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慕容青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电影的启示

(2008-12-08 16:02:54) 下一个

这里由电影而来的启示是指由故事片而来的启示。今天由各式各样的故事片所构成的虚拟的世界已经成为了现实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教导孩子说话唱歌及各种基本智能为主题的简单的动画片,到用最先进的高科技影视技术制造出的让大人看了都眼花缭乱的系列动画,到花样繁多的肥皂剧和层出不穷的连续剧,到青少年片,到老少皆宜以及各种类型的少儿不宜,不论是漫画形式的还是真人扮演的各种虚拟的人物角色已经是今天的文明世界抹不掉的影子。

很多人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很多年以前因为一场戏剧中的反面角色过于逼真, 被现场的一位军人观众开枪击毙,当那位观众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错事之后,又一枪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后来人们在这二人的墓碑上写上“最真实的演员”和“最真实的观众”。如今进化了的人类再也不会出现开枪射杀戏剧中的反面角色的“最真实的观众”,而现实世界的电影演员更不用担心屏幕上的虚拟的自己会作为“最真实的演员”被“最真实的观众”射杀。但是,在今天广大观众的心目中电影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界线仍然经常会变得非常地模糊,可以说每个电影观众都曾在某个时刻产生过把电影的虚拟当作真实的感觉,最明显地表现出这种真假模糊的心境的便是观众在惊险镜头前睁大了的双眼或张大了的嘴巴,在感人的镜头前湿润的双眼,在危险而紧张的镜头前为影片中的角色悬起的那颗心和捏紧的拳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会听到人们为了电影中某个角色的行为而发生争论。这个说电影中的那个人当时应该这么做而那个说电影中的那个人当时应该那么做,还有人会说电影中的那个人之所以会失败就是因为在那个关键的时候太软弱了。在家里争论得不过瘾了,还会把这一类的争论拿到网上来争,甚至争得不亦乐乎。

我看电影的时候常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那些电影演员在看别人演电影的时候是否也会产生普通观众看电影时的真实感?虽然对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准确的答案,但是我可以肯定当他们看自己演的电影时绝不会产生和一般观众一样的感觉,当他们看到镜头里血乎刺啦的自己艰难地在地上爬向安全地带的时候,他想到可能是当时自己是如何装模作样地表现出既无比痛苦又有顽强的毅力的样子,他决不会象一般观众那样为电影中的自己的安危而感到担心。

其实,不论是看电影也罢,还是看小说也罢,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所犯的一个基本错误是把电影中先后发生的事件当作是因果关联的事件,把角色A打了角色B一个嘴巴当作是角色B随后要报复角色A的原因。这就是大多数观众在大多数时候犯的一个基本错误,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角色B报复角色A与角色A打角色B一样都是编剧和导演的安排,是为了表现剧情 ;如果编剧或导演愿意,他们完全可以把角色A给角色B的那个嘴巴变成是角色B更加喜欢角色A的原因。这里的决定因素不是逻辑,而是表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随着编剧或导演的风格和剧情的演绎而变化的。常听到一些喜欢看悬疑破案片的观众在片中的案子破了之后对片中的主人公的智慧赞叹不已,他们忘了片中的罪犯作案逻辑和主人公的破案思路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定是一模一样的,不会有不同的,所以只要作者愿意,案子就一定能破。

电影(故事片)和小说的一切表面的因果都是表现的需要而不是逻辑的必须,这是电影和小说的基本定律。而这一基本定律决定了任何一个电影或小说,不论它的基本思想是多么的积极,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这种毒害性是由于作者把自己创作的需要作为逻辑的关系表现了出来,从而对读者或观众尤其是诸如绝大多数青少年那样的分辨能力不很强的读者或观众造成误导,使他们在日常思维中把电影或小说作者的表现作为一种正常的逻辑。所以很多年前当学校老师鼓励孩子要多看好小说的时候,我就提醒孩子要警惕那些好小说中的毒害因素。

高超的作者就是善于通过自己的表现来把观众或读者带入情节之中,让观众或读者在观看或阅读的时候跟着故事中的人物来喜怒哀乐,而高超的演员也是善于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们感到屏幕上的人物好象就在自己生活中一样。作者们和演员们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知道越是能让观众或读者有同身临其境的作品和表演越受观众或读者的喜爱。考虑到电影和小说都是表现而不是真实这一基本事实,我们可以把观众和读者喜欢能让自己觉得真实的电影或小说这种心理用另一种实际上更为严格的话语表达出来:观众和读者喜欢能让自己受骗的作者,越是把自己骗得彻底越是能让自己感到爽!这种喜欢被欺骗的心理反映了我们人类的一种本性。

但是,就算我们带着非常明确的欣赏表现而不是欣赏逻辑的意识来看电影或小说,我们会发现自己仍然会在感人的地方落下眼泪来,在气人的地方愤愤不平,而胆小的人则会惊险的地方闭上眼睛。也就是说,就算我们在看电影或小说的时候切切地告诫自己“这是假的”,我们还是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情感丝毫 不受电影或小说的情节的影响。而了解这一大众心理特征的作者可以根据 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来采取技术的措施在他认为需要的时候让观众或读者落泪或愤怒或紧张。这反映了我们人类的另一种本性:影响我们情感乃至思维的不是客观的真实而是客观的表象!

人类的上述两种本性的存在是对绝对理性主义的一个基本否定。。。。。。

而后现代社会的一大特点便是高科技带来的表现与真实之间高度分离,这使得认识上述的电影和小说的基本定律以及人类的那两种本性具有了很大的现实意义。今天的世界上,通过五花八门的表现来吸引人们对自己的产品,设计,发明,创作,和成果的兴趣是人们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技能。而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的成功是建立在艺术性地针对别人的上述两种本性来推销自己,也有很多人的悲剧则在于当别人在对付自己的那两种本性时没能进行很好的应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