也得到了印证,她们叫我的名堂可多了“爸爸、老爸、爹地,‘发re’(father)……”,怎样亲切怎样叫,有时候我十分宽慰。当然如西方人那样父(母)子(女)间,互相叫名字,目前在中国还是行不通的,必竟我们还是“礼仪之邦”。文革中互称“同志”,后来也被编入了“相声”成为笑谈。由于父女之间没有(或者少有)“代沟”所以一切较为融洽,她们有事有困难,有问题都会对我讲,不会有太大的事瞒着你(或思想问题),当然如果她们要瞒我的事,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我从不追问她们。这就是所谓的让她们有点小秘密。尽可能地不看她们的日记,少干预零用钱的使用,当她们在某些事或买某些东西时,我认为不很好时,少说或只说明自己的意见,供她们参考,孩子大了,自己觉得你的话对了,自己就会改正,如康康小时候很喜欢买零食吃,买冷饮吃,后来大了些知道了道理就再也不买了!甚至连现在最热门时髦的饮料也不喝(别人买的也不喝—因为她知道是“生水”做的。)在她们有能力自己处置的事, 如作息时间的安排,选择性的娱乐与收看电视,吃什么样的饭菜,参加哪些“大人们”的活动,通信、穿衣、理发等等都尽量让她们“自主”,多鼓励她们自己去完成,有些事可由家长“代劳”的也少干预,多鼓励,一般来说初中以后就着重把她们当“大人”对待。让她们独立自主地去多处理一些“自己的事情”。我的平辈与康康的平辈(及了解内情的同学)都说“三哥家最民主(我在弟兄中行三)”。小康的小朋友也回家向他(她)们的父母说过:“康康在家里地位可高啦”(十二、十三岁时),由此可见一斑。较多地较早地平等的对待孩子!虽然有我们家庭(小家庭)的特殊性必要,现在看来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二、家长的品行对孩子有最直接,有最大最深的影响。

古人云:“已所不悦,勿施于人”。对自己的孩子更是这样,几乎人间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小孩学坏。但对于自己的一些“陋习”往往不能“忍痛割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此类例子举不胜举,比比皆是。自从孩子开始成长,妻子和我都十分注意这一点。清白做人,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学习、起居作息、正确的待人接物,适度的文娱体育,大方的衣装服饰,优雅的言谈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业余时间我们从不做打牌,玩游戏机等无谓的“浪费”大量时间的活动。从不睡懒觉,我几乎每天早于孩子起床,尽管有时也觉得有些累,在一年后如康康能考上大学离家而走我可能也要推迟起床的时间——但必竟现在还不能。好在当学生时与当医生时都需早起床,医生在所有节假日也都要例行“查病房”。我自己这样做了,孩子也就不觉得这样做有多大的受委屈。让她们明白做学生,做知识分子本来就是该这样的。即使由于社会及环境的原因做了些不太好的事,也应该向孩子(特别是懂事以后的孩子),说清楚什么是对的做法。现在妻子与我都年近半百,但仍每天坚持业务学习,所以我的孩子从不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她们没有品行方面的不规行为。对“游戏机”等风行的玩意儿也不着迷,从不去“游戏机房”。当然,下棋(象、国际象棋)我都教她们学会了基本走法,规则输赢,也帮她们置备了棋类扑克,在她们有精力时玩耍一回。去年康康听说爸爸还胜了一个来访的法国朋友“国际象棋”(那个法国人本来以为中国不流行此棋),还很热心的学了一段时期。总之只要有条件琴棋诗画都希望她们学,只是现在知识学习的任务太重,这些方面只能“割爱”了,她们都明白这一点。

三、做家长有时要“委曲求全”,要让孩子理解家长

时间是个“常数”, 学习、工作、休息、关心孩子的时间如何在这个“常数”的此例上分配到“恰到好处”,实在是一道探讨不清的难题,我们总的倾向是要确保孩子,倾向于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深造”及“进步”。做家长的在这一点上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78年后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我们都处于“硼”一下就能摘到果子的位置上,因为有两个孩子要教养,这个念头也就打消了!小康康两岁时就进医院“托儿所”, 当时的条件十分差(在防震棚,看孩子的是几个老奶奶,上的是“正常班”)。我们有时开刀(当时不是主任没有安排手术的权利及不能主动的掌握手术进度及时间)误点,值班加班,小孩被放在“托儿所”门口,阿姨下班了,是真事, 虽然以后在电视上也见过。小孩病(如一次小康康得腮腺炎)托儿所不收。我还要看专科门诊(无人替代)她就一直站在门诊诊室我的椅子上,累了就伏在我背上(只有二岁多),出差外地购物有时也要带上她。有次厂里不让小孩进厂,就在厂门口单独站了近一个小时(三岁半时)。有时碰到夫妇二人上夜班,二个孩子在家(有时是节假日)小孩的心情可想而知,大女儿小时候有这一篇作文写的就是这类事,很正义。但是她们从小有过这些经历对父母的工作十分理解,从来不瞎闹。但是对于她们后来择业有很大影响(不愿投考医学院)。据我所知从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所在的医院(市立一院),至今为止只有二个孩子是以高分报考入医学院的,一个进了“上一医”一个进了“二军大”。其它上医学院的全是因分数等原因,而上的最多的是所谓“内招班”,近水楼台,子承父业而已。这不能不说,是子女对医生工作的深切理解。同样据我所知教师的孩子报考师范学院的也不多。我有一个同学,先分配到云南后费尽周折到了浙江省嘉定市,他们的子女公开报怨“人家都在上海,你们要去支边,给我们子女也带来许多困难”。但我的女儿们对我们比较理解,还没有这类语言,当然看到在上海的同学甚至在国外的同学的生活环境及工作条件(特别是大女儿现在在上海工作)一点感觉也没有是不可能的。

四、尊敬教师是学生学习好的最基本保证。

老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知识的传授者,不能想象,不尊敬老师的人能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我在实际生活中十分注意“尊师”,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老师十分尊敬,另外对她们从小学到大学的的教师都很尊敬。对老师当面的尊敬及在背后决不议论老师的缺点,如有些场合有人议论学校或老师的缺点时,及时加以维护,因为任何老师及任何学校的举措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对老师的弱点决不能夸大,要诱导子女看到学校及老师的光辉的一面。特别是学生到了高年级以后在一个方面或一个问题上,知识的范围可能已经超出了任课教师的讲课范围,这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任何自满甚至盲目自大的情绪。这在青年学生中是很容易发生的,或许在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有过。要激发学生对每个老师特有的长处多加学习,信老师。对于教师的一些小漏洞不能“斤斤计较”(如阅卷中的漏分等),这些教育现在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小女儿康康已有几次对考试卷中的漏分已经平静地对待(有时影响成绩的名次)。大女儿在大学毕业面临分配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会主动找到一中以前教过的老师商量,去求教,说老师在她心中是十分可信赖的人,可能也被她认为是十分有办法的人。

五、良好的体质是学习好工作好的“基础工程”,我从营养及帮助,鼓励女儿体育锻炼来保证她们的体质与体力。

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是每个家长的责任与最乐于做的工作,许多老师及家长都以给子女吃鸡蛋喝牛奶作为“量”的标准。我的女儿们对这两样东西几乎是完全不能接受的。所以要变些花样来调整她们的食谱,因为工作忙,所以家里的饮食简单,但由于对营养学及烹调还略知一二, 所以保证女儿们的营养没有问题,期间还尽量改变她们的偏食倾向,及鼓励她们多吃原始食物,我可以告诉大家“营养液”之类的东西是基本无用的,多次加工食品也是不可多食的,天然新鲜,能提供热卡的食品对青少年是最好的食品。体育锻练不仅是有利于身体的成长发育也是调节脑力劳动后疲倦的最好方法。我经常鼓励女儿们“参与”。在一切可能的场合,不要当“体育的观众”,而要投入才能“事半功倍”。运动的名次,成绩是第二位的,而“投入”“参与”才是最主要的。女儿们的前后滚翻,都是我自己参与“示范”教会她们的,也带她们跑过步,帮助她们研究过跳远、投掷等的技术要领,关心她们的达标情况。所以两个孩子在体质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长得还算壮实。也基本没有疾病。

六、我怎样安排孩子的饮食

一日三餐是学生完成繁重的学习、锻炼能量的保证,也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十多年来我是这样做的“早饭吃得早”,这里指的“早”是指在离家前1015分钟时给孩子吃完早饭(如果家离校近还可更早些)孩子吃完后可在床上平躺一会同时可想一下一天的计划,回忆一下昨天学习的难点等。

“午饭吃得饱”。因为中午休息时间长吃饭后可以小盹片刻有利于消化(胃肠道可以得到较多的血液供应)。另外下午还有6小时学习与活动需要供能。

“晚饭吃得少”。这里指不必吃得过饱,因为一般而言晚饭后很快就要投入晚自习,以一般孩子来说晚自习的开始,前二个小时是效果比较好的,可保证脑部充分供血,所以不能吃得太饱。2——3小时后如有必要可再补充一些奶类、果汁、水果、甜点、稀饭等(可根据孩子不同的喜爱)。这时也可权当小憩。吃点什么,对一般家庭来说,目前市场的主副食品,都很丰富,新鲜的蔬菜,鱼肉禽蛋;米面主食都是最好的营养品,不必买很贵的时鲜货及山珍海味等专供孩子食用。因为从我所了解的营养学来看没有什么食物是特效的或特别高能的,要紧的是不要孩子偏食,适当的注意蛋白质(特别是动物蛋白)与维生素的补充。作为泌尿科医师我还鼓励孩子多喝水。

市场上层出不穷的“营养品”、“营养液”,虽然不能说一点用也没有。与其宣传,实在大相径庭。至于那个家喻户晓的电视广告,吃了能当总经理的XXXX丸。我看实在是大多数小孩子不能长吃的(除非它是假药)。好得据我所知也没有家长给学生吃。

学生在参加考试时,饭菜宜清淡,但要绝对注意卫生。最好全是家庭内加工煮熟的,因为想让孩子吃得好些多些而造成学生在考试中消化不良或腹泻而影响考试成绩的实例,实在是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我读的中学是全国闻名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校训中有“布衣暖,菜根香。”崇尚学生节俭。而且确实培养出了许许多多的精英。但现在必竟时代不同了!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吃饱吃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1993526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