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无序中的有序---经济相对论(1)

(2013-02-12 15:52:50) 下一个
摘要:

本文是对经济的相对特性及其对现实的经济影响的哲学分析,并通过在中国的经济崛起和欧债危机问题的两个例子上的运用来标明经济相对论在表面不同的问题上的普遍适用性。文中对公平在经济中的微妙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经济相对论,公平,利益,悖论,中国,欧元区

1. 引言

本文是一篇关于经济的哲学分析文章。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已经有很多关于无序和有序的关系的文章,所以在进入本文正题之前有必要对本文的“无序中的有序”一词的涵义进行说明:本文所说的是经济体系的大环境的无序中充斥着局部有序的现象。这种无序中的有序是这个世界上的经济体系的一种基本的动力学特征。对于无序和有序的程度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各种参数的一个最基本的参数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利益,集体或个体的利益。对利益的追求可促成局部的有序而利益间的冲突可使大环境的经济陷入无序的混乱。这就是经济相对论的意义,而这里的局部与大环境的意义本身也是相对的。社会经济的有序性的增加可意味着利益冲突的减少。相应地,对于经济相对论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减少利益冲突的艺术,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2. 经济的无序和有序

对于任何背景的问题,无需任何详尽的注解“无序”一词便可在人心目中产生一个极度混乱的感觉。对于经济问题,“无序”一词通常用来表示不同的经济体的经济活动的目的,产品,及对市场的影响之间的不协调。当市场的供需之间出现了极度的不平衡,我们说经济陷入了无序;当市场上的人力和物质资源被极大地浪费,我们说经济陷入了无序;当大量的人们无法找到谋生的机会,我们也说经济陷入了无序。

不幸的是,任何一个稍具规模的经济体系,不论相应的政治经济的制度是什么样的,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个无序的体系,其中的变数只是不尽相同的无序程度而异。这一点也被世界各地的历史所证明,本文稍后将对此作更多的讨论。导致经济无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基本一点就是利益冲突-----这是理解经济无序的一个关键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到利益冲突一词时常容易与个人的用心联系起来。其实,在利益冲突的背后有着非常实在的数学和逻辑上的必然性:由于我们每个人所能支配的自然和社会资源的局限性,任何人不可能与所有人都在所有的事上彼此互惠互利。一般地,人们的经济行为都是都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中心的,而每个人的最大利益与社会整体的共同利益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2.1 基于利益的经济相对性

利益冲突的因素对于经济体系具有双重特性:每一个经济单元体都会尽力合理地把自己的资源及日常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呈现相当的有序性;而另一方面,不同的经济单元体之间的竞争和不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使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类似地,在每个经济单元体内部的不同层次上的各亚单元体之间也都努力使自己内部处于高度的有序而通过彼此的竞争来增加整体的无序性。直到最小的经济单元体---个人,都会努力地围绕自己的最大利益来安排自己的资源和日程。所以,一个经济体系的整体行为就好像河水流过一个障碍物时所产生的湍流系统,湍流中的大漩涡里还有小漩涡,每个漩涡都是一个内在有序的结构体,而整体流动则是高度无序的混沌,而主流里的能量就不断地耗散在这由大到小的漩涡中。

这种由有序的单元体所组成的无序的整体是任何稍具规模的经济体的一个基本特征,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出关于政治经济辩论的核心问题(即什么是好的经济)的不同的答案,所以任何严肃的经济学研究都不应该忽视经济体系的这种无序中的有序的基本特征。从人类的考古和历史资料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人类之所以能够承受各种严酷的自然选择而得以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类很早就开始形成的社会合作能力。所以,社会性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基本特性。但是,由于不同社会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的存在,对于每个人来说,其他人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竞争意味。实际上,人类的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从来都是相互依赖与相互竞争的一个复杂的混合。人们对于竞争的恐惧并不总是简单地来自可造成直接生存威胁的明目张胆的敌人,而是深深地根植于对于生存资料的供应的稀缺的恐惧。在古代的斯巴达,人们会把老弱病残作为社会的负担而丢弃。虽然今天的文明社会的道德体系已不再允许类似的实践的存在,现代人实际上仍然活在对于来自同类的竞争的恐惧的阴影之中。

今天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人们都喜欢把团队精神当作一个时髦的政治词汇,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离开了不同分工的他人的合作,自己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但是,当面对工作保障,升迁空缺,奖金分配,或商业机会的时候,人们都会很自然地将可能减少自己得益的可能性的他人视作生存的潜在对手。人类在争取生存权的努力上对于他人的这种复杂的双重态度本身是对于从逻辑上来讲他人的实际价值的一种心理的反映。从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对于每个共同生存的他人来说都具有双重的价值:一个可以赖以生存的伙伴的价值和一个可能削弱自己的生存条件的对手的价值。我们甚至可以根据这种双重价值将一个社会人抽象为一个具有正负价值的偶极子,其中的正价值为有利于他人生存的价值,而负价值为不利于他人生存的价值。而这正负价值的大小由很多复杂的因素来决定。彼此相爱的人负价值可能接近于零,而凶猛的敌人的正价值则趋于零;当一个朋友转变为敌人时,他的正负价值就发生了极大的颠覆,反之亦然。

很多时候人们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不一定真的就有利而人们认为对自己不利的也不一定真的就不利,所以当我们谈论个人利益的时候有必要意识到真正的利益与表面利益之间的不同,而只有表面的利益才是人们所认为的对自己有利的。影响表面利益的因素很多,比如信息和知识,情感,忠诚,同理同感心,利他心,文化影响,政治和宗教信仰,等等。但是,尽管实际利益与表面利益之间的区别对具体事件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它不会影响我这里对于经济相对论的讨论。这是因为尽管真实的利益才可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当一个利益出现之前,之后,及存在的过程中,人们通常所能认识到只是表面利益而不是真实利益;他们有可能根据他们对利益的认识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作为,但是他们所依据的也只是表面利益而已。所以,人们行为的依据是他们假设的利益而不是真正的实际利益。如果两个人之间原本根本没有利益冲突,但他们却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那么他们仍然会彼此将对方视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只有当所有的人都只把他人的利益看成是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不同人的表面利益之间才不会存在冲突。不过那只有在一个理想的完全利他的社会才会出现,而那样的社会本身又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是因为如果每个人都只关心他人的利益,那么他们就都在等着别人来关心自己的利益,即利他主义的悖论。这就是为什么真正利益与表面利益的不同不会影响本文讨论的原因。

利益冲突原本是存在于全世界的个体之间的问题,但是每个人的利益又与他自身的复杂社会关系密切相联。一个简单的例子是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同一家庭的人还是常常具有很多共同的利益的。另外,每个人的利益都是与他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密切相关的,而一个社会里人们的社会地位与财富又都是分为阶级或阶层的,所以所谓的个人利益本身又是一个与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挂钩的社会性变量,相应地便展示出各种意义上的社会标记。由于利益冲突意味着人们在获取利益或躲避不利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竞争,公平便成为了处理由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宏观社会的层次,公平的问题与社会的财富分配密切相关。生产(各种形式的服务可被视为广义的生产)和分配自古以来就是决定一个社会里的普遍的生活质素的两个基本要素。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彻底公平的理想分配(假如这种分配能够存在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地,生产的增加将不但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个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不公平的分配,生产率本身就无法用来确定人们的一般生活质素。如果我们暂时忽略生产与分配之间的非线性的干扰以及生产和分配对于环境及资源的影响的话,这就成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为了使每个人有好的生活,我们需要给每个人以好的供应;但是为了给每个人以好的供应,我们需要有一个社会整体的好的供应,否则大家就都没得供应;然而,即便我们有一个好的整体供应,并不等于说每个人都能得到好的供应,这是因为如果分配不公平的话,有可能少数人得到多数的供应而多数人只得到少数的供应。在极端不公平的分配情况下,极少数人可能得到绝大多数的供应,因此整体生产的提高未必就能改善每个人的生活。

在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忽略了分配与生产之间的非线性的干扰及生产和分配对于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因素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比如,一个好的生产效率可以为一个更不公平的分配服务,而一个极不公平的分配也可能使整体的生产瘫痪。另外,过度的生产也可对环境和自然物质资源造成严重损害,所以公平的分配本身也包含了公平地使用环境和自然物质资源。可见,由于不公平的分配,不但经济好坏的含义具有极大的相对性,而且生产好坏的道德含义本身也是极为相对的。所以,对于经济好坏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于公平对经济体系中的分配原则的影响的认识。

2.2 经济的好坏和公平
(待续)
相关链接:无序中的有序---经济相对论  (英文版原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