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的文章 海宁陈家 陈世倌
(2005-01-18 03:38:55)
下一个
陈世倌——海宁陈家最后一位宰相
研究海宁陈家的学者,无不研读过陈其元(1821—?)的《庸闲斋笔记》。笔记内说因
陈家祖坟得地势之利(子孙中有)位极人臣,有一石八斗芝麻官之数……。此在封建社
会中本是术士常用语,河南(项城)袁世凯家族也有此种传说。原本子孙无尽,反正
总能凑够一石八斗之数,殊不知辛亥革命之后,封建皇朝不复存在。宰相也没有了。
而陈世倌也就成了海宁陈家最后一个宰相。也是做宰相时间最长的一位。
陈世倌,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入翰林(考中过庶吉士),也从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做起,(也做过左中丞,侍读学士)与其堂叔陈元龙不同之处是在康熙帝手下为臣近
20年,多次做过乡试主考官:如康熙五十年做过山东分乡试副考官,顺天武乡试副考
官。康熙五十三年为广东乡试正考官,五十八年为顺天乡试副考官,五十九年为提督
顺天学政。康熙归天时,陈世倌正在侍读学士(从四品)职位上丁忧,而雍正二年丁
忧毕重回朝堂时,被雍正帝擢为内阁学士(从二品),并外派巡抚山东,(新皇上台
升得很快),朝臣外调又有实权,只要良心未泯,都想有所作为,抚台总管一省,雍
正帝也上疏多从。谁知雍正四年十月,即遭母丧,援例丁忧。这二年多间最不得体的
上疏是“……回教不敬天地不杞神祗,另立宗主(真主也),自为岁年(回历也)党众
盛,(整个伊斯兰社会)济恶害民。请押檄令出教,毁礼拜寺……”这道疏文不知是“预
见太过”,还是涉世未深。幸雍正帝圣明驳其疏,虽也说“此种回教原无一可取之处,
但其来已久……如僧,道,回回喇嘛等其来已久,今无故欲一时改革禁除,不但不能,
徒滋纷扰……。”(真圣明之言)也能看出从事文职官23年后,政治大局观仍很差。丁母
忧回藉后,帝仍命他督修江南水利,又迟误工程,被革职,(看来做工程也不行),
又命他赴曲阜督修文届(再给一次机会)。雍正十三年十月署左副都御史(正三
品),十二月实授(考得雍正帝殡天于十三年八月廿三)。这次调署与实授应均出新
帝乾隆之命。政治及工程都非长处只能用作监察官试试。乾隆二年调授仓场侍郎,三
年改调户部左侍即(正二品)。这两职都是户部系统理财官,三年四月又升左都御
史(从一品),又回监察部门任最高长官。五年九月转工部尚书。六年授文渊阁大学
士(正一品)。七年三月充玉牒馆副总裁,六月教习庶吉士(翰林)(这两项是拿手
本行),也曾亲历淮黄水灾(一线),现场“抗灾”。但被乾隆帝谕为“……且所办理,原
不过就高斌,(此人后来入阁),周学健(都是属下的工部官员),所办之规模,又
何必劳此一番往返乎”?好象是赞惜又好象是调讥:诗翁皇上三十多岁就很幽默。乾隆
九年初给假回藉,自请开缺,帝不允,十月假满,返职,(65岁已过)。放假时帝把
礼部尚书史贻直也提为文渊阁大学士。十年加太子太保十三年命紫禁城骑马(就比同
时的汉相张廷玉少了一个伯爵头衔,也没有进军机)。到了十三年十一月内阁因失察
常例。当时五位阁老除兼军机大臣的张廷玉,来保,陈大受外,陈世倌史贻直两人被
革职,理由也说得过去——军机大臣事多。可能有疏忽。而且,陈世倌被皇上加了一条
错:浙江人在山东兖州置私产(在山东做过“省长”)。上谕说他“……冀分孔氏余润,岂
大臣所为?”(可见当官不能图财)与现在 ××人到处炒地产一样。“今革职著谕山东巡
抚不准伊在兖州居住”可见皇上恼火)。不到两年十五年八月乾隆40整寿,世倌来京祝
寿,皇上赏还原衔,令回原藉。十六年三月命仍来京入阁办事(仍做他的宰相),兼
管礼部(即礼部尚书的分管领导,如现在的副总理分管××口)乾隆十七年及十九年两
度担任会试正考官。
乾隆二十二年以“老病乞解任”,乾隆帝再次下了极幽默的上谕,大意是:大学士陈世
倌虽然80岁了,精力还算可以。而且做宰相一职许多年了(16年内给假近一年,被罚
回家近二年)现在要求退休,情词恳切。本来老倦思乡也是常情,更何况在文官大臣
中年岁最高为班联表率。本来我再留他也是可以的。但他说要回家葬母,这是人之常
情。我就不好再留了;好得现在的汉藉大学士还有二位,不必开他缺另补了,先回
去,如一二年后再想回来也是可以来北京做事的。“以昭优念老臣之意”。如此的退法
与他两位前辈陈家宰相(按谱一为祖辈(之遴),于服较疏,一为父辈(于服较近,
元龙与世倌父(诜)乃同祖兄弟)。退休时乾隆还给全俸,退休后按原薪待遇,加了
太子太傅衔,还给了五干两银子,二十三年二月正式“陛辞”还赐一御制诗,曰:“夙夜
勤劳言行醇,多年黄阁赞丝纶。陈情无那逾孔伟,食禄应教例郑均。自是江湖忧未
释,原非桑梓隐而沦。老成归告能无惜,皇祖朝臣有几人?”都说乾隆的诗不好,依我
之见,如此大的存世量几乎可算“出口成诗了”!他是皇帝敢于表露,当时也无人敢说
不好,即使是纪晓岚。(历史上被他重用为左都御史)(当然是在陈世倌之后)。——
不比普通文士羞于“出丑”,发表“作品”慎重。如乾隆只出精品也一定不差。
批准退休的上谕还告诫他不要学张廷玉。因为张廷玉退休回家后被劾,被夺伯爵头
衔。巧的是陈世馆真的“听话”,非但不做坏事,家也没回成,未动身当年四月份就死
了,皇上又破费了一千两银子,(烧纸钱)。并谥号文勤。
诸位看官:到此应知小子开篇称述三位前辈虽有政绩不算斐然,言之不谬。但也应看
到,在皇权一统,君主又英明时,能从一介寒士熬成正一品的当朝大学士也决非偶
然。清代考察官员的标准以守(操守),才(能),政,年(令)为四格,分三等,
一等为称职,二等为勤职,三等为供职,否则就要开缺或者受处分了!虽不能完全做
到公平,但要几十年不露败绩,还要步步高升也决非侥幸。其中操守又为最先。所以
三人都无贪之考。而且盐官(海宁80年代前县治)民谣流传 “陈府大学士,有腿没裤
子,南瓜当正煮,三日吃两次”。是讥?是赞?各见仁智。陈家历代也以“清贵”为诩。
四朝三丞相之下句为“六部五尚书。清代陈家历尚书巡抚一级的官凡十一人之多。六部
五尚书当非虚言,可能除了兵部吧!
2004清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