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词和婚外情
(2007-08-04 18:51:29)
下一个
作者:采菊东篱/天是鹤家乡
一厥优美、含蓄的词;一首诗意、令人惆怅的爱之歌。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很多人感到迷惑。
诗人说,他写的对象像花、又不是花;像雾、又不似雾,往往半夜时分会来到,天亮之际就消失。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令人如痴如醉;走的时候又像一屡朝云,哪儿都找不到。
白居易是我心中的一个“诗仙”。无论写诗填词,他作品的题材往往紧扣当时现实生活的脉搏,诗歌深具音乐的韵律美。他用的语言,通常文字很浅白。比如长篇叙事诗、短诗、词作都是如此。但这厥词,他一反常态,用博喻的手法,写得非常含蓄、神秘。致使后人有很多猜测。
诗人写过许多咏花诗,故有人说,他酷爱花,此词写的是花;诗人常常发出类似的感叹:“人生同大梦,梦与觉谁分?” 因此有人说,是写一个梦。也有人认为,他是写人生的缥缈不定、不可捉摸;或是写一个幽灵、一个鬼魂……….。甚至有人说,他写的是驿站中相陪的妓女。
我觉得,他写的应该是和女性的一段婚外情。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他的人生基本上是为官一生,即使在生命的低潮被朝廷贬居江洲,依然任“司马”一职。据说,唐代文官制中,允许供养一些专门为达官贵人服务的官妓,这些官妓不同于民间的娟妓,应该受过一些歌舞的训练和艺术知识的熏陶。具才艺、又有姿色的官妓是唐代官僚阶层精神和肉欲很私秘的其中一种寄托对象。但是这种私情,不能摆在台面上直说,只能采用很隐晦的手法来描写。
“花非花”,女人如花,但又不是厅堂上明媒正娶的真花;“雾非雾”,“雾”通“婺”,“婺女星”也;花与雾、一为亮丽、一为缥缈。观之、就在眼前,但无以留住。半夜的时候,这雾夜之花才能如幽灵似地进来,天亮的时候又带着男人还没有享尽的绵绵柔情悠然消失。如楚王与神女的幽会,美丽、浪漫、转迅即逝、无处可寻。到头来,一切都回归到虚幻。
读白居易的诗,总觉得他是一个善良、非常感性、对女性充满爱怜和关怀的人,尤其是对沦落风尘的歌舞女子,。试看在长诗“琵琶行”里,一个才华横溢、已成明日黄花的琵琶女向他诉说曾经风光、后来门庭冷落、被人抛弃的凄凉悲歌时,诗人很动情,不禁泪流满面、湿透了“青衫”。
由于为官的近水楼台,人又感情丰富、善怜香惜玉,料想白居易的感情生活应该是多彩多姿的。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和女性刻骨铭心的爱和生离死别,怎么能写出《长恨歌》《真娘墓》《简简吟》这么动人的爱情哀歌?
隐秘的私情,当然只能用很朦胧、缥缈的手法来写。何况唐代能登大雅之堂的是格律诗,虽然白居易写过一些如“忆江南”之类很精美的词,唐词在当时,题材大多限于艳情,如饭后的小点心。词到了宋代,才登堂入室,这是后话。
男人所爱的女人美如花、香如雾。但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再销魂、再刻骨铭心的爱,都有消失的时刻。
美好的事物,永难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