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老子的道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

(2016-07-27 12:29:23) 下一个

虽然黑格尔对中国文化很不以为然(这与在他那个时代的中国在科技人文方面的落后不无关联),他的哲学思路却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哲老子非常接近。在西方,不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还是古典及现代哲学家所探索的都是包括所谓的终极哲理在内的各种存在着的哲理,哪怕是象海德格尔那样号称是找到了存在本身的特性的讨论也只是把着眼点放在他自认为是终极特性的目标上。在古中国,即便是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基础的《易经》所讨论的也是天地万物存在及运作的特性而已。
唯独老子和黑格尔与众不同。老子关于道及黑格尔关于辩证逻辑的哲学都非常明确地有一个自在自主不但掌控着宇宙万物的运作而且决定着一切存在的产生与消亡的主体,而他们哲学的根本着眼点不是宇宙万物及其规律而是那个主体的特性及其表现形式。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巧合。
对于黑格尔来说,他显然是受到基督教文化里的Providence概念的影响。迄今为止的中文里还没有一个完全与之对应的概念(这可能也是影响通过中译文研讨黑格尔哲学的读者对于黑格尔的理解的一个因素),刚上网查了一下,谷歌给出的翻译是“普罗维登斯”,显然只是音译而已;而剑桥字典给出的翻译是“天意,天道,天命”,这就与老子在《道德经》中所用的“天之道”一词相接近了。但是,作为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哲学之根本的绝对理念又不完全是基督教文化所说的Providence的意思,因为基督教文化所说的Providence主要指上帝的作为,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本身就是他所认为的一切存在背后的主体,因而也就是他的哲学的研究的核心对象。
而老子的《道德经》所探讨的根本对象也是道的特性以及道在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各种表现。
他们俩的主要区别有两点:
1) 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具有明确的自我实现的目的。而老子并没有象黑格尔对待绝对理念那样明确地赋予道以自我实现的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从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中又可隐约感受到道的目的性。

更确切地应该说,由于老子没有象黑格尔那样强调发展,因而虽然老子的道具有自主性(道法自然),但是道的目的性却不是老子所关心的议题。

2) 鉴于上述的1),黑格尔不很在意对于人的观点行为的说教。这并不等于说他完全不在意人的观点行为,可以说没有一位哲学家会完全不在意人的观点行为。尽管在他看来人的一切观点行为都是绝对理念自我实现过程中的表现(或很多人所误会的所谓存在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解译应该是存在的背后都有其原因),但是仅从他对於他人的文章的评论可以看出他非常在意人们的观点行为,黑格尔的传记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与他的哲学并不矛盾,根据他的理论,说教和评论本身也是绝对理念运作的一部分,只是他不象古希腊的哲人及老子那样比较侧重说教。

相对而言,老子比较重视人的自我目的,因而强调人的自我目的不应与道相违背,这使得老子的理论如同古希腊的哲学那样具有较大的说教成分。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所研究的绝对理念是介于基督教文化的Providence概念与老子的道之间的一个概念。而不论是老子的道还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根本动因不是宇宙万物,而是宇宙万物背后的自在自主的主体,这是他们俩的哲学不同于古今中外其他哲学家的哲学之处。这一基本的共同之处又决定了他们的如下三个共同点:
1) 老子的道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都是世界一切运动变化规律的根本,或者说,世界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它们的表现而已;
2) 老子的道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都具有物质性表现,也就是说世间一切物质的产生于消失都是由它们决定的。
3) 老子对道的各种表现进行了相当细致的描述,而黑格尔也是对作为绝对理念的外在表现的辩证逻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相当全面的讨论。
这里的第三点决定了黑格尔哲学与后来的存在主义对待存在所做的工作的一个本质性的不同:黑格尔对存在的分析是富有成果的,相当全面的,因而是有生命力的;而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所追求的是所谓的存在的终极特性,结果除了得出一些关于存在的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文字游戏式的虚无的结论之外,没有任何生命力,因为他们没有象黑格尔或老子那样给出关于存在的具体特性的丰富的知识。
华人中很多人对辩证法这个词不陌生,但是对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真实背景意义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有人还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进行比较,说什么形式逻辑过时了,现在是要辩证逻辑了,这显然是没有理解辩证逻辑的背后的思路背景,因而把两个不同层次上的逻辑进行了比较。当然,这个错在很大程度上不在读者而在黑格尔,因为他本人在他的《逻辑学》中就没有注意对两者进行区别。。。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本文在其它两个网站贴出后,与网友有如下的对话:

芦荟111:
“他本人在他的《逻辑学》中就没有注意对两者进行区别。”这句话说得对,现在辩证法往往变成诡辩法,形式逻辑是公认的逻辑,辩证逻辑是否是逻辑,值得商榷。这是一种有价值的哲学理论,还不能说是一种逻辑,逻辑有严格 的要求。

慕容青草:
那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如果你站在人的角度,那么你判断问题就要依循形式逻辑。。不过你闭上眼想象你是绝对理念,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是你按照你的逻辑来安排的,那个就是辩证逻辑。。。今天华文读者对于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误解(不论是过于夸大其好处,还是过于贬低其价值的)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是:今天华文读者所学习了解的辩证逻辑是忽略了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绝对理念概念。。。一旦忽略了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基本对象,那么对辩证逻辑产生误解也就不奇怪了。。。

-------

老几:

好文!
黑格尔和老子是非常神似而又截然不同的一对。
目的性是其外在分歧所在,根子在于始之有无。

慕容青草:
老几好!

我也曾经被存在主义者们误导,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无,最近在准备“弱者道之用”的底稿才醒悟过来,存在主义之所以没有生命力就在于他们把注意力放在了有无之上。。。两个存在主义者得诺奖其实都不是因为他们对于存在的虚无缥缈的论述,而是他们的哲学所涵盖面的丰富。。。

海德格尔一门心思追求有无,结果当你回过头来想在他的哲学中找些什么有意义的东西来才发现除了虚无缥缈的文字游戏外一无所有。。。

黑格尔与老子的生命力不在有无。。。有无只是他们的工具。。。他们的目标是具有自在自主的主体。。。。。。这一点黑格尔说的很清楚:只有绝对理念才是唯一的存在(the absolute Idea alone is being, imperishable life, self-knowing truth, and is all truth.)。。。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秋婉' 的评论 : 朋友好。

不太明白你的感悟。。。你所说的“宇宙中的生灵很多,但是没有哪个生灵是最大的。所有的所有。。。而且层次越高”在逻辑上是否有些不自洽?

谢谢
秋婉 回复 悄悄话 天,道,宇宙规律,是宇宙中至高无上的。宇宙中的一切都是依照宇宙规律来运行。违者即被调整,或者人类谓其惩罚。其实对道而言,调整 即 调整,是中性词。顺应宇宙规律,是否宇宙中的一切升扬的途径。也即顺道者昌。宇宙中的生灵很多,但是没有哪个生灵是最大的。所有的所有,都在宇宙规律的约束中,而且层次越高,越严格。直至最高处,与它相合。个人感悟,多指教。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飞来寺' 的评论 : 回复 '飞来寺' 的评论 : 朋友好。。。

哲学提供的知识可以跨越不同的层次。。。它可以有非常具体的内容,如《道德经》中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也可以只提供原则性的指导。。。诸如“只要说的对就行”就是原则性的结论。

这是哲学与科学的基本不同,也是过去一个多世纪里哲学被不懂哲学的人所诟病的一个主要问题。。。。。遗憾的是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的主流专业哲学界却无力对这一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做出回应。。。。。我在之前的“文化之基础分类的界定 ”一文中对于这样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追求智慧,后者侧重知识的可靠性。。。对于智慧的欣赏主要在于共鸣(比如,和一个数数超不过10的人讲数论很难得到共鸣),而现代科学哲学已经对科学的可靠性依据给出了很多实证的原则。。。

但是,不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会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而且也都会在社会竞争中体现其生命力。。。 你所说的“看来最终只有时间才能判断”就是一个很好的回答。。。

回到你的问题: 对于哲学问题的对还是错不存在一般性的标准,因为哲学不受实证主义的限制,但是对于有一定的逻辑思辨能力的人来说是能够在一定条件下辨别对的或好的哲学理论。。。。。。。最关键的是,人们会在实践中得益于好的哲学。。。。换句话说:

你如果没有能力欣赏或辨别好的对的哲学,那么受损失或倒霉的是你自己。。。。如果别人比你的逻辑鉴赏力高,就可以从你无法获益的理论中获益。。。。

这本身又凸显了一个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就担心但是在今天非常严重而现实的问题: 智力倒挂------笨人领导有智慧的人,结果原本有智慧的人也都变笨了。。。。
飞来寺 回复 悄悄话 LZ推介哲学,应该赞!
哲学的探讨比较深奥、更本质,是一种理解。它不是公式,不是针对具体的药方。
而大众习惯于解决眼前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急功近利又带来按下葫芦浮起瓢。所以哲学普及是个需要,也是个难题。
“只要说的对就行”,这“对”字就是一个难题。要判断对不对,不光是客观,更多是主观水平、眼界,加上利益就更复杂了,如当初“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谁对?是科学,也是哲学问题,统治权威问题,看来最终只有时间才能判断。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live-c' 的评论 : 不明白你的话。显然既不符合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也不符合日常的生活经验,恐怕只是你个人的一种基于个人经历的感慨而已。。。
olive-c 回复 悄悄话 什么样的权威说教别人乐意听?简单的复杂的都没有人听!哲学启发也同样没用。有用的是:它是研究哲学的人的饭碗,或是其高贵的外衣。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飞来寺' 的评论 :

说教其实没什么不好---只要说的对就行。。。

只不过后现代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反权威。。。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现代人聪明了,很多时候简单的说教容易让人听不进去,因此除非是非常权威性的说教,一般的哲学以启发式比较容易被接受。。。
慕容青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戚然' 的评论 : 谢谢
飞来寺 回复 悄悄话 世人总有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区别,谈出自己的认识就涉及“启蒙”和“说教”,似乎都有优越感在其中,也都有点贬义,那该如何理解“启蒙”和“说教”?
心戚然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