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爷的葬礼很隆重,来了很多远近亲戚和亲戚的亲戚。外曾祖母注意到有个很帅气并彬彬有礼的男生(用她老人家的话讲就是鞠躬鞠的特别好,说话有条不紊),一打听原来是14曾姨奶的外甥,还没有娶亲,于是外曾祖母就托人介绍。当时的相亲很有意思,以吃饭为主,男女双方对面坐, 只能看到长相, 话也是隔着长辈转述。 等第二次见面,是看电影,也是由弟弟妹妹们在旁。 大约半年后,定了亲。 我奶奶比我爷爷大了2岁, 为了怕爷爷不开心,送去的八字是改过的(但我爷爷后来告诉我奶奶,他一直知道, 哈哈,因为他是她同一大学师弟)。婚礼是土洋结合的。当时流行宋美龄的那种蒙古式婚纱,可是我奶奶却选择了别的样式,现在看来,她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宋美龄的那种,突出了中国人的脸型缺点。当时送贺礼流行送被面之类,因为太多,一直堆着,后来抗战的时候派上大用场,接济了不少人。婚后,我爷爷就离开了花旗银行, 在上海和奶奶经营自己的小银行。几年后,时局大乱,外曾祖母一家移居上海。
二姨婆和四姨婆也中学毕业,到美国开始留学生涯。她们的故事也可以写很长的书(以后慢慢讲吧)。
我爷爷算是倒插门女婿。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是一个大家族的非长子,父母均已过世, 而你又未成年,那么你前途将是很艰辛的。爷爷就属于这种情况。 我的曾祖母是填房, 嫁给曾祖父的时候,曾祖父已经有了一个成年的儿子。而且,曾祖父还有3个妾室。曾祖母的家境不错,之所以成为填房, 是因为她是妾室所出, 但是被他父亲喜欢,所以一蹉跎过了20岁仍然未嫁,这时候有人做媒,就嫁入陈家。 可是我曾祖父是个命硬的人,嫁后3年,她因为产后虚弱,就过世了。我爷爷就跟了其中的一个妾室, 我叫小曾外婆的长大。 小曾外婆人很好,所以是我爷爷的幸运之处吧。到了爷爷13岁的时候。曾祖父过世了。于是分家。爷爷的大哥就霸占了所有的田地和房产。 只给了其余人一些现钞就了结了。这也是后来我爷爷一直没有再回海宁老家的缘故。他实际上是被扫地出门的。
小曾外婆是个很有魄力的女人。她是书寓出身,虽然书没有读过多少,但是为人处事很有一套。先稍了个信给爷爷的外公家, 当时那边也是因为分家乱了, 所以顺利地带着我爷爷到了上海开始生活。她在上海先用手边的钱在法租界的郊区靠愚园的地方买了些地, 然后造了公寓,自己住一栋, 其余的用来收房租。 把我爷爷送到洋人学校受教育。然后慢慢靠以前的姐妹连成的关系网希望爷爷能够友好的出途。爷爷之所以会参加唐七爷的葬礼,是因为小曾外婆的一个姐妹淘后来成了唐三爷的掌权的姨太太,在正室过世后, 扶了正的关系。 这些姐妹淘在后来历次灾难中帮了陈家不少忙,可能都改归功于这位小曾祖母。
我见过她的照片,美人算不上,可是有种独特的魅力在她的眼神,叫人无法拒绝。虽然从照片上推断,当时他已经要60了。
随着后来的战前经济的繁荣和后面的战事频繁, 都显示了两位祖母的远见。 至少爷爷和奶奶这房在解放前没有衰败下去。但是女人的求稳心理也导致了后来很多家族内部矛盾。这就是后来姑奶奶们的出嫁策略带来的。爷爷还有3位妹妹。这就是大姑奶奶和小姑奶奶。她们上学的时候, 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当时的进步分子,后来开始抗战了,她们也开始忙于救国。其中两位去了革命红区。那就是大姑奶奶和二姑奶奶。三姑奶奶因为被小曾祖母管住了,;另一方面她的未来老公是国民党要员的孩子, 当时就去了重庆。2年之后,有人到上海把2个孩子和一封信交给小曾祖母和爷爷。原来,大姑奶奶嫁了一位首长然后有了这对双胞胎,但是不方便自己带,希望爷爷他们能够照顾。反正家里当时还可以,就照顾了一直到解放。又没过多久, 二姑奶奶的孩子也被送来了。于是家里就热闹的不行。
因为日本人攻占了上海,所以银行开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