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美国人的哲学热情

(2011-01-22 05:14:46) 下一个

自我开始写哲学书并在网上贴哲学文章后,最让我伤心的话可能就是“你的文笔不错,写小说吧。这年头没有人对哲学感兴趣。大家都喜欢轻松的话题,严肃的话题或是如何对待生活的话题是没人听的。”第一次让我从社会气氛中感到一些鼓舞的是有一段时间接连在几个纽约地铁站里看到“School  of Practical Philosophy”的招生广告,让我觉得纽约这里哲学居然还有市场。不知是否因为那段时间乘坐地铁的次数多了一些,除了看到“School  of Practical Philosophy”的广告之外,两次在地铁上看到非华裔人士在读英文的“老子”,一个是白人男子,一个是黑人姑娘;还有一次看到一位二十多左右的白人姑娘手里居然捧着一本体积颇大的诸如哲学百科全书的书在读。又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同一位西裔女士的谈话中提到了“School  of Practical Philosophy”,她说她在那里注册了四次,每次十周,回回课堂里都坐满了学生。

就在前两天,一位华人朋友知道我最近正为如何推销我的新书《解密老子道德经》而伤脑筋,又提起了很多人对我说过的那句话“这年头没有人对哲学感兴趣,大家都喜欢娱乐性的文章”,我对他说“可是美国每年都好像有一些best seller是关于人生或宇宙这样的被很多人认为是严肃的话题。市场是有的,只不过不在我周围,或者说很不幸地我正好处在了不感兴趣的那个社会时空里”。又是无巧不成书,第二天一早AM820WNYC(与晚上的NPR是同一个channel)就采访了一本题为“Practical Wisdom”的新书的作者,据说他在youtube上的关于“Practical Wisdom”的几个视频已经得到总数超过2百万的点击率(当然这也是因为作者本来就有名气,作为无名之辈的我放在Youtube上的本人关于解密道德经的中文讲座视频至今为止连十次点击率都没有)。可见美国人对于哲学或wisdom的热情还是不可低估的。

其实,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媒体和政界人士的言论)中,我们可以听到的Philosophy一词的频率要远远高于我们可以从华人口中听到“哲学”一词的频率。在纽约以Philosophy的名义或以Spiritual的名义但是不属于宗教或至少是不属于主流宗教的组织有着很多的社会追随者,有些还流入了中国。当然那些组织所宣讲其实已经不是我所要宣传的哲学了,在这里我也不想对之多加评论。只不过这种现象表明今天的美国人对哲学的热情并没有因为喜欢轻松娱乐的话题而完全消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