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个人资料
正文

了解儿女的心态

(2011-08-03 06:39:39) 下一个

作者:何仲柯医生


最近有一位年纪相当大的朋友,讨论到他的爸爸在他年幼的时候如何教导他:提到爸爸那个严厉的态度,动不动就又是打又是骂。言下之意还有一点谈虎色变,愤愤不平,责怪他的爸爸教导不当!但是他同时候又十分的赞成所谓「虎妈妈」的教导方式,说那是个东方的教导方式,比现代的西方教导方式好多了。

所谓严父出孝子,戒尺下教成材。其实这种观念也不一定只是我们华人才有,其他的民族,包括欧美,也有些人是这样看法的。最奇怪的是,他自己却是一位相当温柔的父亲。明显我这位朋友心里面有一点矛盾。到底如何,我搞不清,我想他自己也搞不清。


不过在这种极权的教导之下,虽然有些时候可以得到一定的成功效果,但是也有悲剧产生。2008年3月份我们在英国巡回讲道的时候,正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城,就看到一个这样的报导:


英国数学女神童,10年前以13岁之龄考进牛津大学而名噪一时,但英国报章揭发她在曼城沦为娼妓,她在广告中自称「拥有亚裔及中国血统」,以「非常漂亮、上围32D、五呎五吋高」为卖点,她又透露自己未完成硕士课程,当妓女是为了交房租。英国世界新闻报30日报导了记者假扮嫖客,到曼彻斯特向尤索夫索取性服务的过程。


这是一位成功的天才儿童,不但有先天的条件,也有后天的栽培,并且成功地进入少年班,也顺利地毕业了,为甚么会沦落到如此呢?该报导继续地说:


一名见证她由天之骄女沦落为妓女的前好友指她承受了多次打击,并说:「以她那样出色的头脑,本可随她所愿,用其他方式赚钱,但她的命运已完全失控脱轨。」10年前,仅13岁的她通过高级程度数学科考试后获牛津大学取录,成为传媒争访对象,但背后代价不足为外人道。她的父母来自马来西亚,她和四名兄弟姊妹一样,自小接受数学家父亲的地狱式家庭教育。为保持头脑清醒,一手培育这位天才的严父以自创的「加速学习技法」管她,每日要在冰冷室内做伸展和呼吸运动。她入读牛津后曾离家出走,表示活在父亲淫威下如同「身处地狱」,她其后与一名见习律师结婚,不到一年便离婚。


这个悲剧就是严父手下的结果,跟我们经常所提到的,圣经里面所说的「爱的教育」和「爱的沟通」有天渊之别。


虎妈妈用心良好

我们要承认,一般虎妈妈型的父母亲,基本上都是用心良好,想要使孩子的天份尽情地发挥。虽然如此,我们也得承认有一些这种的父母亲,带着有自私的心态,基本上是想要利用孩子。不少出名童星的父母就是如此利用孩子发财,结果给孩子告上法庭。我们有一次到台湾传福音,因为我们四个孩子们都是少年班的学生,自然,邀请我们的教会,多数要我们讲关与教养儿女的题目。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传福音和造就教会,这种讲座是没有收费的。有人因此跟我们说:为甚么不收费?在那时不久之前,就有一位父亲,在美国有一位少年班的儿子,回台湾讲教养儿女,竟然每一位听众要缴费一万新台币!这是把孩子当做摇钱树。


不过就算没有别的企图,父母亲用这种高压性的教导,没有上述悲剧的结果,常常也会引起反作用。学钢琴就是一个例子。我曾经到一个人的家,见到他有一个相当不错的钢琴。我顺手翻翻琴椅里面的琴谱,发现都是高深的古典音乐。我正在欣赏的时候,主人进来了。一声不响的拿起琴谱,打开钢琴,一下子龙飞凤舞,大珠小珠落玉盆,一下子气派非凡。真的不知道原来他弹得一手好钢琴。弹完之后,他把钢琴一盖,收起琴谱,坐下说:「今天特地弹给你听,这一辈子又要好久才再弹钢琴啦。」我不明白既然他弹得这么好为甚么他不弹呢。他说:「因为小的时候给妈妈逼着弹钢琴,所以现在憎恨死钢琴了!」这是一位真正有天份的钢琴家,他的兴趣给妈妈弄巧成拙地扼杀了。这是功利主义形教育的结果:得到的是一个不喜乐的人生。


不要惹儿女的气

圣经的教训却不是如此。保罗的书信有两次提到:不要惹儿女的气。以弗所书6:4和歌罗西书3:21。这两节圣经的「惹气」,原文在有些古卷里面是不同字的。歌罗西书的字是比较接近中文的翻译,意思是:不要激动儿女生气。歌罗西书3:21说:「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华人常常有个观念,叫做激将法。意思是孩子不激他,他就不会发奋。其实孩子们的自我形象之塑造,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得就是父母亲所给他的。一个整天被批评的孩子,很难有一个正常的自我形象。多数是有严重的自卑感的,并且处世待人会有一个十分苛刻的态度。一辈子为人没有把握,旁边的人也不喜欢他。谁想跟一个整天埋怨的人在一起?这就是圣经所说的:「恐怕他们失了志气」原文的意思就是没有热情去干任何一件事情。自然这种孩子结果有可能无所事事,终日游手好闲一事无成。反正被人家,特别是自己的父母,批评得多了,什么都不好,不如就放弃掉,什么事情也不干。人生什么方向都没有,也没有兴趣和热情去做任何的事情。就算那些做得到的孩子,也做得不高兴。只是因为父母命令要做,只好去做。孩子们一句常用的英语就是:I have to do it!这表示他并不一定愿意做,只是勉强而已。就算暂时做到父母亲要他做的事情,也没有心情兴趣继续发展下去。归根到底,一个人一生的前途,不能总是靠母亲来催促。到某一个阶段,总要自己做决定,自己奋斗,直接倚靠神。可惜有些父母就是一辈子不肯放手。自己辛苦,孩子也辛苦。


歌罗西书3:21的「惹气」,有些古卷用的字,字根是结党。就是有一点挑拨性的。在这一方面父母亲最常做的可能是跟别人比较。有些时候是家里面的人,包括父母自己,有些时候是拿一些所谓成功人物来比。两种都叫孩子有很大的压力,也发现不到自己的恩赐,而且还会很不高兴。正是人比人,气死人。圣经的原则是只求神在我们自己身上的标准,就如保罗的心态:「我们因基督所以在神面前才有这样的信心,并不是我们凭自己能承担甚么事,我们所能承担的,乃是出于神。」(歌林多后书3:4-5)


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

有些人反过来任由孩子自生自灭,这个叫做娇纵和放任。这种惯坏了的孩子,在北美开放性的教育观念里面,经常可以见到。圣经的原则有三个重点,第一是「照着主」。今天甚至于在教会里面,教养子女和亲子关系,不少都跟从了这世界的潮流,特别是进化论那种动物式的教养,和物资论的功利主义。基本的价值观都是向钱看。我刚刚收到一封信说:他们因为这几年来在忙于教养两个孩子,所以停止了家庭灵修好久。我告诉他,这正是本末倒置。主耶稣说:「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马太福音6:33)所以何西阿书4:6说:「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我想再度提醒诸位:「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没有方向,如何做决定?没有神的同在,谁来开路?没有创造主的供应,难怪做得那么得辛苦。我们需要回到圣经的原则。每天的各人灵修和家庭灵修是不可少的。


第二是,主的教训。这个字在古代的希腊文用法,有一点像孩子们在幼儿园跟小学里面学习书法的描字一样。换句话说,孩子需要有个他看得见的榜样。所以如果大人命令了孩子去做功课,自己就坐下看电视、玩计算机,孩子那里会有心学习呢?我们读了圣经,大人需要以身作则地去行,孩子才会照样去做。如果大人觉得不必遵守的话,孩子自然也觉得没有遵守的必要。


第三是,主的警戒。这个字的基本意思是:对正思想。我们的思想型态自然影响我们所做的。保罗说:「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力比书2:5)孩子有这样的心态,自自然然做他应该做的事。这种自动自发的自律心,是圣灵在他心中的作为。教养这样的孩子,自然是轻松愉快的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