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洁的婚姻 蒙福的家庭

你们各人都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一样。妻子也当敬重她的丈夫。-弗 5:33
个人资料
正文

迎战婚姻暴力

(2011-07-22 17:09:06) 下一个

作者:许芸,许芸来自广州,与夫婿刘水旺育有一女,定居新泽西州,从事生物研究,喜爱写作、采访、并在网络上与朋友分享生命。

现象:家暴的狰狞面目

  自古以来,家庭暴力,尤其是在家庭中针对妇女的暴力,就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论那个种族或地域,也不论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举世关注

  随着国际妇女保护运动的发展,家庭暴力作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受到关注。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为「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做了界定:即「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体、心理及性方面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社会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要挟使用这类暴力、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不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

  因尼泊尔一对姊妹被杀事件引发了国际关注,从而于1999年起将每年的十一月廿五日订为「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目前,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

美国家暴何其多

  据美国联邦司法部及国家医学会的统计——

◆每三位妇女中就有一位,在这辈子中至少被打过一次。

◆最容易让十五岁到四十四岁之间妇女受伤的事情,就是被先生或情人殴打。其人数多于车祸、被强暴及遭抢劫者的总和。

◆医院急诊室治疗个案中,有35%与家庭暴力有关。

◆所有被杀害的女性中,有41%是因家庭暴力而丧生。

◆警察受伤的案例中有40%、被杀害的案例中有20%,肇因于处理家庭暴力问题。

◆警察局在夜间接到的求救电话,有60%与家庭暴力有关。

◆14%已婚妇女曾被丈夫或前夫强暴过。

◆在家庭暴力中,妇女受害者占绝大多数。

其它地区亦普遍

◆在英国,家庭暴力占全国暴力事件总数的25%。

◆在台湾,每五位妇女中就有一位在一生中曾被殴打。有17%至35%的妇女曾在婚姻中受过身体或精神上的虐待。

◆在中国,一项妇联对2.7亿个家庭的调查显示,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有25%是因为家庭暴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三纲五常中的「三纲」就是指「三种绝对服从的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妻子的地位不仅在丈夫之下,也必须听命于公婆。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妻子如衣服」的观念普遍存在,别说是随便打骂,就是「典卖妻女」或「强逼妻女卖淫」都是关起门来的家务事,外人管不着。

  妇女由于在家庭和经济地位上处于弱势,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家暴就在「清官难断家务事」的幌子下传承滋生着。

家暴涵盖广

  以往提起家暴,多局限于使受害者遭受肉体伤害或致残的肢体暴力,受害者的伤残检查证明,成为司法部门追究刑责的重要依据。在第十一届世界妇女大会上,正式提出,家庭暴力分为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和性暴力。

  中国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精神暴力发生频率占家暴总数第一,躯体暴力第二,性暴力最少。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及防家暴法律法规的制定,形式更隐蔽的精神暴力有上升趋势,尤其在知识分子当中,比例惊人。

  社会学家指出,精神暴力和性暴力与躯体暴力相比,对受害者的精神摧残更深更重更隐密也更难界定,往往远远超出解除婚姻关系所可以解决的,甚至终身难愈。专家更注意到,有外遇且离婚不顺利的丈夫或妻子,对配偶施加精神暴力或性暴力的比例较高。

  家庭精神暴力是:以威胁、咒骂、讥讽、凌辱人格等方式,造成配偶或伴侣精神上的痛苦和压抑。

  家庭性暴力则是指违背妇女意愿的婚姻内强奸。在美国某些州,妻子若举报丈夫婚姻内强奸,丈夫会被判处十五个小时的监禁。

多管齐下

  「走出家暴」应当从「认识家暴」开始。其次,人人都当尊重生命。因为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创造和杰作,在人格、尊严、自主意识等方面,男女享受平等的自主权。

  除了观念的改变及依靠信仰的力量之外,也需要寻求专业人员并善用政府及社会资源来帮助解决家暴的复杂问题。换言之,「家暴」这个社会问题,需要受害者、施暴者、辅导者和政府公权力携手解决。

行动:求救,悔改,援手,制止

受虐者:自我觉醒寻求保护

  长期在婚姻暴力的阴影下忍辱偷生,对自己、对施虐者、对儿女都没有好处。

  遇人不淑或长年生活在暴力威胁之下的人,必须鼓起勇气,脱离被辖制、虐待、骚扰的景况。以下几个步骤可以帮助你获得免于恐惧的自由。

1、认识家暴的类型并自我觉醒

  通过参加有关讲座及与信任的辅导人员协谈,认识到自己是受害者。请自我测试:

■是否必须时常小心翼翼看对方脸色或百依百顺?

■是否认为夫妻之间的打架(或被打)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

■是否为了孩子或经济依靠忍受对方的殴打及各种责难?

■是否认为将遭到配偶打骂的事实公诸于众是很丢脸的事?

2、权衡自己的安全问题

  这包括生命安全与精神安全。有研究发现,长期受虐的妇女会出现「受虐妇女症候群」,其症状为自我意识低下、敏感多疑、畏缩、焦虑、情绪不稳等。

  在无助与绝望的情绪下,铤而走险「以暴制暴」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3、自己做出决定

  是维持现状,还是勇敢地走出阴影?研究显示,受害者不少处于经济或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因而常常处于矛盾之中:又想脱离目前的状况,又对自己将来的出路没有信心。

  若决定寻求帮助,要有失去经济支持和婚姻、或失去孩子监护权的心理准备。

4、寻求帮助

  请记住,施暴者通常会害怕公众舆论和法律制裁。施暴者往往抓住受害者爱面子,怕失去孩子与经济支持等心理反复施暴。当你将自己的实际情况向可信任的亲友或反暴热线电话倾诉时,就能得到理解和帮助。另外,有的小区还设立了受虐妇女避难所,可供受害者暂时居住。

5、离开施暴者

  人格不健全的人,习惯予取予求,认为太太百般顺从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他不需要改变。华人惯常劝受害者逆来顺受、忍耐等候,甚至抬出信仰的大帽子,力劝太太留在他身边理慢慢感化他,对暴力婚姻而言,这样做成功率实在太小,危险性也实在太高了。

  有统计表明,受害者若一味在暴力的婚姻之中隐忍,会促使婚姻走向固定的暴力模式。

  若受虐者一味忍受,只有7%施暴者会自行停止打人,其它93%则愈演愈烈。很多施暴者是在配偶寻求外界帮助,或是提出离婚时才觉悟到自己需要从暴力的恶性循环中跳出来。

6、医治及开始新生活

  受虐者在治疗身体伤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心理医治。重新自我定位,建立信心,学习技能及经济独立,都是建立新生活的步骤。

  此外,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长大的孩子,心灵伤害和性格扭曲的比例很大,也有可能成为将来的施暴者,因此若有可能,应考虑将孩子带离暴力环境。

施暴者:斩断恶性循环

  暴虐的丈夫,绝非上帝为人设计的正常家庭成员。任何人都有权免于受虐而拥有安全、尊严的生活。你若是施虐者,要主动寻求专业协助,靠信仰的力量悔改,否则害己伤人,下场不堪设想。以下是一些建议:

1、了解自己

  分析自己原生家庭背景,回顾自己幼年时期遭受或目睹暴力时的感受,并思考用暴力加害于配偶及家人的行为对婚姻和家庭的危害。

2、戒酒戒毒

  在家庭暴力的调查中,有酗酒与吸毒记录的施暴者占相当比例,醉酒、吸毒使施暴者的自控能力下降。若决心从暴力婚姻中跳出来,首先要有决心戒酒戒毒。

3、认识暴力循环周期

  找出自己易被触怒的心理按钮。如今研究者与专家们公认家庭暴力通常是循环式发生,且严重度及发生频率与日俱增。这个周期分:平静期、压力积累期、爆发期、懊悔期(或称蜜月期)。

4、跳出循环周期

  愿意让亲戚朋友、小区工作者,警察或教会牧师介入,监督或帮助自己跳出蕴积→爆发→悔恨→蕴积…的恶性循环周期。

5、学习正确的情绪疏解方式

  让自己从易引起愤怒和情绪波动的事物上转移精力。认识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使自己「物化」配偶的思想转变为「尊重生命本身」。

6、借助于信仰的力量

  真正认识自己的无力自拔,承认需要上帝的帮助,借助读经祷告学习仁慈、爱与饶恕。

辅导者:循序渐进伸出援手

1、倾听受虐者倾诉,分析受虐类型及严重程度,做一个评估调查。

2、取得受虐者信任,并对你们的谈话和计划保密。

3、告诉受虐者个人的力量很难阻止虐待行为。

4、协助受虐者设计人身安全计划。

5、与受虐者讨论她/?他的实际状况,及提供所需的具体协助。

6、帮助受虐者发展个人资源,支持她/?他个人的决定。

7、不要轻易建议受虐者回到暴力的关系中。

8、帮助施虐者分析她/?他的状况。

9、帮助施虐者寻求戒酒戒毒等治疗计划。

10、帮施暴者建立支持监督系统。

公权力:制止暴力保护弱者

1、动粗要付代价

  目前美国很多州已有明确的法令规定:只要发现丈夫打太太,无论太太有否提出告诉,先生都至少要坐牢一夜。这相当有用,尤其是对那些有工作的男人,他们会觉悟到,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但会失去家庭,连职业也将不保。

2、禁止接近

  为了保护妻子不再受害,法官可颁布「禁制令」(Restraining Order)让施暴者不能近身。另外,让太太随身携带呼叫器,或是在太太房间设按扭与警察局直接联机等,都是可以帮助她们的方法。

3、施加压力

  在法庭的压力之下,为避免坐牢,或为了改善家庭、婚姻,许多施暴者才开始有动机接受心理治疗与团体辅导,让他们的家庭与他们本身,都有了绝处逢生的契机。

  本会会务顾问、临床心理学家黄维仁博士表示:立法单位要不断改进未臻完善的法律,好更有效保护受害者,也让那些陷在罪恶中的施暴者有条生路。

4、教育和立法

  婚姻暴力是相当令人伤痛的。若一直包容,施暴者很难改变,双方受害,子女受害,一代传一代,咒诅永无休止。

  黄维仁强调,爱是需要学习的,社会的每一份子需要知道如何去爱,如何建立可长可久、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政府更要针对施暴者推动强制学习的立法,建立学习管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