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要召开了,代表里面有开餐馆的吗?我没有见到过历届党代会代表的具体的职业统计。过去曾有“阶级统计”,例如农村代表,产业工人代表,士兵代表等,这里的工农兵重在阶级,而不是职业,还有“民族统计”,例如少数民族代表。但是没有每个人的具体职业统计。我关心这个小事,就是想弄清楚代表里面有没有开餐馆的。
我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在于研究十七大,而是在于做开餐馆这个职业的人们。因为在中国,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内到国外,在不少人眼里,似乎都觉得是一种令人可笑的令人轻视的职业。
上个世纪中国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中国文化要义》(1949年)一书里指出:“假如西洋可以称为阶级对立的社会,那么,中国便是职业分途的社会。”所谓职业分途,传统上士农工商四大分类,商人比农民有钱,但是依旧卑贱。这就是典型的职业分途,也就是职业歧视。当然中国并不是没有阶级歧视,但是职业歧视比阶级歧视更为严重。
中共毛泽东时代把阶级歧视给颠倒过来,就是让无产阶级去压迫资产阶级,但是也没有消灭职业歧视。当然也曾做过一些改善的努力,例如刘少奇跟掏粪工人石传祥握手,毛泽东提拔一个卖菜的女售货员李素文当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但是也重在阶级,而不是职业。在文革时代,如果你是一个钢铁厂工人,就挺胸抬头,如果是一个小吃部买油饼的(也是无产阶级),那就抬不起头来。
改革开放之后,情况有了一些好转,但是职业歧视,在中国人思想观念中依旧是一个问题,人们把职业等同于人品,例如农民必憨,商人必奸,完全不理会事实上也有奸诈的农民和憨厚的商人。至于“开餐馆的”更是没有翻过身来。改革初期,有一部中国电影(名字忘记了),描写一个美国女华侨回国探亲,到哪里吃饭,都为那些饭菜拍照片,后来接待她的人发现她是一个开菜馆的,向观众暗示,你看,这些人在美国混得也不怎么样,不过是一个开餐馆的。
昨天有匿名朋友怀疑化外可能是开餐馆的,化外连忙出来声明,说还不是,正在努力打工治病,等治好了病,争取开餐馆。老化回答得好,我也支持你一把,等我们治好了病,都去开餐馆吧。[2007-10-7]
喜欢你的文章,这个长周末会一一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