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痴史迷

挖红楼,侃文史,走天下
个人资料
史迷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车轱辘话话红楼(四十二) 刘心武和红学研究 (二)

(2009-11-25 10:24:57) 下一个

刘心武红学的代表作,是他在九十年代后陆续发表过的研红文章的集合,叫《红楼望月》,出版于2005年。这部书,囊括了他十年的研红论文、和红学泰斗周汝昌的通信、还有红楼故事的三个中篇小说。起书名为“望月”,是为了突出他治红理论的中枢:《红楼梦》是描写曹家和康熙废太子间隐秘的政治小说。如果当上皇帝的雍正乾隆是日;那失意没当上皇帝的废太子,就是月。整个红楼,或说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就是为了“望月”。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把研究推向康熙朝废太子胤仍及其儿子弘皙(也就是康熙的嫡孙),揭示出他们跌宕起伏、诡谲多变的命运对曹雪芹家族荣辱兴衰的巨大影响。

如果说,“望月”是刘心武的红学纲领,那么,他研红的重心和成果,就是创建前所未有的一门学科,叫“秦学”,即有关小说中人物秦可卿和对她研究的学科。在他之前,周汝昌先生已经把红楼梦研究(红学)分支为四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

曹学(研究曹雪芹的身世和曹家历史);
脂学(研究脂砚斋);
版本学(研究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和
探佚学(研究红楼梦80回后的故事)。

听起来多少有些繁琐的意味,不然的话,哪会有那么多的红学家。但至少这种分类还是以作者、评者、版本为研究对象。“秦学”不同了,硬是把一个书中人物上升为“学”。按这种划分法,研究《水浒》,可出现“宋学”(宋江),“鲁学”(鲁智深),“潘学”(潘金莲);研究《三国》,可出现“周学”(周瑜),“乔学”(大小乔)。以后人们研究文学城,没准就有“狼学”“飘学”。我想,刘心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隐藏在秦可卿身后的天大秘密。但无论这个被创作的人物多么重要,把对她的研究,号称为独立的一“学”,是不妥当的。

让我们先来“望月”,再详“秦学”,看刘心武为我们揭示哪些隐秘。

刘心武的着眼点,来自于书中第三回林黛玉初入贾府的所见所闻。黛玉先看见正厅有皇帝亲笔写的金字大匾“荣禧堂”,接著看到一副“镶著錾银的”的对联,

“座上玑珠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刘说先看到的大匾镶金是皇帝的,那这个镶银的就该是皇子的了,所以落款称“郡王”。又因为太子居东宫,俗称“东宫太子”,所以落款的“东安郡王”是指太子无疑。刘心武讲“这个是以前没有人说出来的,我第一个提出来”的,说明曹雪芹是在暗示贾府(曹家)和废太子的关系。这样说是因为刘心武发现了康熙废太子胤仍曾写过一首对联:

“楼中饮兴因明月,江上诗情为晚霞”

和上面的那个对联相比较发现,上联的末字都是“月”字,而下联的末字都是“霞”字。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红楼梦》的这段情节,是专为康熙废太子胤仍而作的;而曹雪芹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为了凸显曹家与康熙废太子胤仍的特殊关系。

如果你觉得这太牵强,那么再回头看看黛玉先看到什么。她看到正厅有皇帝亲笔写的金字大匾“荣禧堂”。因为是小说,这匾是给荣国府的老祖宗荣国公贾源的,所以有“荣禧堂”这三个字。而在曹家的真实生活中,康熙皇帝南巡时,住在曹家。曾为自己幼年时的保母、曹寅的母亲孙氏题过一匾,也是三个字,叫“萱瑞堂”。按刘心武的说法,“荣禧堂和萱瑞堂是一个从生活到艺术的过程。荣禧堂的事件原型就是萱瑞堂”。刘心武就这样落实了小说中的这块匾是在影射现实中康熙手书的那块匾,从而认定写对联的“东安郡王”,也就是“东宫废太子胤仍。

扩展开来,如果康熙皇帝,或者他的继承人雍正是日的话,废太子胤仍就是月,太子本人也喜欢赏月吟月,自喻为月。曹家所期待的,就是第一回贾雨村于中秋月圆时的“对月寓怀”: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所以,曹雪芹和曹家在“望月”,红楼在“望月”。接下来的问题是,曹家为什么要望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看看以往的考证。红学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发现曹家在康熙死后,继承了曹寅职务的儿子,被当朝皇帝雍正撤职查办,原因之一是大量的亏空,之二是闹
驿站犯了罪。刘心武认为那是表面的现象,曹家真实的犯案,是卷入了康熙众皇子为争夺皇位的明争暗斗,是废太子胤仍的余党。自从雍正六年被革职抄家押回北京后,曹家一直像罪犯一样。到了雍正十三年,雍正死了,乾隆继位。继位后,乾隆在统治上采取了温和措施,释放了雍正关押的皇亲们,恢复了他们的封号。这也包括康熙废太子胤仍(乾隆的叔叔)和他的儿子弘皙(乾隆的堂兄)。乾隆这么做是为了缓解皇族内部的矛盾,收买人心。按刘心武的说法,曹家作为胤仍的亲信,也得到了赦免,家道开始复苏。《红楼梦》的真实背景,就是家道复苏的这几年,确切地讲,就是乾隆一、二、三年。

刘心武接着发挥:平反后的弘皙,依仗着自己是前“太子”的儿子的身份,并不服气乾隆为皇帝,暗中进行著复辟篡权的活动。乾隆四年,乾隆发现了“太子党”这些阴谋,不动声色地再次镇压了弘皙和他的支持者们。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曹雪芹的父辈,曹家就彻底垮了。这些故事,有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如围绕在弘皙周围的夺权活动和乾隆的镇压;也有来自刘心武的”考证”,如曹雪芹的父辈参与了”太子党”的活动。曹家参与的证据,刘心武并非考据于史料,而是来自小说的字里行间。而得出他所要的结论后,又回到小说中找到支持证据。下面是个典型的例子。

《红楼梦》有多处提到“三春”。如元春的判词中有一句“三春争及初春景”;惜春的判词中有“勘破三春景不长”。研究者们多认为这是在描述贾家四姐妹----元、迎、探、惜中的三个。如元春的词,是指她的三个妹妹迎春、探春和惜春渴望得到和她一样的“光景”;而惜春的词,则表明她看到了三个姐姐的命运是好景不长。刘心武的考证来自于秦可卿死前对凤姐托梦时念的一句诗“三春去后诸芳尽”:这“三春”是指谁呢?用前面的例子是无法解释的。所以,刘心武认为这“三春”既不是指贾家的任何三个女儿,也不是指人们习惯上的对春天的描写。它指的是三个春天,代表了三年,乾隆刚当皇帝的三年。证出这三年后,又回到小说中,到处寻找蛛丝马迹,去附和乾隆一二三年的历史。

最后,刘心武的结论是:曹家“一来他们内心也是一直倾向于‘明月’的,二来他们的‘老根’,弘皙的新‘太子党’,是绝不会在集结力量时,不找到他们这个老‘太子党’来‘捧月’的,‘双悬日月照乾坤’,对曹家来说—折射到小说里就是贾家—既是对所面临的政治大形势的比喻,也是在‘日’‘月’夹板中煎 熬难耐的写照”。

这一节先到此,下次将“秦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夹心 回复 悄悄话 长知识!continue!
登录后才可评论.