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人生中的次坏游戏

(2015-02-16 17:56:38) 下一个
大约一年前我曾写文讨论过人类社会的次坏游戏现象,但是讨论得不够透彻,现在来对这个议题稍微深入地讨论一下。很显然这里涉及到两个概念,一是次坏,二是游戏。

 
首先来谈一下次坏的意思。在谈次坏的意义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下世俗文化中的好与坏的意义。在世俗文化中,人们常常用“利他”和“利己”来作为衡量一个人好坏的标准。帮助他人的行为会被认为是好的行为,相应地一个常帮助他人的人会被认为是好人;而“利己”的行为尤其是在“利己”的时候没有“利人”甚至还“损人”的行为常会被认为是坏(或不好)的行为,相应地一个经常损人利己的人会被认为是坏人。严格地说这种好坏观是一种特殊的悖论。正是因为大家都常希望别人能够对自己好,所以才倾向于把别人的“利他”行为看作好的,又都怕别人把好处全占了没有自己的份了,所以才倾向于把别人的“利己”行为看作不是很好的或不好的甚至坏的。这种矛盾的逻辑促成了这样两个要素:1)不愿做“坏人”;2)但要做“坏事”。

 
虽然上面的分析中所用的是世俗文化中好坏与利他和利己之间的关联,在现实社会人们的心目中好坏与利他和利己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不是所有的利己的都会被认为是坏事,也不是只有利己才会被认为是坏事,而且在人们的心目中好与坏的意义可以超出世俗的功利价值的意义。所以我给上面基于对利他和利己的分析而得出的两个要素中的坏人和坏事加上了引号。但是另一方面,我这里也不能将“坏人”和“坏事”完全用“利己的人”和“利己的事”来替换而成“1)不愿做利己的人;2)但要做利己的事。”

 
之所以不能将“坏人”换成“利己的人”是因为这里的“坏人”本身不是一个纯客观的概念而是有着很强的主观判断的因素。首先每个人都有利己的心和行为,因此我们可以把每个人都说成是利己的人,但是却不能把每个人都说成是坏人。另外,本文所要讨论的“次坏游戏”的意义并不在于人们都不想做真正的坏人而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想做人们心目中的坏人。这个“人们心目中的坏人”包括了“别人心目中的坏人”和“自己心目中的坏人”,而且这两者之间并非如人们常以为的那样可以用诸如“假面具”这样的词汇来简单地加以区别的。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只要违背了信仰标准或世俗道德标准就是不好,因而他们为自己谋利益的底线会设在不能违背社会道德甚至信仰标准这一点上,但是今天的世界上这样的显然是极少数的;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根本不会在意内心中的道德或信仰问题,对他们来说只要没有人发现干什么都不算坏事,这样的人也不会是多数;对于多数人来说,虽然他们主要在乎的会是不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坏人,但是他们仍然会有让他们自己心安的好坏的标准---尽管这样的标准是模糊的而且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当然也会有极少数的人只要别人奈何他不得就根本不在乎什么好坏的。而讨论“次坏游戏”的意义主要在于绝大多数的人都不想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坏人。

 
与“坏人”这个概念相比,在上述的两个基本要素中“坏事”一词更适于被替换成“利己的事”。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可以为自己获取利益而不是如何去做坏事,这一点与前面的第一点的“不做坏人”其实是一致的。但是,在本文的讨论中我仍将采用“坏事”一词而不是“利己的事”一词。这样做并非仅仅是为了语句用词上的对仗,而是有两点原因: 1)如果每个人的在利己的时候都处于不坏的程度或至少处在不损人的程度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讨论“次坏”的问题了。我们之所以需要讨论次坏的问题不但因为现实中的多数情况下人们在争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或多或少在某种意义会对某些他人的利益有负面的影响,更因为很多人会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自己的利益会去伤害他人的利益;2)虽然“坏”与“利己”是两个不等价且都相对的概念,在现实的社会中,两者之间却存在着逻辑上的连贯性因而很难在现实中将二者完全分开。因此即便是对于不是前面1)中所提到的损人利己的情况,我们也不能在讨论中完全用“利己的事”来代替“坏事”。

 
接着我们再来看本文的“游戏”的意思。俗话说人生如戏,本文所说的游戏就是人生之戏的意思,这是因为本文所讨论的“次坏游戏”并非有固定规则固定形式甚至固定场所的游戏,而是所有的人在一生中都会在不同的场合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的一种人生游戏。现实生活中的次坏游戏的表现形式是极为复杂多姿多彩的。它不但影响着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在社会竞争中的利益状况,也极大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特色和社会道德风气以及相应的政治经济状态。

 
在现实世界的形形色色的次坏游戏有一种极为普遍而且对社会政治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的方式值得在此专门提一下。这种方式有两个特点:1)通过各种方式让一些其他的人尤其是自己的对手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坏人,这既可以是引诱对方做过分的事,也可以是通过舆论抹黑造谣栽赃来破坏对方的形象,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最坏的例子来为自己的垫底,别人就不会把自己当成坏人了;2)在保住了自己的形象的同时,在不让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坏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利益。由于这种方式的并不在乎自己成为好人,而只在乎不要成为最坏的,因此是名副其实的“次坏游戏”的典型。虽然这里所提到的“最大限度地为自己谋利益”通常只适用于社会各局部的少数弄潮儿或有影响的权势人物,但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也都会以只要不做最“坏”的人心态跟在一些出头成为最“坏”的人的后面以不同的程度为自己谋利。当然这里的“坏”字又要被打上引号,因为它不一定是通常意义上的坏而且可以是非常相对的。

 
这里我们要注意“不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最坏”与“不成为最坏”这两者之间显然是有区别的,而次坏游戏的关键是“不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最坏”。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很多并非努力不做“坏”事的技术性的手段,其中一种做法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的贼喊捉贼。由于贼喊捉贼这个成语中的“贼”字带有很强的贬义,用于本文所要讨论的议题其实是过于言重了。但一时又找不出象贼喊捉贼这样一个能够简明扼要地描述一个人去指责别人做了其实他自己已经做了或正在做的不好的事这样一种状况的词汇来,所以就勉强借用这个听起来比较严重的词汇。从我们前面对于本文中的“坏”的意思的讨论我们可以简单推论,本文所讨论的对象虽然也包括了名副其实的贼但却不局限于通常所说的贼的意义,而是针对一般的普罗大众。

 
 从我们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因为次坏游戏是由人类的本性所导致的,所以生活中的次坏游戏实际上要远比电影喜剧小说中的那种老套的在强盗堆里比谁更凶的极端行为(我们可称之为最坏游戏以区别于这里讨论的次坏游戏)普遍得多,存在于社会所有阶层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而且其强度通常会随着所牵涉的人员的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在社会政治的运作和活动这样的牵涉众多人员的事务中会变得尤其突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