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猫的快乐生活空间

快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因为爱满人间。
个人资料
正文

陈园始末——我所知道的安澜园

(2005-10-21 05:53:43) 下一个
海宁盐官陈家之六 “陈园”,我家除了出过“阁老”的另一个可以自诩的“资本”。当然这只是一个近100年前的故园,而也只有在乾隆六次南下,四次驻跸时才有点辉煌。在海宁乃至盐官,现在只有土著的70岁以上的老人曾经一个陈园,其它人即便知道也只是听到说过或者查看记载所知。因为它现在实在无处寻觅了。 陈园只是当地人为它取的一个小名。在我九世祖陈元龙82岁归隐前后重新经营这个海宁陈家经营过的江南园林。当时他接手进来的时候虽然不能说荒芜也只是古木名树为主,简朴而不豪华。此园地处当时海宁州城的西北角。在城墙之内西北两面以城墙为界。退休“回乡”已82岁高龄,三年后85岁时就仙逝,大概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想大兴土木非但银子“有限,心性已近平淡。当然这一点除了我这个第十代重孙的猜度外,还见过老祖宗自书的一副对子曰:“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可为佐证。当时陈园的正名是隅园。诸位许或要问按你小子所说那老祖宗何必要买下此园。在瓦石堰下的爱春堂老宅住不是蛮好。我想有个园子两头住着,必竟是养老之法。另外封建君主时代,大佬们致仕后,皇上最怕(忌)他们在幕后操纵。文官没兵权,但有的是门生故吏,特别是主考多次科举的准纯文人为官一辈子,光经他手科举出仕的何止几千。许多致仕官员修个园子固然图享乐,更重要的是向皇帝伯伯说:老朽已革命意志衰退了!倷放心好哉!而且这种做法比起披发入山,泛舟五湖来更近人性也容易做到。 到是八世祖进士编修邦直公想得开。在文简公退休时他才四十岁也跟了回来,当然是奉了旨的,高就高在一回家后再也不出去当官了。否则以他有正一品的老子的高干子弟出身又是金榜提过名,翰林院当过差,编修的身份。堂兄弟陈邦彦,陈世倌都是一二品大员,不是宰相就是尚书。不正合了朝中有人好做官。他在园中一住三四十年,非但把园子扩大到100亩出头,而且增添楼檀亭阁三十余处,把园子拾掇成一代名园。乾隆帝六次南巡除第一、二次外,余四次均驻跸此园并赐名“安澜”。另外乾隆帝为此园题咏御诗36道。虽然在他的逾四万首诗中只占千分之一,但必竟只是为地处海疆辟州的私园所作,足见他的钟爱。当然由于他的频频眷顾,园林在这三四十年间越修越好。最后竟被帝“克隆”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内。使安澜园的知名度大大升高,在18、19世纪成为一代名园。据查被“克隆”去的江南园林只有4所,陈园位列其中。这个百分比就高了!25个persent呢! 乾隆帝在安澜园中的另一宗公案是“到底有没有在园中接见过陈邦直,史学界有二种说法,一派认为没有见过——主要依据是正史上没有,帝王的起居注上也没有记载。另外一派依据陈氏宗谱及记载:非但见了而且详细询问了各种情况。以往较为人性化的意见是后者。既然住在人家家里,见见也是常情。岂知皇上贵为天子,是不讲什么人之常情的。 小子到是认为陈氏既然敢记,而且出自邦直公之口。必是有其事的。试想,一个连官司都不愿去做的人,何必去捏造这些“荣耀“之事来自抬身价。而且如真属捏造(更何况高宗六次南巡时还带了十五子顒琰(后来的嘉庆),十一子永瑆,十七子永璘同到海宁。一但被查处,总是灭门之祸。 乾隆帝殡天之后,嘉庆 、道光两朝,元龙邦直之后到也能安守祖园,当然天子不来南巡了,经营园林的“外力”不足。但据陈其元“庸闻斋笔记”所记他十七岁时应童子试(道光八年1828年),到海宁观潮并游吾家安澜园“时——可见他不是住在盐官司只是陈元超级大国的远族,按字辈当属六世孙辈。此园尚有规模,而县城新辑12楼,到他为官一辈子同治12年间(1873年)再游此园时已破败不堪。 当然在咸丰年的大动乱中,南京固然是“天王“足下反复争夺在所难免,而杭州是这次历经14年的“大革命”中争夺剧烈的大城市之一,另外一个战争命运类同,目今省会级的大都市当数武汉。海宁当时为直隶州。离杭州不足二百里。兵灭之难在所难免。一代名园当难逃此劫。陈其元所处的时代正值此时而此公虽科举不济。但作为下级官吏,出类拔萃。先于左文襄公而卒。墓志铭文出于左襄手笔。又有笔记传世上世纪80年代中华书局还有翻印本出版。为安澜园的由盛而衰作了有力的注脚。 当然作为封建社会的改造换代(哪怕是没有换代,近的如天王洪秀全的天国,闯王李自成的大顺王朝;远的如楚王项羽)破坏性之大不言而喻。如同伟大领袖所说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当然立的东西也未必是新的。咸丰年间姑苏城内的拙政园,因为李秀成据作忠王府不但破坏极少反而有所扩大,边上的园林都拢入其内逾百能工巧匠,日夜维修扩建达两年之久,一直到苏州“失陷——一说光复”。尽管这期间李忠王在外东征西讨,但一但回府,还是需要过老财们的糜烂生活。南京自不必说,先是杨东王与韦北王的火拼,后是1864年的最后博杀中,连天王都服毒。一说还自焚王府,所以南京城内真的天国遗迹是没有了的。倒是一些小城方如金毕还有“王府”存在,如果海宁的天国占领军的“头”——最后一定也是封了王的,因为1860年前后东王北王之间火拼,石达开翼王出走之后,天王为了“摆摆平”大封其王,小首领只要有点实权都王之。如同近年来的职称泛滥一样“教授”满地跑。所以在正教授前还必加之以硕导、博导、工程院士、科学院士,享受国条院津贴……等,实在没有此类荣誉的还可加以资深、新秀……。扯远了,还是说安澜园,可能没有被那个太平军的头头占用过,也可能占领过而未能被彷效忠王之修辑拙政园。总之同光年间已近荒废。但地主肯定还是陈元龙的后裔。 先文叔祖,在安澜园图题记文中说传六世……正好是到他父亲这一辈,这位大老爷还是做过官的,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会审官(华方),当时瓦石堰下陈宅及陈园地权还是陈家私产。嫡姑母陈宜乐(1922年生)说 ,在抗战前夕文叔祖的外甥女去海宁,由她带领去陈园观摩,看到满目残景。还嗔其带错了地方。因为这位小姐,对陈园的印象是来自挂在他舅舅家里的陈园图得来的,陈园图绘的当然是盛时全景。 1937年又是一次大动荡——淞沪抗战(八•一三事变)后,瓦石堰下陈家的居住都作星散,先祖母也携幼子幼女逃难东进?北上?到上海租界安居。之后又是“解放”又是“土改”,陈园早已不姓陈了。 如果读者诸君对此园有兴趣,当时虽还未普及照相,幸北京故宫及杭州的浙江省博物馆均存有安澜园图。可供查阅。 上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之前,先文叔祖府上亦有一幅全画,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古园林建筑研究者。曾经登门求阅。现在不知存于何处。小子生也迟晚,见少识稀,只见过此画的影印版,不甚清楚,到是十余年在海宁老家内见有的约6平方米见大小的陈园全景模型,想必是依图而作。可是海宁政府还是对此颇有心仪。不知易地重建(原地重建可能性不大),有价值否。看到这里;细心的读者一定会问那末陈元龙之前隅园是谁的?说来也近,所被接手的也是陈元龙的曾伯祖。明太常公与郊。 当然此园最早可溯源到南宋安化郡王王沆故园。南宋自高宗(泥马渡来江南的康王)重建宋室宗庙之后,虽与金“议和”用重金易北马的实际上的纳贡。但仍封了许多异姓王——主要是带兵的武将。以求半壁江山的稳定。有了各平的环境,南宋稳坐了150年以上,在此时间段内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对外开放发展外贸——当然赚来的钱除了统治集团的享用,还要交给金国贵族——当面结盟称弟兄,背后骂“犬羊",最后金宋都被更加剽悍的成吉思汗的子孙灭了。如再往前考证,或许还能把隅园的历史向前推。如能考出与三国时代东吴的某家族有关——譬如陆绩陆逊家族,前者以怀桔孝母出名,后者在当大都督前曾在盐官一带为官。那将把中国的园林历史向前推了一大步,写成论文当属真正的博士级论文。因为至今考得最早的私家园林为东晋时的辟疆园。 先叔祖陈赓虞(文士)陈久皋(律师)陈石君(医生)先后分别在他们的遗作“安澜园图题记”“海宁陈家”(由名人陈立夫题写书名),“杏林42年”(由浙江省政协校订印刷)内不约而同提到重建陈园。并有“子孙中能有重修此园……等语句。小子窃以为,时代不同了,硕大名园即使修复在大陆地区而言可能只有在政府倡导下才能办到。子孙也不必为“不能为”而不安。苏州园林盛时有200多处,而现存20余处不无由政府修复管理而实为公园,列世界文化遗产。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入录。扬州原有园林一百余处至上世纪四十年代来尚有50余处,到上世纪末修复的只有十余处。与海宁同为县级市的如皋,小地方也有名园——“水绘园”。盛名时期略早于安澜园因冒辟疆与董小苑在此“避乱”而出名至今,据说此园也在县城西北角(城内)现犹存。近年来吴地虽有私人搞些园子,但成规模者还未有所闻。 真是,日月规转星斗移, 名园归属亦同理。 峥荣百年留青史, 复兴还待甘露淋。★ ★西游记中,万物损败,或被破坏后,只要大圣孙一个筋斗翻去借来南海观音的手中净瓶,甘露一淋即万物复苏。 2005年10月4日 于沪上水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