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32)
2014 (53)
2016 (53)
2017 (55)
2018 (98)
2019 (88)
2020 (67)
2021 (80)
2022 (133)
2023 (156)
2024 (100)
2025 (4)
本文的题目可能乍听起来有些别扭,因为一般来说在人们心目中逻辑就是一种理性的东西,所以不习惯把它和感性联系起来。其实,人们日常的大多数思维主要是建立在对事物的第一反应之上,有了第一反应之后然后才会运用理性的逻辑进行更为详细或系统的思考。比如,在公共场合我们常会听到人们因为一句被认为是嘲讽的话而指责对方无礼甚至歧视自己,但是实际上对方很可能只是一时口误而已,但是一旦被嘲讽的人听到相关的话语时,他往往不会也不需要做详细全面的理性分析而会直接断定对方无礼或歧视,如果对方所说的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确实可以被认为是无礼或歧视的言语,那么不管说话者是否真心地冒犯,人们都可以接受提出指控的一方的话是合乎逻辑的。这种基于日常的长期的文化熏陶环境影响生活习惯甚至生理因素的作用或强化训练所沉淀下来的有关生活的各种因果关系的看法或观念或条件反射可以直接地影响人们对现实的感受,所以应该被称为是感性的逻辑。
上述的感性逻辑与历史上的哲人们所说的认知(或称知性)及理性的意义显然不同,因为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非理性的,不连贯的或破碎的,如因吃醋而嫉恨;如人际间的猜疑;如运动场上的误判等等都既不能构成一个自我一致的比较完整的理性体系,也不能与现实的存在之间形成清楚的对应,完全是历史上的内外界存在的影响在某一现实的现象面前的所产生的即时反应而已,所以只能称之为感性的逻辑。
现代心理学与思维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向我们显示人的思维的很大一部分或甚至可以说是主要的一部分是在所谓的无意识(或潜意识)中进行的,而有意识的思维只不过是这些无意识的思维在特定条件之下的一种特殊的延续而已。尽管人类至今为止对于无意识(或潜意识)的思维的认识还很不成熟,但是这种已经为大家普遍接受的关于思维机制的基本概念却为我们形而上地认识本文所提到的感性逻辑提供了一个理论的基础。我们至少基于这种对于思维的无意识与有意识的不同构成的认识得出结论说人们确实可以在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种本能的逻辑的支配下对外界作出不需理性思维介入的直接反应。
那么,感性逻辑与理性逻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很显然,因为两者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他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分水岭。不过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不同。从作用机制上来看,人们大多是先对现象作出感性的反应,然后才会产生理性的思维。所谓的“人们只看到他们想看到的,只听到他们愿意听到的”之类的说法所表明的其实就是这样的道理;从作用形式上看,尽管人们的理性逻辑本身并不完备,但是感性的逻辑更加破碎,更加充满了自相矛盾之处;从文化的传承上看,理性的逻辑一般表现为通过文献等形式记载下来的,为很多人所分享的社会逻辑,而感性逻辑主要是一种个人对存在的反应模式而已;从相互作用看,不但因为感性反应在理性思考之前而使得感性逻辑可以影响理性思维的方向,而且当社会性的理性思维形成之后,又可以成为构成感性逻辑的一个要素。
自古以来人们对于文明的主要认识和注意力都集中在对理性逻辑的表达,继承和发展之上,虽然现代心理学触及到人们的一些基本心理因素,但是在逻辑的层面上人们的主要兴趣还是在理性逻辑之上。那么认识感性逻辑的意义是什么呢?既然感性逻辑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基本部分,对于它的认识自然会有很多实际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个人来说,引起我对于感性逻辑的注意的主要动因还是我的信仰生活的需要。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变旧我,而这里所谓的旧我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存在的第一反应,也就是本文所讨论的感性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