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2)
2014 (53)
2016 (53)
2017 (55)
2018 (98)
2019 (88)
2020 (67)
2021 (80)
2022 (133)
2023 (156)
哲学上一个最为常用的名词就是主义(ism词缀),而且几乎是一个从来不需要解释永远都可以使用的概念。它的意思就是它的作用:给哲学理论或思想打标签。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或物除了有专有的名字之外,常会被打上各种不同的标签,而标签的作用就是通过给对象分类而帮助人们了解识别各种不同的对象。比如,到商场去,人们会按照包装上的标签来判断商品的品牌产地等信息。哲学上的主义就是用来作为标签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上不同哲人的哲学的特点。
但是,非常遗憾地,也非常讽刺地,当人们开始把不同哲人的哲学打上主义的标签后,出现了两种非常负面的现象使得主义的使用早已成为哲学发展的最大毒药丸。首先,历史上人们对于主义的使用极为混乱。比如,康德与黑格尔都批判过别人是唯心主义(idealism的一种中文翻译,也可翻译为理想主义),然后别人再批他们是唯心主义。第二,与前面一种现象密切相关的是,很多吃哲学饭的人不去踏踏实实地研读前人的哲学,而热衷于用不同的主义来介绍哲学。比如,讲到德国的哲学家时,他们会煞有介事地说黑格尔是最后一位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尽管黑格尔的哲学语言被他的同胞叔本华骂为最无聊最枯燥的语言。这种不去关心每个哲学家的哲学的真正的价值而是给热衷于给一类哲学家戴上所谓德国浪漫主义者之类的帽子只能带给那些发明这些帽子人以虚幻的光环,诱使社会大众把对哲学的注意力集中到可以用来卖弄的虚名词上,而不是哲学真正的内在价值。
上面举出的两种负面效果背后的本质是一回事:用简单偷懒的方式来代替真正严肃的哲学研究发展,用虚幻的名词给人们戴上背离哲学真正价值的光环。遗憾的是,历史上的真正有水平的哲学大家们也都未能识破隐藏在主义背后的虚幻的本质,甚至还乐此不疲地为这种实际上贬低他们自身价值而抬高一些不愿真正探究哲学深意的懒惰的哲学评论者的价值的社会实践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